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00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包括内环小火盖,外环火盖,混气室,面板,基座;在混气室上设置有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中间小火混合腔室、定位孔Ⅱ和辅助定位孔Ⅱ;在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口和第二进气接口,在中间小火混合腔室上设置有第三进气接口;这样结构设计,能够将可燃比效率提高。在面板上设置有三个固嘴孔、定位孔和辅助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定位孔Ⅰ、辅助定位孔Ⅰ以及定位孔Ⅱ、辅助定位孔Ⅱ分别与定位柱、辅助定位柱的嵌套配合设置,有利于保证本产品在安装过程中的安装准确性,避免操作失误;同时采用螺钉或者螺丝从上往下依次贯穿通过面板上的圆孔和基座上的螺纹孔,从而实现面板与基座固定连接成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
本技术属于煤气灶炉头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
技术介绍
在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发现的火让人们得以吃上熟食,人们在沿袭了用火的传统后,在往后的几千年里逐步掌握了各种着火的方法,为人们用火提供了便利,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火的掌握也成为了人们成熟掌握的一种技能,人们不再依靠简单的打火机一类的简易装置来制造火,而是专利技术了一种更加便利环保的装置——煤气灶。煤气灶是一种灶,主要是通过向设在灶体及上盖之间的间隙供应自然空气的方法,来补充燃烧时空气的不足,进而促进燃烧,减少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生成,煤气灶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无烟燃烧的环境,避免了油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的威胁,但现有煤气灶一般都存在着安装过程针对性弱、容易出现失误、火苗大小调控不匀,燃烧值低及操控效率性低下,使得现有煤气灶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能够对火苗火焰大小及时调控的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以解决现有现有煤气灶中存在着安装过程针对性弱、容易出现失误、火苗大小调控不匀、燃烧值低及操控效率性低下等诸多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包括内环小火盖,外环火盖,混气室,面板,基座;在混气室上设置有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中间小火混合腔室、定位孔Ⅱ和辅助定位孔Ⅱ;在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口和第二进气接口,在中间小火混合腔室上设置有第三进气接口;这样结构设计,能够将可燃比效率提高。在面板上设置有三个固嘴孔、定位孔和辅助定位孔;在基座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和定位装置,这三个喷嘴分别为第一外环喷嘴、第二外环喷嘴和内环喷嘴;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柱和辅助定位柱;基座上的第一外环喷嘴、第二外环喷嘴、内环喷嘴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上对应的固嘴孔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上的第一进气接口、第二进气接口、中间小火混合腔室上的第三进气接口;即第一外环喷嘴从下往上贯穿通过面板上对应的固嘴孔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上的第一进气接口,第二外环喷嘴从下往上贯穿通过面板上对应的固嘴孔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上的第二进气接口,内环喷嘴从下往上贯穿通过面板上对应的固嘴孔后对准位于中间小火混合腔室上的第三进气接口;这样能够将沿着喷嘴喷出的可燃气和各个接口周围空气分别鼓充进入外侧大火混气腔室和中间小火混合腔室内;基座上的定位柱、辅助定位柱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上定位孔、辅助定位孔后再延伸进入到混气室的定位孔Ⅱ、辅助定位孔Ⅱ内;内环小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安装在混气室的上表面,且内环小火盖位于外环火盖的中空环内。作为优选:在基座上还设置有外环进气通路、外环进气孔和内环进气孔;外环进气孔通过外环进气通路分别与第一外环喷嘴、第二外环喷嘴相连通;内环进气孔与内环喷嘴相连通。这样燃气经过外环进气孔,第一外环喷嘴和第二外环喷嘴同时工作。作为优选:在面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圆孔,基座上还设置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螺钉或者螺丝从上往下依次贯穿通过面板上的圆孔和基座上的螺纹孔,从而实现面板与基座固定连接成一体。作为优选:在内环小火盖以及外环火盖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小孔。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呈圆形,辅助定位柱的横截面呈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定位孔Ⅰ、辅助定位孔Ⅰ以及定位孔Ⅱ、辅助定位孔Ⅱ分别与定位柱、辅助定位柱的嵌套配合设置,有利于保证本产品在安装过程中的安装准确性,避免操作失误;同时采用螺钉或者螺丝从上往下依次贯穿通过面板上的圆孔和基座上的螺纹孔,从而实现面板与基座固定连接成一体。在基座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即第一外环喷嘴、第二外环喷嘴和内环喷嘴)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调控火苗火焰的大小;在切换至小火时,燃气经过内环进气孔、内环喷嘴、第三进气接口(根据吸虹原理,空气随同吸入)、中间小火混合腔室,再经过内环小火盖呈现出内圆环状的小火;在切换至大火时,在保持小火状态的同时,燃气经过外环进气孔、第一外环喷嘴和第二外环喷嘴同时工作,将燃气喷入第一进气接口、第二进气接口至外侧大火混气腔室(根据吸虹原理,空气随同吸入),再经过外环火盖呈现出外圆环状的大火。由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的燃气及吸入的空气同时由两个方向进入,使得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提高燃烧燃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混气室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环小火盖,2-外环火盖,3-混气室,31-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2-第一进气接口,33-第二进气接口,34-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5-第三进气接口,4-面板,5-定位孔Ⅰ,60-外环进气通路,61-第一外环喷嘴,62-外环进气孔,63-第二外环喷嘴,64-内环进气孔,65-内环喷嘴,7-辅助定位柱,8-定位柱,9-辅助定位孔Ⅰ,10-固嘴孔,11-基座,12-圆孔,13-定位孔Ⅱ,14-辅助定位孔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内环小火盖1、外环火盖2、混气室3、面板4和基座11;在混气室3上设置有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定位孔Ⅱ13和辅助定位孔Ⅱ14;在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口32和第二进气接口33,在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设置有第三进气接口35;这样结构设计,能够将可燃比效率提高。在面板4上设置有三个固嘴孔10、定位孔5和辅助定位孔9;在基座11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和定位装置,这三个喷嘴分别为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和内环喷嘴65;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柱8和辅助定位柱7;基座11上的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内环喷嘴65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4上对应的固嘴孔10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的第一进气接口32、第二进气接口33、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的第三进气接口35;即第一外环喷嘴61从下往上贯穿通过面板4上对应的固嘴孔10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的第一进气接口32,第二外环喷嘴63从下往上贯穿通过面板4上对应的固嘴孔10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的第二进气接口33,内环喷嘴65从下往上贯穿通过面板4上对应的固嘴孔10后对准位于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的第三进气接口35;这样能够将沿着喷嘴喷出的燃气和各个接口周围空气分别鼓充进入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和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内;基座11上的定位柱8、辅助定位柱7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4上定位孔Ⅰ5、辅助定位孔Ⅰ9后再延伸进入到混气室3的定位孔Ⅱ13、辅助定位孔Ⅱ14内;内环小火盖1和外环火盖2分别安装在混气室3的上表面,且内环小火盖1位于外环火盖2的中空环内。其中,在基座11上还设置有外环进气通路60、外环进气孔62和内环进气孔64;外环进气孔62通过外环进气通路60分别与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相连通;内环进气孔64与内环喷嘴65相连通。这样燃气经过外环进气孔62,第一外环喷嘴61和第二外环喷嘴63同时工作。其中,在面板4上还设置有多个圆孔12,基座11上还设置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螺钉或者螺丝从上往下依次贯穿通过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小火盖(1)、外环火盖(2)、混气室(3)、面板(4)和基座(11);在混气室(3)上设置有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定位孔Ⅱ(13)和辅助定位孔Ⅱ(14);在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口(32)和第二进气接口(33),在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设置有第三进气接口(35);在面板(4)上设置有三个固嘴孔(10)、定位孔Ⅰ(5)和辅助定位孔Ⅰ(9);在基座(11)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和定位装置,这三个喷嘴分别为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和内环喷嘴(65);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柱(8)和辅助定位柱(7);基座(11)上的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内环喷嘴(65)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4)上对应的固嘴孔(10)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的第一进气接口(32)、第二进气接口(33)、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的第三进气接口(35);基座(11)上的定位柱(8)、辅助定位柱(7)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4)上定位孔Ⅰ(5)、辅助定位孔Ⅰ(9)后再延伸进入到混气室(3)的定位孔Ⅱ(13)、辅助定位孔Ⅱ(14)内;内环小火盖(1)和外环火盖(2)分别安装在混气室(3)的上表面,且内环小火盖(1)位于外环火盖(2)的中空环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的煤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小火盖(1)、外环火盖(2)、混气室(3)、面板(4)和基座(11);在混气室(3)上设置有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定位孔Ⅱ(13)和辅助定位孔Ⅱ(14);在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口(32)和第二进气接口(33),在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设置有第三进气接口(35);在面板(4)上设置有三个固嘴孔(10)、定位孔Ⅰ(5)和辅助定位孔Ⅰ(9);在基座(11)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和定位装置,这三个喷嘴分别为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和内环喷嘴(65);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柱(8)和辅助定位柱(7);基座(11)上的第一外环喷嘴(61)、第二外环喷嘴(63)、内环喷嘴(65)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4)上对应的固嘴孔(10)后对准位于外侧大火混气腔室(31)上的第一进气接口(32)、第二进气接口(33)、中间小火混合腔室(34)上的第三进气接口(35);基座(11)上的定位柱(8)、辅助定位柱(7)从下往上分别贯穿通过面板(4)上定位孔Ⅰ(5)、辅助定位孔Ⅰ(9)后再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姜山甬金燃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