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21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20
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包括保存管盖(4)和保存管(2)。保存管(2)内设保存管腔室(21),保存管(2)通过胶圈(3)与第一承接管(5)连接;第一承接管(5)内设第一承接管腔室(51),第一承接管(5)通过胶圈(3)与第二承接管(6)连接;第二承接管(6)内设第二承接管腔室(61),第二承接管(6)通过胶圈(3)与第三承接管(7)连接;第三承接管(7)内设第三承接管腔室(71),第三承接管(7)通过胶圈(3)与漏斗(1)连接;漏斗(1)上设漏斗腔室(13)和设外螺纹(5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多种保存液和唾液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
本技术涉及培养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
技术介绍
唾液采集保存管是进行唾液采集使用最多的一种采集工具,传统的唾液采集保存管是由圆形的保存管和椭圆形的漏斗组成,传统的唾液采集保存管成品到使用期间,与本文的新型专利相比会存在一个问题:传统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只能实现一种保存液和唾液的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唾液采集保存管,能够实现多种保存液和唾液的混合。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包括保存管盖和保存管,所述保存管内设保存管腔室,保存管腔室上设胶圈,保存管一端设内螺纹;所述保存管通过胶圈与第一承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承接管内设第一承接管腔室,第一承接管腔室上设胶圈,第一承接管一端设内螺纹,第一承接管另一端外螺纹;所述第一承接管通过胶圈与第二承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承接管内设第二承接管腔室,第二承接管腔室上设胶圈,第二承接管一端设内螺纹,第二承接管另一端外螺纹;所述第二承接管通过胶圈与第三承接管连接;所述所述第三承接管内设第三承接管腔室,第三承接管腔室上设胶圈,第三承接管一端设内螺纹,第三承接管另一端外螺纹;所述第三承接管通过胶圈与漏斗连接;所述漏斗内设漏斗腔室,漏斗一端设外螺纹。进一步的,胶圈由固定环,内封圆,连接条和通孔组成,所述连接条将固定环和内封圆连接固定。进一步的,保存管盖由外螺纹和盖壁组成。进一步的,保存管的内螺纹和第一承接管的外螺纹配合。进一步的,第一承接管的内螺纹和第二承接管的外螺纹配合,第二承接管的内螺纹与第三承接管的外螺纹配合。进一步的,第三承接管的内螺纹和漏斗的外螺纹配合。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多种保存液和唾液的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整套采集保存管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漏斗的剖视图。图3是保存管的剖视图。图4是胶圈的俯视图。图5是胶圈的剖视图。图6是保存管盖的剖视图。图7是承接管的剖视图。图中,1.漏斗,2.保存管,3.胶圈,4.保存管盖,5.第一承接管,6.第二承接管,7.第三承接管,13.漏斗腔室,21.保存管腔室,31.固定环,32.内封圆,33.连接条,34.通孔,42.盖壁,51.第一承接管腔室,52.内螺纹,53.外螺纹,61.第二承接管腔室,71.第三承接管腔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包括保存管盖4和保存管2,所述保存管2内设保存管腔室21,保存管腔室21上设胶圈3,保存管2一端设内螺纹52;所述保存管2通过胶圈3与第一承接管5连接;所述第一承接管5内设第一承接管腔室51,第一承接管腔室51上设胶圈3,第一承接管5一端设内螺纹52,第一承接管5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一承接管5通过胶圈3与第二承接管6连接;所述第二承接管6内设第二承接管腔室61,第二承接管腔室61上设胶圈3,第二承接管6一端设内螺纹52,第二承接管6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二承接管6通过胶圈3与第三承接管7连接;所述所述第三承接管7内设第三承接管腔室71,第三承接管腔室71上设胶圈3,第三承接管7一端设内螺纹52,第三承接管7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三承接管7通过胶圈3与漏斗1连接;所述漏斗1内设漏斗腔室13,漏斗1一端设外螺纹53。所述胶圈3由固定环31,内封圆32,连接条33和通孔34组成。固定环31通过连接条33与内封圆32固定连接,连接条33沿圆周方向在固定环31和内封圆32之间均匀设置多根,形成多个通孔34。固定环31和管内壁配合卡住,内封圆32和承接管下口配合,连接条33连接固定环31和内封圆32,通孔34的作用是流液。所述保存管盖4由外螺纹53和盖壁42组成。取样结束后和保存管2配合密封。所述保存管的内螺纹52和第一承接管5的外螺纹53配合。所述第一承接管5的内螺纹52和第二承接管6的外螺纹53配合,第二承接管6的内螺纹52与第三承接管7的外螺纹53配合。所述第三承接管7的内螺纹52和漏斗1的外螺纹53配合。保存管与承接管、承接管与承接管、承接管与漏斗都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扭矩力较大,更容易做到密封,密封性更好。实施例先将胶圈3预装入保存管2、第一承接管5、第二承接管6、第三承接管7中。将第一保存液装入保存管腔室21中,旋上第一承接管5使第一保存液密封并保存在保存管腔室21中,将第二保存液装入第一承接管5中,旋上第二承接管使第二保存液密封保存在第一承接管腔室51中,将第三保存液装入第二承接管6中,旋上第三承接管7使第三保存液密封保存在第二承接管腔室61中,将第四保存液装入第三承接管7中,旋上漏斗1使第四保存液密封保存在第三承接管腔室71中。使用时,将唾液吐进漏斗中,唾液沿着漏斗壁流入漏斗腔室13中,旋开漏斗1,使唾液流入第三承接管腔室71中和第四保存液混合,旋开第三承接管7使唾液、第四保存液流入第二承接管腔室61中和第三保存液混合,旋开第二承接管6使唾液、第四保存液、第三保存液流入第一承接管腔室51中和第二保存液混合,旋开第一承接管5使唾液、第四保存液、第三保存液、第二保存液流入保存管腔室21和第一保存液混合,至此唾液、第一保存液、第二保存液、第三保存液、第四保存液全部混合并保存在保存管腔室21中,最后将保存管盖4旋进保存管2中使保存液和唾液密封保存在保存管中。此实施例可以实现四种不同保存液的分开保存以及唾液和四种不同保存液混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管盖(4)和保存管(2),所述保存管(2)内设保存管腔室(21),保存管腔室(21)上设胶圈(3),保存管(2)一端设内螺纹(52);所述保存管(2)通过胶圈(3)与第一承接管(5)连接;所述第一承接管(5)内设第一承接管腔室(51),第一承接管腔室(51)上设胶圈(3),第一承接管(5)一端设内螺纹(52),第一承接管(5)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一承接管(5)通过胶圈(3)与第二承接管(6)连接;所述第二承接管(6)内设第二承接管腔室(61),第二承接管腔室(61)上设胶圈(3),第二承接管(6)一端设内螺纹(52),第二承接管(6)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二承接管(6)通过胶圈(3)与第三承接管(7)连接;所述第三承接管(7)内设第三承接管腔室(71),第三承接管腔室(71)上设胶圈(3),第三承接管(7)一端设内螺纹(52),第三承接管(7)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三承接管(7)通过胶圈(3)与漏斗(1)连接;所述漏斗(1)内设漏斗腔室(13),漏斗(1)一端设外螺纹(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实现多种保存液与唾液混合的唾液采集保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管盖(4)和保存管(2),所述保存管(2)内设保存管腔室(21),保存管腔室(21)上设胶圈(3),保存管(2)一端设内螺纹(52);所述保存管(2)通过胶圈(3)与第一承接管(5)连接;所述第一承接管(5)内设第一承接管腔室(51),第一承接管腔室(51)上设胶圈(3),第一承接管(5)一端设内螺纹(52),第一承接管(5)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一承接管(5)通过胶圈(3)与第二承接管(6)连接;所述第二承接管(6)内设第二承接管腔室(61),第二承接管腔室(61)上设胶圈(3),第二承接管(6)一端设内螺纹(52),第二承接管(6)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二承接管(6)通过胶圈(3)与第三承接管(7)连接;所述第三承接管(7)内设第三承接管腔室(71),第三承接管腔室(71)上设胶圈(3),第三承接管(7)一端设内螺纹(52),第三承接管(7)另一端外螺纹(53);所述第三承接管(7)通过胶圈(3)与漏斗(1)连接;所述漏斗(1)内设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岳张俊杰蔡昊宸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优耐特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