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风装置和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16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清洁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风装置和吸尘器,吸风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进风侧,壳体用于收纳至少部分吸风组件,吸风组件用于在开启时从进风侧产生进入壳体内的气流;消音筒,设置在壳体上,与壳体固定连接,且与壳体连通,吸风组件还用于在开启时将进入壳体内的气流排向消音筒内;其中,消音筒上开设多个出风孔,各出风孔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于消音筒上,且各出风孔一同用于将进入消音筒的气流排向消音筒外。当吸风装置将一股大气流排入消音筒内时,各消音孔会一点点将该大气流排出消音筒外,从而一点点弱化该大气流的能量,由于每个消音孔排出的气流小,其能量也小,进而能够极大地降低气流排出时所产生的噪音。

Air suction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leaning tools,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suction device and a vacuum cleaner. The air suction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with an air inlet side, a shell for receiving at least part of the air suction component, a suction component for generating air flow into the shell from the air inlet side when opening, a muffler, which is fixed on the shel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and a suction component. The assembly is also used to discharge the air entering the shell into the muffler when it is opened,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s are arranged on the muffler, and each air outlet is distributed on the muffler with a number of circles around the path, and each air outlet is used together to discharge the air entering the muffler outside the muffler. When the air suction device discharges a stream of air into the muffler, the muffler holes will discharge the air stream out of the muffler bit by bit, thus weakening the energy of the air flow. Because the air flow from each muffler hole is small, its energy is small, and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air flow can be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风装置和吸尘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清洁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风装置和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一般包括具有进风侧的吸风装置、过滤装置,吸风装置吸气,将携带有灰尘的空气吸入吸风装置内,携带有灰尘的空气从吸风装置内排出,进入过滤装置内,通过过滤装置对携带有灰尘的空气进行过滤。专利技术人发现,当携带有灰尘的空气从吸风装置内排出时,由于风速很快,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影响使用人员的使用感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装置和吸尘器,使得吸风装置所产生的噪音变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吸风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进风侧,所述壳体用于收纳至少部分吸风组件,所述吸风组件用于在开启时从所述进风侧产生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消音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吸风组件还用于在开启时将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排向所述消音筒内;其中,所述消音筒上开设多个出风孔,各所述出风孔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于所述消音筒的筒壁上,且各所述出风孔一同用于将进入所述消音筒的气流排向所述消音筒外。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吸风装置包括一个消音筒,消音筒上开设多个出风孔,各出风孔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在消音筒上,并且各出风孔一同用于将进入消音筒内的气流排向消音筒外,由于消音筒内的气流是通过各出风孔排出消音筒外的,当吸风装置将一股大气流排入消音筒内时,各消音孔会一点点将该大气流排出消音筒外,从而一点点弱化该大气流的能量,避免大气流一起同时排出壳体外时,与壳体发生猛烈的摩擦,产生巨大的噪音,由于各消音孔是一点点将大气流排出消音筒外,因此每个消音孔排出的气流小,其能量也小,进而能够极大地降低气流排出时所产生的噪音。另外,所述消音筒包括:空心筒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吸风组件用于在开启时将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排向所述空心筒体内,各所述出风孔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于所述空心筒体上;挡风件,设置于所述空心筒体上,且位于所述空心筒体远离所述壳体进风侧的一端;其中,进入所述空心筒体内的气流有部分用于直接从各所述出风孔排出,另有部分用于撞击所述档风件,并在撞击所述挡风件后从各所述出风孔排出。由于消音筒包括:空心筒体、挡风件,并且进入空心筒体内的气流有部分是在撞击挡风件后,再从各出风孔排出的,当气流撞击在挡风件上后,气流的能量会下降,气流的流速会减慢,当气流的速度减慢时,气流与出风孔之间的摩擦力会减小,从而能进一步降低气流排出消音孔时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的,沿气流流动的方向,各环绕路径上的所述出风孔的孔径逐渐增大直至达到预设值后保持不变。由于各环绕路径上的出风孔的孔径是逐渐增大的,并且逐渐增大到预设值后保持不变,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出风孔的孔径不能够无限增大,从而可避免出风孔的孔径过大。另外,沿气流流动的方向,任意一圈环绕路径上的各所述出风孔的孔径均大于前一圈环绕路径中各所述出风孔的孔径。另外,每圈环绕路径上的各所述出风孔的数量相同。由于每权环绕路径上的各出风孔的数量相同,从而使得排入空心筒体的大气流能够相对均匀地一点点点排出,从而可避免气流在局部的噪音过大。另外,且每圈环绕路径上的各所述出风孔的孔径相同。从而可进一步使得排入空心筒体的大气流能够相对均匀地一点点点排出,从而可避免气流在局部的噪音过大。另外,所述挡风件为控制所述吸风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由于挡风件是控制吸风组件的控制电路板,从而可提高吸风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另外,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进风侧相对的出风侧,所述消音筒与所述壳体的出风侧可拆卸连接。另外,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进风侧相对的出风侧,所述消音筒与所述壳体的出风侧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吸风装置、吸尘器壳体,该吸尘器壳体用于收纳吸风装置,所述吸尘器壳体上开设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将所述吸风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气流排出。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吸风装置包括一个消音筒,消音筒上开设多个出风孔,各出风孔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在消音筒上,并且各出风孔一同用于将进入消音筒内的气流排向消音筒外,由于消音筒内的气流是通过各出风孔排出消音筒外的,当吸风装置将一股大气流排入消音筒内时,各消音孔会一点点将该大气流排出消音筒外,从而一点点弱化该大气流的能量,避免大气流一起同时排出壳体外时,与壳体发生猛烈的摩擦,产生巨大的噪音,由于各消音孔是一点点将大气流排出消音筒外,因此每个消音孔排出的气流小,其能量也小,进而能够极大地降低气流排出时所产生的噪音。另外,所述吸风装置具有进风侧、与所述进风侧相对的出风侧;其中,所述吸尘器壳体相对于所述吸风装置的所述出风侧的一侧至少有部分与所述吸风装置的所述出风侧相互隔开形成用于气流通过的第一风道,所述吸尘器壳体与所述吸风装置之间还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二风道,且所述第二风道朝向所述吸风装置的所述进风侧的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并朝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方向设置,所述吸风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气流用于从所述第一风道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并从所述吸尘器壳体上的所述出风口排出。由于在吸尘器壳体内,第一风道位于吸尘器壳体相对于吸风装置出风侧的一侧,而第二风道位于吸尘器壳体与吸风装置之间,同时第二风道朝向吸风装置的进风侧方向延伸,且与第一风道相通,从而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会形成一个迂回段,另外由于出风口是朝远离第一风道的方向进行开设。因此当气流从吸风装置的出风侧排出后,可先通过第一风道,再经第二风道后从出风口排出,并且当气流在从第一风道转入第二风道的过程中,气流会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所形成的迂回段内发生碰撞、缓冲,因此降低了气流从出风口排出时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吸尘器在工作时的所产生的噪音,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吸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吸风装置,如图1至2所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并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消音筒2,消音筒2还与壳体1连通,其中,壳体1具有进风侧,该壳体1用于收纳至少部分吸风组件3,该吸风组件3在开启时能够从壳体1的进风侧产生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并且吸风组件3还没有将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排向消音筒2内;同时,在消音筒2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2-1,各出风孔2-1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在消音筒2的筒壁上,并且各消音筒2还一同用于将进入消音筒2内的气流拍向消音筒2外。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具有进风侧,所述壳体(1)用于收纳至少部分吸风组件(3),所述吸风组件(3)用于在开启时从所述进风侧产生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气流;消音筒(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壳体(1)连通,所述吸风组件(3)还用于在开启时将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气流排向所述消音筒(2)内;其中,所述消音筒(2)上开设多个出风孔(2‑1),各所述出风孔(2‑1)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于所述消音筒(2)的筒壁上,且各所述出风孔(2‑1)一同用于将进入所述消音筒(2)的气流排向所述消音筒(2)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具有进风侧,所述壳体(1)用于收纳至少部分吸风组件(3),所述吸风组件(3)用于在开启时从所述进风侧产生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气流;消音筒(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壳体(1)连通,所述吸风组件(3)还用于在开启时将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气流排向所述消音筒(2)内;其中,所述消音筒(2)上开设多个出风孔(2-1),各所述出风孔(2-1)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于所述消音筒(2)的筒壁上,且各所述出风孔(2-1)一同用于将进入所述消音筒(2)的气流排向所述消音筒(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筒(2)包括:空心筒体(2-2),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1)连通,所述吸风组件(3)用于在开启时将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气流排向所述空心筒体(2-2)内,各所述出风孔(2-1)以若干圈的环绕路径分布于所述空心筒体(2-2)上;挡风件(2-3),设置于所述空心筒体(2-2)上,且位于所述空心筒体(2-2)远离所述壳体(1)进风侧的一端;其中,进入所述空心筒体(2-2)内的气流有部分用于直接从各所述出风孔(2-1)排出,另有部分用于撞击所述挡风件,并在撞击所述挡风件(2-3)后从各所述出风孔(2-1)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流流动的方向,各环绕路径上的所述出风孔(2-1)的孔径逐渐增大直至达到预设值后保持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流流动的方向,任意一圈环绕路径上的各所述出风孔(2-1)的孔径均大于前一圈环绕路径中各所述出风孔(2-1)的孔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