油烟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301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其包括箱体,箱体一端设有进烟口,箱体另一端设有出烟口,箱体内设有油烟分离腔、过滤腔及UV光解腔,进烟口设在油烟分离腔一侧,油烟分离腔设有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设有第一分离叶片、第二分离叶片及挡风柱,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围设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过滤腔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器,UV光解腔内并排设有UV紫外线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油水分离器将从进烟口进入的废气进行初步处理,将废气中大部分油雾及颗粒凝聚滑落,再通过过滤腔内活性炭吸附器的处理将废气中的油雾及颗粒过滤,最后配合UV紫外线灯对废气进行光解,结构简单,提高了装置除臭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烟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烟净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或餐饮业烹饪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份的废气,若不进行处理之后排放,将会给空气带来很大的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控制油烟污染的规定,要求餐饮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现有技术中的油烟净化设备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是其净化效果差,净化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空气污染的油烟净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端设置有进烟口,所述箱体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所述箱体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烟分离腔、过滤腔及UV光解腔,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油烟分离腔一侧,所述油烟分离腔设置有上夹板及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有第一分离叶片、第二分离叶片及挡风柱,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的截面为波纹状构造,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围设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所述挡风柱分别设置在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内,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一侧匹配进烟口设置,所述第三流动空间一侧匹配第一导流板设置,所述第二分离叶片于第一流动空间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分离叶片于第二流动空间与第三流动空间之间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分离叶片于第三流动空间一侧设置有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一分离叶片于第一流动空间及第二流动空间之间设置有第四凸出部;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器,所述UV光解腔内并排设置有UV紫外线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腔与过滤腔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与UV光解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出部及第四凸出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分离器下方设置有油水分离槽。综上所述,本技术油烟净化装置通过油水分离器将从进烟口进入的废气进行初步处理,将废气中大部分油雾及颗粒凝聚滑落,再通过过滤腔内活性炭吸附器的处理将废气中的油雾及颗粒过滤,最后配合UV紫外线灯对废气进行光解,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除臭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烟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油烟净化装置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分离叶片、第二分离叶片及挡风柱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油烟净化装置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一端设置有进烟口110,所述箱体100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120,所述箱体100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烟分离腔130、过滤腔140及UV光解腔150,所述油烟分离腔130与过滤腔14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60,所述过滤腔140与UV光解腔15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170,所述进烟口110设置在油烟分离腔130一侧,所述油烟分离腔130设置有上夹板131及下夹板132,所述上夹板131与下夹板132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200,所述油水分离器200下方设置有油水分离槽133,所述油水分离槽133用于收集经油水分离器200分离后的液态油及油雾中携带的其他微粒;所述油水分离器200设置有第一分离叶片210、第二分离叶片220及挡风柱230,所述第一分离叶片210及第二分离叶片220的截面为波纹状构造,所述第一分离叶片210及第二分离叶片220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分离叶片210及第二分离叶片220围设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流动空间230、第二流动空间240及第三流动空间250,所述挡风柱230分别设置在第一流动空间240、第二流动空间250及第三流动空间260内,所述第一流动空间240一侧匹配进烟口110设置,所述第三流动空间260一侧匹配第一导流板160设置,所述第二分离叶片220于第一流动空间240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221,所述第二分离叶片220于第二流动空间250与第三流动空间260之间设置有第二凸出部222,所述第一分离叶片210于第三流动空间260一侧设置有第三凸出部211,所述第一分离叶片210于第一流动空间240及第二流动空间250之间设置有第四凸出部212,所述第二凸出部222及第四凸出部21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构造,外部废气经由进烟口110进入到油水分离器200内,会在第一流动空间240、第二流动空间250及第三流动空间260内形成乱流现象,进而会在第一凸出部221、第二凸出部222、第三凸出部211及第四凸出部212侧面形成为微旋流,进而促进废气中携带的微粒分离和凝聚,从而沿着第一分离叶片210及第二分离叶片220的侧壁滑落至油水分离槽133内。所述过滤腔140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器300,所述活性炭吸附器300用于对从油烟分离腔130内流出的处理废气进一步进行过滤,将废气中携带的少量未凝聚微粒进行吸附,进而使得处理后的废气通过第二导流板170进入到UV光解腔150内。所述UV光解腔150内并排设置有UV紫外线灯400,所述UV紫外线灯400能够将残留的废气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使得恶臭废气降解转换为低分子化合物、水及二氧化碳,最后通过出烟口120排入到空气中。综上所述,本技术油烟净化装置通过油水分离器200将从进烟口110进入的废气进行初步处理,将废气中大部分油雾及颗粒凝聚滑落,再通过过滤腔140内活性炭吸附器300的处理将废气中的油雾及颗粒过滤,最后配合UV紫外线灯400对废气进行光解,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除臭净化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端设置有进烟口,所述箱体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所述箱体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烟分离腔、过滤腔及UV光解腔,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油烟分离腔一侧,所述油烟分离腔设置有上夹板及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有第一分离叶片、第二分离叶片及挡风柱,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的截面为波纹状构造,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围设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所述挡风柱分别设置在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内,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一侧匹配进烟口设置,所述第三流动空间一侧匹配第一导流板设置,所述第二分离叶片于第一流动空间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分离叶片于第二流动空间与第三流动空间之间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分离叶片于第三流动空间一侧设置有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一分离叶片于第一流动空间及第二流动空间之间设置有第四凸出部;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器,所述UV光解腔内并排设置有UV紫外线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端设置有进烟口,所述箱体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所述箱体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烟分离腔、过滤腔及UV光解腔,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油烟分离腔一侧,所述油烟分离腔设置有上夹板及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有第一分离叶片、第二分离叶片及挡风柱,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的截面为波纹状构造,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分离叶片及第二分离叶片围设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所述挡风柱分别设置在第一流动空间、第二流动空间及第三流动空间内,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一侧匹配进烟口设置,所述第三流动空间一侧匹配第一导流板设置,所述第二分离叶片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绿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