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57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坡结构,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该护坡结构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及多个弧形连接件,带框体骨架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四边形外围体和内骨架,内骨架连接于外围体内,骨架单元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锚孔,内骨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锚孔,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排列成多行,各行内的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行内的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交错设置,相邻两行内的相邻的两个外围体通过各自的一个角连接,多个骨架单元分别通过弧形连接件与围成的空格的外围体对应的内骨架连接,且分别位于对应空格内,骨架单元或者内骨架能够绕弧形连接件转动。该护坡结构具有安装便捷,利于稳固格间填土和边坡植物生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边坡防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在土建工程和自然灾害的防护中,为避免边坡被雨水等冲刷后出现滑坡、崩塌的情况,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必须对边坡采取支护、加固和防护措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锚杆格构梁加固边坡,其需现场浇筑成型,所需施工周期偏长,人工消耗很多,且施工扬尘排放大,成型效果较差,质量不易保证等。同时,边坡还会采用坡面植被的生物防护方式,现场浇筑的方式会影响边坡的生物生长环境,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使得植被对其坡面的利用程度较低。此外,受锚杆间距影响,现浇锚杆格构的间距较大,格构间的填土不易稳固,极易被雨水冲刷,植物无法生根和生长,边坡的植被无法恢复和绿化。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护坡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坡结构,该护坡结构具有安装便捷,利于稳固格间填土和边坡植物生长的特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护坡结构,该护坡结构具有安装便捷,利于稳固格间填土和边坡植物生长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坡结构,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及多个弧形连接件;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围体和内骨架,所述外围体为四边形,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围体内,且其四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围体四边,所述内骨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所述内骨架和边坡;所述骨架单元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骨架单元和边坡;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排列成多行,各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交错设置,相邻两行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围体通过各自的一个角连接;所述骨架单元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骨架连接通孔,所述内骨架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框体连接通孔,多个所述骨架单元分别设置于由两个、三个和四个所述外围体共同围成的空格内,相邻的所述骨架单元和所述内骨架通过所述弧形连接件穿过对应的所述骨架连接通孔和对应的所述框体连接通孔实现连接,且所述骨架单元或者所述内骨架能够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骨架单元和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均具有相对的底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外围体连接于所述内骨架的端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部分,且与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的靠近所述外侧面的部分抵持。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靠近所述底侧面的部分与所述内骨架的端部靠近底侧面的部分留有间隔,以使所述骨架单元或者所述内骨架能够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以使相邻的骨架单元和所述内骨架间能够形成外凸。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围体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抵持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能够沿所述滑动槽并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骨架单元开设有第二排水孔,且所述第二排水孔靠近所述底侧面设置。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水孔为椭圆孔,所述第二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排水孔的焦距均沿所述骨架单元的侧面设置。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围体凸出于所述外侧面。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骨架开设有第一排水孔,且所述第一排水孔沿所述底侧面设置。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水孔为椭圆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的焦距均沿所述骨架单元的侧面设置。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坡结构,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及弧形连接件;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包括外围体和内骨架,所述外围体为正方形,所述内骨架的四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围体的四边的中部,所述内骨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所述内骨架和边坡;所述骨架单元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骨架单元和边坡;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排列成多行,各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交错设置,相邻两行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围体通过各自的一个角连接;所述骨架单元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骨架连接通孔,所述内骨架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框体连接通孔,多个所述骨架单元分别设置于由两个、三个和四个所述外围体共同围成的空格内,相邻的所述骨架单元和所述内骨架通过所述弧形连接件穿过对应的所述骨架连接通孔和对应的所述框体连接通孔实现连接,且所述骨架单元或者所述内骨架能够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排列成多行,并且,每行内的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依次间隔地排列,在相邻的两行带框体骨架单元间,一行中的带框体骨架单元和另一行中的带框体骨架单元交错的排列,依次类推便组成网状的连接结构,封闭的空格位于网状连接结构的中部,位于网状结构边沿的相邻的三个外围体围成一具有缺口的空格,其具有三个外围体的边,位于网状结构的角落的两个外围体也会围成一个具有缺口的空格,该空格具有两个外围体的边,而多个骨架单元分别设置于多个空格内,通过锚杆固定于该空格内,以形成田字或者缺少田字部分外边的形状。这样一来,该护坡结构可以通过现场组装零散的骨架单元和带框体骨架单元,以形成交错连接网状的护坡结构,且避免现浇情况下锚杆距离较大导致框格较大的情况,其具有安装便捷,利于稳固格间填土和利于边坡植物生长的特点。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10部分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骨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带框体骨架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图标:10-护坡结构;12-骨架单元;121-第二锚孔;122-底侧面;123-外侧面;124-第二排水孔;125-骨架连接通孔;15-带框体骨架单元;151-外围体;1511-滑动槽;152-内骨架;1521-第一锚孔;1522-第一排水孔;1523-框体连接通孔;153-空格;17-边框;19-弧形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及多个弧形连接件;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围体和内骨架,所述外围体为四边形,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围体内,且其四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围体四边,所述内骨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所述内骨架和边坡;所述骨架单元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骨架单元和边坡;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排列成多行,各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交错设置,相邻两行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围体通过各自的一个角连接;所述骨架单元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骨架连接通孔,所述内骨架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框体连接通孔,多个所述骨架单元分别设置于由两个、三个和四个所述外围体共同围成的空格内,相邻的所述骨架单元和所述内骨架通过所述弧形连接件穿过对应的所述骨架连接通孔和对应的所述框体连接通孔实现连接,且所述骨架单元或者所述内骨架能够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多个带框体骨架单元及多个弧形连接件;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围体和内骨架,所述外围体为四边形,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围体内,且其四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围体四边,所述内骨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所述内骨架和边坡;所述骨架单元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锚孔,并用于供锚杆穿过,以连接骨架单元和边坡;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排列成多行,各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行内的多个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交错设置,相邻两行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围体通过各自的一个角连接;所述骨架单元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骨架连接通孔,所述内骨架的四个端部均开设有轴线为弧线的框体连接通孔,多个所述骨架单元分别设置于由两个、三个和四个所述外围体共同围成的空格内,相邻的所述骨架单元和所述内骨架通过所述弧形连接件穿过对应的所述骨架连接通孔和对应的所述框体连接通孔实现连接,且所述骨架单元或者所述内骨架能够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单元和所述带框体骨架单元均具有相对的底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外围体连接于所述内骨架的端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部分,且与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的靠近所述外侧面的部分抵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靠近所述底侧面的部分与所述内骨架的端部靠近底侧面的部分留有间隔,以使所述骨架单元或者所述内骨架能够绕所述弧形连接件转动,以使相邻的骨架单元和所述内骨架间能够形成外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体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抵持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骨架单元的端部能够沿所述滑动槽并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洲绿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