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163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4),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该墨泵连续供墨系统还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采用“T”形三通管进行分流降压,能够简单方便地保证供墨系统的稳定性。

A Continuous Ink Supply System of Ink Pump Based on Three-way Pipe Shunt-off Pressure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ink pump continuous ink supply system based on three-way pipe shunt, pressure reduction and stability, including an ink cartridge (4), a sealed ink outlet (8), a first sealed ink inlet (9) and a second sealed ink inlet (10); the ink pump continuous ink supply system also includes a first ink pipe (11), a second ink pipe (12), a first through pipe (13), and a first pipe (14). The continuous ink supply system of the ink pump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T-shaped three-way pipe to distribute and depressurize the pressure, which can simply and conveniently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the ink supply system. The second through pipe (15), the second branch pipe (16), the third ink pipe (17), the nozzle connector (2), the nozzle (3), the first T-shaped three-way pipe (51), the second T-shaped three-way pipe (52), the filter (6) and the ink pump (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
,特别是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伴随而来的则是疾病的增多,组织或器官移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解决替换组织或器官来源的匮乏问题,在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称之为生物3D打印的技术。依据组织工程学原理,需要对打印的管状生物组织进行培养,使之成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血管器官。目前在培养过程中,仅能通过传统生物学技术方法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连接等生物学过程进行非在线检测,存在中断培养过程、损伤培养对象、检测周期长且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利用喷墨技术打印微电路和微传感器的新工艺。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流程短、工艺简单、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显著优势。而在喷墨打印技术中,供墨系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担当墨汁供给的角色。供墨系统是否稳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打印的持久性、稳定性和质量。目前喷墨打印机供墨系统大多数为连续型供墨系统,该系统虽然能够解决喷墨打印机墨盒容量小,需要定期更换墨盒的问题,但是如何简单方便实现与保障该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一直是一个制约该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一套稳定可靠的连续型供墨系统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墨泵循环供墨系统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供墨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供墨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有利于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本专利技术是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4,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该墨泵连续供墨系统还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第一“T”形三通管51和第二“T”形三通管52具有主管和在主管一侧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连通设置的支管,其中,在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主管进口和主管出口,在支管的端部设有支管出口;墨盒4的密封出墨口8与墨泵7的进口通过第一墨管11连接;墨泵7的出口与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二墨管12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一密封进墨口9通过第一直通管13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支管出口与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一支管14连接;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二密封进墨口10通过第二直通管15连接;第二“T”形三通管52的支管出口与过滤器6的进口通过第二支管16连接;过滤器6的出口与喷头连接件2通过第三墨管17连接;喷头连接件2通过密封件固定在喷头3上。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主管出口和支管出口的内径尺寸相同,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进口、主管出口和支管出口的内径尺寸相同。过滤器6的过滤的网孔小于喷头3的喷嘴口的十分之一。墨泵7为隔膜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限效果在于:所述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工作原理:采用两级“T”形三通管进行分流,减少支管中的流量,进而减小墨水的压力,使得墨泵循环供墨系统可以给喷头稳定供墨,从而保证了墨泵循环供墨系统的供墨稳定性;利用墨泵提供的动力,使得墨水在管路中循环流动,以实现墨水能够持续不断地供给给喷头,从而保证了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的持续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对于墨盒,不同于其他自平衡式的供墨系统,无特别形状要求,可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采用的墨泵耗电量低,流量可调范围为100-329mL/min,流量调控范围较广,而墨泵的流量可以调节墨泵的供墨量,且对于不同的墨水,可以根据不同墨水对打印的参数要求,调节墨泵改变供墨量,因此本供墨系统具有可调节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采用“T”形三通管进行分流降压,能够简单方便地保证供墨系统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无需调整墨盒高度进行压力平衡,方便快捷,降低打印预准备时间,提高打印效率,且直接由墨泵提供动力,保证供墨系统的持续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可与3D打印平台配合实验,更加接近于3D打印平台打印生物传感器的实际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的“T”形三通管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的“T”形三通管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的墨盒4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1、第一墨管12、第二墨管13、第一直通管14、第一支管15、第二直通管16、第二支管17、第三墨管2、喷头连接件3、喷头4、墨盒51、第一“T”形三通管52、第二“T”形三通管6、过滤器7、墨泵8、密封出墨口9、第一密封进墨口10、第二密封进墨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利用墨泵提供动力确保墨汁在管路中持续循环流动,利用“T”形三通管降低管路压力。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墨盒4、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如图4所示,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T”形三通管51和第二“T”形三通管52具有主管和在主管一侧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连通设置的支管。其中,在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主管进口和主管出口,在支管的端部设有支管出口。墨盒4的密封出墨口8与墨泵7的进口通过第一墨管11连接。墨泵7的出口与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二墨管12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一密封进墨口9通过第一直通管13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支管出口与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一支管14连接。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二密封进墨口10通过第二直通管15连接。第二“T”形三通管52的支管出口与过滤器6的进口通过第二支管16连接。过滤器6的出口与喷头连接件2通过第三墨管17连接。喷头连接件2通过密封件固定在喷头3上。在墨泵连续供墨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均保证连接的密封性。如图2所示,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主管出口和支管出口的内径尺寸相同,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进口、主管出口和支管出口的内径尺寸相同。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第一“T”形三通管51和第二“T”形三通管52用于降低管路中的压力,从而使得支路中的管压与喷头的阻力相平衡,形成墨水循环的连续供墨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了“T”形三通管,墨水通过两级“T”形三通管之后,经过实验检测分析发现,在支路的出口压力趋向于0,使得供墨更加稳定;同时直通管的流速较支管流速高,因流速越高,流量越大,因此大多数的墨水从直通管流出,其余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4),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其特征在于:该墨泵连续供墨系统还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第一“T”形三通管(51)和第二“T”形三通管(52)具有主管和在主管一侧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连通设置的支管,其中,在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主管进口和主管出口,在支管的端部设有支管出口;墨盒(4)的密封出墨口(8)与墨泵(7)的进口通过第一墨管(11)连接;墨泵(7)的出口与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二墨管(12)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一密封进墨口(9)通过第一直通管(13)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支管出口与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一支管(14)连接;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二密封进墨口(10)通过第二直通管(15)连接;第二“T”形三通管(52)的支管出口与过滤器(6)的进口通过第二支管(16)连接;过滤器(6)的出口与喷头连接件(2)通过第三墨管(17)连接;喷头连接件(2)通过密封件固定在喷头(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4),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其特征在于:该墨泵连续供墨系统还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第一“T”形三通管(51)和第二“T”形三通管(52)具有主管和在主管一侧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连通设置的支管,其中,在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主管进口和主管出口,在支管的端部设有支管出口;墨盒(4)的密封出墨口(8)与墨泵(7)的进口通过第一墨管(11)连接;墨泵(7)的出口与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二墨管(12)连接;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一密封进墨口(9)通过第一直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刚熊绍平郑良琪李崇徐瑞兰海明杨新杰杨旭阳陈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