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77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器体和穿槽,所述器体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片,且器体左端的内部设置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端安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左右两壁均连接有弹力胶垫,所述滑块左端固定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中段的外侧设置有滑道,所述固定柱的左端固定有外衔接座,且外衔接座的左端安置有磁铁,所述穿槽的内端衔接有内接座,且穿槽位于器体右端的内部,所述内接座的左端固定有焊接点,且内接座的右端衔接有外接座,所述外接座的内部设置有衔接铜片,且外接座的右端固定有插脚。该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设置有器体与散热片,通过散热片可以提高器体的散热性能,进而延长器体的使用寿命。

A Mobile and Magnetic Multifunctional 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and magnetic multi-functional charger,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and a slot. The top of the device body is fixed with a radiator, and the inside of the left end of the devi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groove. The inner end of the inne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r, and the left and right walls of the slider are connected with elastic rubber pads. The left end of the slider is fixed with a fixed column,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xed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pad. The left end of the fixed column is fixed with an external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external connec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magnet. The inner end of the slotting is connected with an internal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slotting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implement body. The left end of the inner connecting seat is fixed with a welding point,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inner connect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connecting seat. The inner end of the external connec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copper sheet,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external connecting seat is fixed with a socket. \u3002 The mobile and magnetic multi-function charger is equipped with a radiator body and radiator, through which the radiator can improve the radi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adiator body, thereby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adiato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装置
,具体为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充电器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工频机是以传统的模拟电路原理来设计的,机器内部电力器件都比较大,一般在带载较大运行时存在较小噪声,但该机型在恶劣的电网环境条件中耐抗性能较强,可靠性及稳定性均比高频机强。市场上的充电器在进行使用时由于主体结构多为一体化式固定构造,进而使得充电器在进行使用时无法进行便捷且灵活的操作,让使用时使用起来存在极为不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且具有磁性的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充电器在进行使用时由于主体结构多为一体化式固定构造,进而使得充电器在进行使用时无法进行便捷且灵活的操作,让使用时使用起来存在极为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器体和穿槽,所述器体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片,且器体左端的内部设置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端安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左右两壁均连接有弹力胶垫,所述滑块左端固定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中段的外侧设置有滑道,所述固定柱的左端固定有外衔接座,且外衔接座的左端安置有磁铁,所述穿槽的内端衔接有内接座,且穿槽位于器体右端的内部,所述内接座的左端固定有焊接点,且内接座的右端衔接有外接座,所述外接座的内部设置有衔接铜片,且外接座的右端固定有插脚,所述外接座的上下两端均安置有固定条,且外接座外侧的左端安装有转轴。优选的,所述器体与散热片为固定连连接,且器体的水平中轴与散热片的水平中轴线相平行。优选的,所述固定柱通过内槽和滑块与器体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块与弹力胶垫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衔接座与磁铁为固定连接,且外衔接座与固定柱为固定连接,而且固定柱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内接座与穿槽为活动连接,且焊接点关于内接座的中心对称,而且焊接点与衔接铜片为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外接座通过转轴与器体构成旋转结构,且其旋转角度为0-360°,而且外接座与固定条为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设置有器体与散热片,通过散热片可以提高器体的散热性能,进而延长器体得使用寿命,且其设置有固定柱,通过内槽和滑块之间的滑动,使得固定柱得以在滑道内侧随之进行滑动,从而达到调节外衔接座和磁铁位置的目的,而经过弹力胶垫可以使得磁铁和器体之间具有一个弹力缓冲性,且其设置有外衔接座与磁铁,通过磁铁可以来将器体吸附固定在金属面上,经过固定柱可让外衔接座与器体紧密且牢固的连接到一起,且其设置有内接座与穿槽,经过内接座与穿槽之间的转动,使得内接座得以与器体进行转动,以方便外接座外器体的外侧进行旋转,而通过衔接铜片可将焊接点与插脚衔接到一起,且其设置有外接座,通过转轴的旋转,使得器体与外接座之间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插脚的方位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让插脚在插进插座时外接座的方位不会被限定死,进而便于器体进行灵活的运作,而经过固定条则可以方便手来调节插脚的方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接座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柱和滑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器体,2、散热片,3、内槽,4、滑块,5、弹力胶垫,6、固定柱,7、滑道,8、外衔接座,9、磁铁,10、穿槽,11、内接座,12、焊接点,13、外接座,14、衔接铜片,15、插脚,16、固定条,17、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器体1、散热片2、内槽3、滑块4、弹力胶垫5、固定柱6、滑道7、外衔接座8、磁铁9、穿槽10、内接座11、焊接点12、外接座13、衔接铜片14、插脚15、固定条16和转轴17,器体1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片2,且器体1左端的内部设置有内槽3,器体1与散热片2为固定连连接,且器体1的水平中轴与散热片2的水平中轴线相平行,通过散热片2可以提高器体1的散热性能,进而延长器体1得使用寿命,内槽3的内端安置有滑块4,且滑块4的左右两壁均连接有弹力胶垫5,滑块4左端固定有固定柱6,且固定柱6中段的外侧设置有滑道7,固定柱6通过内槽3和滑块4与器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块4与弹力胶垫5为固定连接,通过内槽3和滑块4之间的滑动,使得固定柱6得以在滑道7内侧随之进行滑动,从而达到调节外衔接座8和磁铁9位置的目的,而经过弹力胶垫5可以使得磁铁9和器体1之间具有一个弹力缓冲性,固定柱6的左端固定有外衔接座8,且外衔接座8的左端安置有磁铁9,外衔接座8与磁铁9为固定连接,且外衔接座8与固定柱6为固定连接,而且固定柱6设置有四个,通过磁铁9可以来将器体1吸附固定在金属面上,经过固定柱6可让外衔接座8与器体1紧密且牢固的连接到一起,穿槽10的内端衔接有内接座11,且穿槽10位于器体1右端的内部,内接座11与穿槽10为活动连接,且焊接点12关于内接座11的中心对称,而且焊接点12与衔接铜片14为连通结构,经过内接座11与穿槽10之间的转动,使得内接座11得以与器体1进行转动,以方便外接座13外器体1的外侧进行旋转,而通过衔接铜片14可将焊接点12与插脚15衔接到一起,内接座11的左端固定有焊接点12,且内接座11的右端衔接有外接座13,外接座13通过转轴17与器体1构成旋转结构,且其旋转角度为0-360°,而且外接座13与固定条16为固定连接,通过转轴17的旋转,使得器体1与外接座13之间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插脚15的方位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让插脚15在插进插座时外接座13的方位不会被限定死,进而便于器体1进行灵活的运作,而经过固定条16则可以方便手来调节插脚15的方位,外接座13的内部设置有衔接铜片14,且外接座13的右端固定有插脚15,外接座13的上下两端均安置有固定条16,且外接座13外侧的左端安装有转轴17。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首先通过固定条16则可以方便手来拨动插脚15,进而经过转轴17的旋转,使得器体1与外接座13之间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插脚15的方位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让插脚15在插进插座时外接座13的方位不会被限定死,进而便于器体1进行灵活的运作,而经过内接座11与穿槽10之间的转动,使得内接座11得以与器体1进行转动,以方便外接座13外器体1的外侧进行旋转,而通过衔接铜片14可将焊接点12与插脚15衔接到一起,还可以通过磁铁9可以来将器体1吸附固定在金属面上,经过固定柱6可让外衔接座8与器体1紧密且牢固的连接到一起,而通过内槽3和滑块4之间的滑动,使得固定柱6得以在滑道7内侧随之进行滑动,从而达到调节外衔接座8和磁铁9位置的目的,且经过弹力胶垫5可以使得磁铁9和器体1之间具有一个弹力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器体(1)和穿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片(2),且器体(1)左端的内部设置有内槽(3),所述内槽(3)的内端安置有滑块(4),且滑块(4)的左右两壁均连接有弹力胶垫(5),所述滑块(4)左端固定有固定柱(6),且固定柱(6)中段的外侧设置有滑道(7),所述固定柱(6)的左端固定有外衔接座(8),且外衔接座(8)的左端安置有磁铁(9),所述穿槽(10)的内端衔接有内接座(11),且穿槽(10)位于器体(1)右端的内部,所述内接座(11)的左端固定有焊接点(12),且内接座(11)的右端衔接有外接座(13),所述外接座(13)的内部设置有衔接铜片(14),且外接座(13)的右端固定有插脚(15),所述外接座(13)的上下两端均安置有固定条(16),且外接座(13)外侧的左端安装有转轴(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器体(1)和穿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片(2),且器体(1)左端的内部设置有内槽(3),所述内槽(3)的内端安置有滑块(4),且滑块(4)的左右两壁均连接有弹力胶垫(5),所述滑块(4)左端固定有固定柱(6),且固定柱(6)中段的外侧设置有滑道(7),所述固定柱(6)的左端固定有外衔接座(8),且外衔接座(8)的左端安置有磁铁(9),所述穿槽(10)的内端衔接有内接座(11),且穿槽(10)位于器体(1)右端的内部,所述内接座(11)的左端固定有焊接点(12),且内接座(11)的右端衔接有外接座(13),所述外接座(13)的内部设置有衔接铜片(14),且外接座(13)的右端固定有插脚(15),所述外接座(13)的上下两端均安置有固定条(16),且外接座(13)外侧的左端安装有转轴(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且有磁性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海曹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鼎通精密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