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倩妘专利>正文

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676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包括一支柱,支柱的顶部设置有扇形的棚顶部,其底部设置有预留种植穴的地面固定部和地埋基础部;地面固定部与棚顶部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棚顶部的内端与支柱圆弧过渡连接,其外端为若干沿径向水平延伸的条状体;支柱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环形灯和环形喷雾装置;地埋基础部内设置有控制箱;支柱内设置有水管和若干电缆;环形喷雾装置通过水管与市政水管水路连接,其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环形灯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控制箱的电源与市政电网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通过融入其它景观设施相同的功能从而满足公众更高的户外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园林
,特别涉及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
技术介绍
廊架是现代景观建设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风景区、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空间的休憩设施的景观营建中都会出廊架。现有建设的廊架通常具有如下缺点:1、大部分廊架一方面造型简单、工艺粗糙、施工一般为简单的混凝土浇筑的方形框架为主,一方面建造麻烦且成本较高,日常维护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结构和周围设施空间所限,一旦建成则无法修改,与环境的适配性极差。2、廊架的功能较为简单、多数为单一的提供休息的景观设施。总的来说,这部分廊架存在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与周围景观不相协调、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公众等问题。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施工技术的成熟、生态理念的加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景观廊架应当具备更多的功能和特点,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户外休憩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通过融入其它景观设施相同的功能从而满足公众更高的户外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包括一支柱,支柱的顶部设置有扇形的棚顶部,其底部设置有预留种植穴的地面固定部和地埋基础部;地面固定部与棚顶部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棚顶部的内端与支柱圆弧过渡连接,其外端为若干沿径向水平延伸的条状体;支柱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环形灯和环形喷雾装置;地埋基础部内设置有控制箱;支柱内设置有水管和若干电缆;环形喷雾装置通过水管与市政水管水路连接,其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环形灯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控制箱的电源与市政电网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支柱上还设置有音响装置,音响装置位于环形喷雾装置的下方,其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方案,环形喷雾装置包括兼作外壳的环形管和设置于环形管内部的雾化器;环形管上朝下设置有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喷雾孔。作为优选方案,地面固定部上设置有地灯,地灯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地面固定部为环形结构体,其中央开孔处为预留种植穴,地面固定部上远离支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地钉固定孔。作为优选方案,地面固定部具有在其内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水道和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滴灌孔;水道分别与水管和滴灌孔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支柱上还设置有记载植物信息的二维码。作为优选方案,支柱上还设置有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坐凳部,坐凳部位于棚顶部的下方,其在地面的投影位于棚顶部在地面的投影内。作为优选方案,坐凳部为环形结构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廊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照明、声乐、乘凉和绿化养护等功能,使其不仅能够作为景观设施与周围环境和谐搭配,而且还具有其它景观设施的功能,从而减少这些景观设施的投入,此外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景观的改变而自由作出更改,具有较好的适配性和灵活性,充分实现生态、人文、科技等多方面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然”的景观效果和以为人本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前视图。附图标记:1棚顶部;2环形灯;3支柱;4环形喷雾装置;5二维码;6音响装置;7坐凳部;8预留种植穴;9地面固定部;10地埋基础部;11地灯;12地钉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3所示,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包括一支柱3,支柱3的顶部设置有扇形的棚顶部1,其底部设置有预留种植穴8的地面固定部9和地埋基础部10;地面固定部9与棚顶部1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棚顶部1的内端与支柱3圆弧过渡连接,其外端为若干沿径向水平延伸的条状体。整个廊架呈现叶片形态,具有更高的美观度。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条状体之间可设置较大的间隙,其余条状体之间则可设置较小的间隙,这样使廊桥与银杏叶的形状相类似,进一步提高美观度。支柱3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环形灯2和环形喷雾装置4;地埋基础部10内设置有控制箱;支柱3内设置有水管和若干电缆;环形喷雾装置4通过水管与市政水管水路连接,其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环形灯2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控制箱的电源与市政电网电性连接。由于棚顶部1为扇形结构,因此该廊架可沿户外区域的动线路径依次交替设置,当景观发生改变时,则可以快速拆除然后根据动线的调整进行重新安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廊桥的地埋基础部10埋于地下,起到稳定廊架地上部分的作用,底面固定部9固定在地面,进一步防止廊架向一侧倾倒。地面固定部9下方可栽种藤本植物,例如紫藤、爬山虎等,其可穿过预留种植穴8并沿支柱3向上攀爬直至盘绕在棚顶部1的末端条状体上,形成对棚顶部1的补充和覆盖,使棚顶部1的面积得到扩大,从而提供更好的遮阳能力并具备更高的美观度。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结构不仅能够适于植物沿支柱3向上攀爬,而且能够在棚顶部1上进行较为均匀的缠绕,从而具备较好的遮阳能力。而现有廊桥由于大多为框架形式,横梁之间间距太大,缺少足够的适于植物攀爬缠绕的基础,导致植物覆盖不够均匀且杂乱生长,其遮阳能力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支柱3上的环形灯2可以作为夜间照明使用,满足夜间使用的需要。支柱3上的环形喷雾装置4可以对下方的区域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休憩者的体验度。为了进一步增加该廊架的功能,支柱3上还设置有音响装置6,音响装置6位于环形喷雾装置4的下方,其通过电缆与控制箱电性连接。可以用于周围一定区域内的宣传广播或音乐播放。环形喷雾装置4包括兼作外壳的环形管和设置于环形管内部的雾化器;环形管上设置有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喷雾孔。这种结构能够增大水雾的扩散面积,从而提高降温能力。地面固定部9上设置有作为地灯11使用的投影灯,地灯11与控制箱电性连接。地灯11可以提供地面照明和指示,与环形灯2相配合以便于在夜间更快速、更清楚的获知廊架所在的位置,而且还可以作为促植物生长灯使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地面固定部9为环形结构体,其中央开孔处为预留种植穴8,地面固定部9上远离支柱3的位置处设置有地钉固定孔12。环形结构可以增加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形成预留种植穴8便于栽植物的管理和养护。地钉穿过地钉固定孔12将廊架牢牢固定在地面上。地面固定部9具有在其内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水道和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滴灌孔;水道分别与水管和滴灌孔相连通。滴灌孔可以直接对预留种植穴下方栽植的绿植进行滴灌作业,无需设置专门看管,实现日常的无人化绿化养护目的。支柱3上还设置有记载廊架仿形植物信息或者栽种植物信息的二维码5。如此一来,通过扫描该二维码5即可得知相应的科普信息,实现了廊架的科普作用。支柱3上还设置有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坐凳部7,坐凳部7位于棚顶部1的下方,其在地面的投影位于棚顶部1在地面的投影内。坐凳部7的高度与日常坐立相匹配从而为休憩者提供良好的休息体验。坐凳部7为环形结构体,有助于休憩者的腿部可以置于坐凳部7中央的开孔处,从而使自己全身都处于棚顶部1的阴影中,避免受到日晒伤害。廊架的支柱3内部为钢结构,外部为防腐木结构,而棚顶部1则全部为防腐木结构,其整体可以预制,然后在安装位进行现场安装即可,这样不仅满足了安装强度,而且可以降低成本、便于后续的维护。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柱(3),所述支柱(3)的顶部设置有扇形的棚顶部(1),其底部设置有预留种植穴(8)的地面固定部(9)和地埋基础部(10);所述地面固定部(9)与所述棚顶部(1)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所述棚顶部(1)的内端与所述支柱(3)圆弧过渡连接,其外端为若干沿径向水平延伸的条状体;所述支柱(3)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环形灯(2)和环形喷雾装置(4);所述地埋基础部(10)内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支柱(3)内设置有水管和若干电缆;所述环形喷雾装置(4)通过所述水管与市政水管水路连接,所述环形喷雾装置(4)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环形灯(2)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的电源与市政电网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柱(3),所述支柱(3)的顶部设置有扇形的棚顶部(1),其底部设置有预留种植穴(8)的地面固定部(9)和地埋基础部(10);所述地面固定部(9)与所述棚顶部(1)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所述棚顶部(1)的内端与所述支柱(3)圆弧过渡连接,其外端为若干沿径向水平延伸的条状体;所述支柱(3)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环形灯(2)和环形喷雾装置(4);所述地埋基础部(10)内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支柱(3)内设置有水管和若干电缆;所述环形喷雾装置(4)通过所述水管与市政水管水路连接,所述环形喷雾装置(4)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环形灯(2)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的电源与市政电网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上还设置有音响装置(6),所述音响装置(6)位于所述环形喷雾装置(4)的下方,所述音响装置(6)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多功能用途生态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雾装置(4)包括兼作外壳的环形管和设置于所述环形管内部的雾化器;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吉倩妘
申请(专利权)人:吉倩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