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196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包括箱主体,所述箱主体包括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所述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方形腔体,所述中空方形腔体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开口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集装箱,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入到所述箱主体的内部并将砂石物料直接传送到所述封闭式集装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基于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制作成本低,且新结构实现了砂石物料的存储和封闭式传输,使得砂石物料传输过程消除了扬尘问题,更加清洁卫生,自动化传输,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尤其涉及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
技术介绍
如图3所示,现有的集装箱多用于固体货物的运输,一般结构设计为后背门对开式,即后背门的高度与箱体的总高度相当,从中间分开左右两扇门均铰接在车厢侧板上,后背门整体打开方便货物的搬运。但是该结构的集装箱不方便砂石等粉尘类物资的运输。因此,为了实现砂石物料的封闭式,如何开发一款新型的封闭式集装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解决现有技术后背门全打开式的集装箱不适用于砂石物料的存储和运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包括箱主体,所述箱主体包括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所述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方形腔体,所述中空方形腔体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开口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集装箱,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入到所述箱主体的内部并将砂石物料直接传送到所述封闭式集装箱中。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后背门具体分为背门组件一和背门组件二两部分,所述背门组件一和背门组件二均设计为对开门结构并通过合页连接在两侧板上,所述顶盖设置为平板结构。再进一步的,所述背门组件一的高度大于所述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的厚度。再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顶盖设置为折叠盖。再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盖包括可折叠的前、左、右三个立侧壁和一个顶层,且折叠盖的四个角位支撑设计为可折叠结构,三个所述立侧壁和四个所述角位支撑竖直打开时在所述封闭式集装箱的后侧上部形成长方形开口;三个所述立侧壁和四个所述角位支撑折叠时所述顶层覆盖在所述箱主体的顶部,并通过锁紧件组件一和锁紧组件二配合锁死。再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组件一铰接在所述折叠盖后侧边框上,所述锁紧组件二连接在后背门上。再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盖的前、左、右三个侧壁采用软质材料制作,折叠盖的顶层采用软质材料或者硬质材料制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包括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相互连接组成的箱主体,箱主体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开口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集装箱形成全新的封闭式集装箱,开口结构包括两种不同结构设计,一种是将后背门设计为背门组件一和背门组件二组合结构,背门组件一的高度约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一,背门组件二的高度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另一种是将顶盖设计为折叠盖实现开口,开口结构与物料输送机的输送带配合实现砂石物料的直接传输进入到封闭式集装箱的内部。本技术构思巧妙,基于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制作成本低,且新结构实现了砂石物料的存储和封闭式传输,使得砂石物料传输过程消除了扬尘问题,更加清洁卫生,自动化传输,工作效率更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现有技术集装箱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主体;2、顶盖;3、背门组件一;4、背门组件二;5、运输车;6、下输送带;201、折叠盖;201-1、锁紧件组件一;201-2、锁紧组件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包括箱主体1,所述箱主体1包括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所述底板、顶盖、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方形腔体,所述中空方形腔体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开口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集装箱,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6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入到内部将砂石物料直接传送到所述封闭式集装箱中。如图1所示,所述开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后背门具体分为背门组件一3和背门组件二4两部分,所述背门组件一3和背门组件二4均设计为对开门结构并通过合页连接在两侧板上,所述顶盖设置为平板结构2。所述背门组件一3的高度大于所述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的厚度。具体来说,背门组件一的高度约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一,背门组件二的高度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如图2所示,所述开口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2上,所述顶盖设置为折叠盖201。所述折叠盖201包括可折叠的前、左、右三个立侧壁和一个顶层,且折叠盖201的四个角位支撑设计为可折叠结构,三个所述立侧壁和四个所述角位支撑竖直打开时在所述封闭式集装箱的后侧上部形成长方形开口;三个所述立侧壁和四个所述角位支撑折叠时所述顶层覆盖在所述箱主体1的顶部,并通过锁紧件组件一201-1和锁紧组件二201-2配合锁死。所述锁紧件组件一201-1铰接在所述折叠盖201后侧边框上,所述锁紧组件二201-2连接在后背门上。所述折叠盖201的前、左、右三个侧壁采用软质材料制作,折叠盖201的顶层采用软质材料或者硬质材料制作。前、左、右三个侧壁的下边缘与箱主体1的前、左、右三个侧壁的上边缘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四绑接在一起均可,或者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封闭式集装箱安装在转运卡车的平台上,当开口结构设置在后背门上时,锁死下方的背门组件二,打开上方的背门组件一,转运卡车带动封闭式集装箱移动到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6的正后方,此时下输送带6水平移动通过背门组件一的开口伸入到箱主体1的内部,启动物料传输机通过取料斗取料后通过输送带直接将砂石物料装到集装箱内部,随着传输的量下输送带6逐步外移,装满后下输送带6全部移出封闭式集装箱,再将背门组件一关闭并锁紧,最后通过转运卡车带动装满物料的封闭式集装箱运送到下一站。当采用折叠盖结构的封闭式集装箱时,装料时打开折叠盖,转运卡车带动封闭式集装箱移动到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6的正后方,此时下输送带6水平移动通过折叠盖上的开口伸入到箱主体1的内部,启动物料传输机通过取料斗取料后通过输送带直接将砂石物料装到集装箱内部,随着传输的量下输送带6逐步外移,装满后下输送带6全部移出封闭式集装箱,装料完毕后折叠盖折叠起来盖在箱体顶部并通过锁紧组件的锁紧件组件一201-1和锁紧组件二201-2配合锁死,最后通过转运卡车带动装满物料的封闭式集装箱运送到下一站。运送到下一站后,根据需要通过叉装机进行转移或卸料,如果需要运输到其他城市,则可以通过叉装机将装满砂石物料的封闭式集装箱转移到砂石火车上进行转运;如果已经到达施工地可以通过叉装机直接将封闭式集装箱平移下来,全部打开后背门后,叉装机旋转将砂石物料全部倒出即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主体(1),所述箱主体(1)包括底板、顶盖(2)、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所述底板、顶盖(2)、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方形腔体,所述中空方形腔体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开口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集装箱,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6)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入到所述箱主体(1)的内部并将砂石物料直接传送到所述封闭式集装箱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主体(1),所述箱主体(1)包括底板、顶盖(2)、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所述底板、顶盖(2)、一个前板、两个侧板和一个后背门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方形腔体,所述中空方形腔体的后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开口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集装箱,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6)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入到所述箱主体(1)的内部并将砂石物料直接传送到所述封闭式集装箱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后背门具体分为背门组件一(3)和背门组件二(4)两部分,所述背门组件一(3)和背门组件二(4)均设计为对开门结构并通过合页连接在两侧板上,所述顶盖(2)设置为平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门组件一(3)的高度大于所述物料传输机的下输送带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宗物料用组合封闭集装箱,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晶环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