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晓通专利>正文

联合聚风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41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联合聚风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其是将“联合聚风超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原先设置在塔架上的“多发电机传动系统”转移设置在地面(下平台)上,并将联合聚风风力机组产生的联合动力由“主风轮轴”向下延伸完成传动;与前比较,其可使塔架的建设面积、体积、强度、成本与设备安装与维护的难度大幅度减低,同时消除了限制联合聚风风电机组实现更大功率设计的关键技术瓶颈,将使单机功率超过20…60…100兆瓦以上“特大功率风电机组”的设计应用成为现实,结合联合聚风风电技术其它综合优势群的共同作用其将使风电的上网电价低于煤电,在风力强盛地区或季节甚可大幅低于煤电,其大规模建设推广将使风电成为主力电源之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聚风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其是将“联合聚风超大功率发电机组”的“多发电机传动系统”结构从塔架全部转移设置在地面(或安装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主风轮轴”向下延伸与在地面上[或安装平台上]设置的“多发电机传动系统”配合,而其它风力机的主体设计结构、出力方式、调控方式等大致不变,但也引起了部分结构、名称与功效的相应变化,其主体组成结构与主要创新与改变结构包括:(一)分风式风力机机舱;(二)设有桨叶伸缩调控系统的双桨轮风轮;(三)将相同规格“分风式风力机 ”进行间隔并列联合设置,形成“联合聚风风力机组”;(四)塔架与互连横梁;(五)通过延长的“主风轮轴”连接传动,使联合联动风力机产生的动力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多发电机传动系统”配合发电与调控,以下对上述五个功能结构的描述是:(一)分风式 风力机机舱因为“联合聚风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全部设置在地面[或安装平台]上,因此可全部称为“分风式风力机”;分风式风力机机舱(也可简称为:分风机舱)是通过菱形或长菱形分风机舱体实现前后双方向的分风与机舱两侧的相邻聚风; 小中型机组采用的分风机舱可将其建成菱形形态,大型、巨型机组及采用更大直径的桨轮风轮的风力机则将采用长菱形分风机舱设计形态,并采用将双桨轮风轮进行交错排列设置的形态;分风机舱的顶部一般设有机舱顶板;从俯视角度看菱形分风机舱的顶板如同一个菱 形体,其左右两侧各有两个聚风斜面,左右两侧聚风斜面的实际交汇点构成分风机舱前后两端的分风角,两侧聚风斜面延伸虚拟交差点附近的机舱底板和顶板上,是桨轮风轮轴的安装处,其双桨轮风轮是以完全横向排列的方式安装的;长菱形分风机舱的顶板和底板 如同在菱形分风机舱的中间加设了一个长方形的结构体,中间加设的一个长方形结构体是桨轮风轮的安装位置,其安装桨轮风轮轴的位置还可通过在两风力机之间设置的“互连横梁”进行加固加强,“互连横梁”同时可将相邻两风力机及将全部联合并联风力机进行横向连接加固;长菱形分风机舱的双桨轮风轮是采用错位的布置设置方式,其联合聚风排列后可使在各个分风机舱外部悬空的两个桨轮风轮相邻并列,如果形成“连动风力机组”形态其还将其进行相邻风轮齿轮的配合,实现联合传动形态;(二)设有桨叶伸缩调控 系统的立式双桨轮风轮设有桨叶伸缩调控系统的立式双桨轮风轮可简单、准确、快速、有效、同步地调控桨轮风轮各个桨叶伸展幅面的大小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通
申请(专利权)人:陈晓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