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渗透反应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渗透反应墙。
技术介绍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增大,而且污染范围也持续扩大,给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与地表水污染不同,一旦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将很难修复和治理。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有抽出——处理——回灌、原位曝气、生物修复、检测自然衰减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操作都很复杂,并且成本高、效率低,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与此相比,可渗透反应墙不涉及地下水的抽提回灌和地面防渗处理,对修复区干扰少,可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其介质选择性较强,对多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是传统的可渗透反应墙利用活性反应介质填料构筑物形成一个竖向的反应屏障区,考虑到经济问题,可渗透反应墙往往不会太厚,这就不能保证污染羽在填充介质中充分反应,从而导致修复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渗透反应墙,能够提高反应效率,应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复能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设在地下介质中的不透水漏斗墙,所述不透水漏斗墙中间开设有导流门,所述导流门后端设有介质填料单元;所述介质填料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反应区,每层反应区的入口均与导流门的出口相对接;每层反应区均设有多个反应间隔;相邻两层反应区的反应间隔交错排布;同一反应区的相邻反应间隔内填充有粒径不同的固体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设在地下介质中的不透水漏斗墙,所述不透水漏斗墙中间开设有导流门,所述导流门后端设有介质填料单元;所述介质填料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反应区,每层反应区的入口均与导流门的出口相对接;每层反应区均设有多个反应间隔;相邻两层反应区的反应间隔交错排布;同一反应区的相邻反应间隔内填充有粒径不同的固体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相邻反应区中相交错的两个反应间隔呈反方向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相邻反应区中相交错的两个反应间隔的夹角为0-18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间隔的轴向长度为可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逾,张宇,鲁春辉,谢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