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能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98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炉头上只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聚能燃烧器在利用一个环形火盖输出完整的两圈火焰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两圈火焰出火孔的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

A Concentrated Bur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ergy-accumulating burner, which comprises a stove head. There is only an annular mixing chamber on the stove head. A annular fire cover is buckled on the mixing chamber. The annular fire cover has an outer wall and an inner wall with radial upper interval, and a top wall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both sides. Fire holes are circumferentially distributed on the outer wall and the inner wall. The fire hole on the outer wall extends upward diagonally to the radial outer side, and the fire hole on the inner wall extends upward diagonally to the radial inner side. On the basis of using an annular cover to output complete two circles of flame, the utility model forms a \vacuum zone ring\ between two circles of flame by controlling the angle of the two circles of flame outlet. When burning, the \vacuum zone ring\ can play the role of gathering heat energy and form a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air mass. The heating time of the bottom of the pot is prolonge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heat energy of high temperature flue gas is increased, and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combustion is improved. This not only ensures the heating intensity and coverage of the burner, but also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and reduces the processing cost of the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能燃烧器
本技术涉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只有一个环形火盖的具有聚能效果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燃烧器是带有中心火盖a和外环火盖b的双环火焰燃烧器,外环火盖b的外侧壁b2上周向均布出火孔g,里侧壁b1与顶壁c的过渡处间隔设置若干组出火孔,中心火盖a的外侧壁a1上周向均布出火孔d。工作时,外环火盖b外侧壁b2上的出火孔g形成的环形火焰和中心火盖a形成的环形火焰共同构成高温区对上方的锅具进行加热,外环火盖b里侧壁少量出火孔e产生的火焰则对两个环形火焰所包围的高温区域进行热量补充。这种双环火焰燃烧器虽然有助于加大燃烧器火焰的覆盖范围,又可以利用中心火盖产生覆盖范围较小的火焰,但由于需要设置两个火盖,相应地,下方的炉头上也要设置两个燃气混合腔,并且,为保证中心火盖a的火焰燃烧充分,外环火盖b与中心火盖a之间径向上需要间隔设置,位于外侧的混合腔的侧壁上则要设置与所述间隔连通的通孔h,以便向间隔k中二次补充空气,因而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外环火盖b上的里侧壁b1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有一个环形火盖的具有聚能效果的燃烧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炉头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进一步,所述外侧壁倾斜设置,并向所述环形火盖的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所述里侧壁垂直延伸设置。进一步,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15°~30°,所述外侧壁上的出火孔与水平的夹角为30°~45°。进一步,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2.2mm,出火孔的周向孔距为3.5mm~5.5mm,并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间隔排布的出火孔,同层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上交错设置,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为5mm~6.5mm。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对应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的顶层出火孔中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顶层出火孔下方各层出火孔的孔径为φ1.3mm~φ1.6mm。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的顶层出火孔下方的各层出火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不设置出火孔。进一步,所述环形火盖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里侧壁的下端分别压在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径向外侧壁和径向里侧壁的上端,并且环形火盖的外侧壁的下端还设置有向下延伸进环形混合腔的凸沿;所述炉头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延伸穿过所述环形混合腔用于向环形混合腔的径向里侧空间二次补充空气的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周向均布。进一步,所述炉头上设置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输入的文丘里引射管,文丘里引射管与所述环形混合腔之间设置有燃气和空气的预混腔。本技术聚能燃烧器在利用一个环形火盖输出完整的两圈火焰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两圈火焰出火孔的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有利于扩大燃烧器的径向加热范围,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环形,有利于内圈火焰向锅底汇聚;火盖里侧壁上的出火孔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15°~30°外侧壁上的出火孔与与水平的夹角为30°~45°,这样的角度设置,使“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范围更加合理,若上述两个夹角过小,则“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过于平坦,不利于热量的聚集;若上述两个夹角过大,则“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过于窄小,热量的聚集作用不大。环形火盖出火孔的孔径和孔距直接关系到火焰的加热效果,若孔距过大,火焰的围拢过稀,不利于锅具底部热量的聚集,若孔距过小,火焰的围拢过密,相邻出火孔的火焰会互相影响,不利于热量的充分利用。在环形火盖的外侧壁上设置上下排布的多层出火孔,尤其是以顶层出火孔为主出火孔,下方各层出火孔为辅助出火孔,可以获得理想的外圈火焰分布,保证对锅具的加热效果;将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交错设置,可防止上下层火焰相互干扰,保证外圈火焰的稳定燃烧。随着燃烧器火焰对锅具的加热,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同时受热,缩小锅具支脚或脚片所在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而在其他区域选择较大孔径的出火孔,既可以避免火焰对锅具支脚或脚片的过渡灼烧和热量的损失,又能够保证对锅具的加热强度。通过在环形混合腔上设置内圈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通孔,可使内圈火焰能够充分燃烧,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加热强度。将环形火盖外侧壁下端与炉头上的环形混合腔的径向外侧壁上端对接,可避免环形火盖外侧壁对二次空气补充通孔的遮挡,保证二次空气补充通孔的通畅,保证内圈火焰的充分燃烧。此外,通过在燃气和空气输入口与环形混合腔之间设置预混腔,使燃气和空气的经过两次混合,混合的更加充分,保证了燃气的完全燃烧,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双环火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聚能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标记2所指环形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环形火盖2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标记1所指炉头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1如图2-5所示的示例中,本技术的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1,炉头1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11,混合腔11上扣盖有环形火盖2,环形火盖2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23,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本实施例中的聚能燃烧器在利用一个环形火盖2输出完整的两圈火焰的基础上,通过出火孔211和出火孔221的倾斜设置,两圈出火孔形成一个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实施例2如图2-5所示的示例中,本技术的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1,炉头1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11,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2,环形火盖2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23;外侧壁21倾斜设置,并向所述环形火盖2的径向里侧斜上方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炉头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炉头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倾斜设置,并向所述环形火盖的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所述里侧壁垂直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15°~30°,所述外侧壁上的出火孔与水平的夹角为30°~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2.2mm,出火孔的周向孔距为3.5mm~5.5mm,并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间隔排布的出火孔,同层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上交错设置,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为5mm~6.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上周向上对应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任有忠吴伟良胡松方班永孟德奇曾庆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