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62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包括底座,底座上依次设有PCB板、转动座和上盖,转动座的上下分别设有扭簧和导电弹片;底座的底板上设有下导孔,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转动缺口,PCB板上设有让位通孔和电阻膜层,转动座的上下分别固定有上导柱和下导柱,转动座的一侧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弧形拨轮,上盖上设有上导孔;电阻膜层与导电弹片匹配,下导柱转动连接于下导孔中,上导柱转动连接于上导孔中,连接块位于转动缺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大半径的拨轮调节小半径的转动座转动,能够有效提高调节精度,调节动作稳定可靠,设置特殊的转动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限制拨轮的可拨动范围,电位器的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
本技术涉及电位器,具体公开了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
技术介绍
电位器是传感器的一种,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且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或电压。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个可变电阻器。旋转电位器是通过拨动扭转来调节输出电阻或电压的电位器,在林业、农业、电力、测绘、遥测等行业中,用户通过操控遥控器对无人机的飞行模式和飞行姿态进行遥控,以使无人机所搭载的相机等探测仪器以适当的角度进行拍摄、探测。在无人机遥控器、电子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上,需要电位器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调节操作,现有技术中的电位器结构简陋,无法实现可靠的高精度调节,且调节过度容易损坏电位器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调节精度高,且电位器整体的结构可靠紧凑,使用寿命长。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包括底座,底座上依次设有PCB板、转动座和上盖,转动座的上下分别设有扭簧和导电弹片;底座的底板上设有下导孔,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转动缺口,PCB板上设有让位通孔和电阻膜层,转动座的上下分别固定有上导柱和下导柱,转动座的一侧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弧形拨轮,上盖上设有上导孔;电阻膜层与导电弹片匹配,下导柱转动连接于下导孔中,上导柱转动连接于上导孔中,连接块位于转动缺口内。进一步的,PCB板上设有连接端子。进一步的,弧形拨轮的外壁设有若干防滑凹槽。进一步的,扭簧包括簧体和簧臂,转动座上设有限位安装槽,底座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位槽,簧体套设于上导柱外,簧臂穿过限位安装槽和卡位槽设置。进一步的,转动座下设有定位柱,导电弹片上设有定位孔,定位柱穿过定位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设置呈弧形的拨轮结构,拨轮结构的外壁边缘与转动中心的间距足够大,在同一转动轴心上,通过大半径的拨轮调节小半径的转动座转动,能够有效提高调节精度,调节动作稳定可靠,且设置特殊的转动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限制拨轮的可拨动范围,从而能够有效限制扭簧的扭转幅度,可避免扭簧因扭转幅度过大而失效,电位器整体的结构可靠紧凑,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盖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底座10、下导孔11、转动缺口12、卡位槽13、PCB板20、让位通孔21、电阻膜层22、连接端子23、转动座30、上导柱31、下导柱32、连接块33、弧形拨轮34、防滑凹槽341、限位安装槽35、定位柱36、上盖40、上导孔41、扭簧50、簧体51、簧臂52、导电弹片60、定位孔61。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依次设有PCB板20、转动座30和上盖40,转动座30的上下分别设有扭簧50和导电弹片60;底座10的侧壁上设有转动缺口12,PCB板20上设有让位通孔21和电阻膜层22,转动座30的一侧通过连接块33固定连接有弧形拨轮34,弧形拨轮34的轴心和转动座30的轴心均在转动轴上,弧形拨轮34相对于的半径大于转动座30的半径,角速度相同,半径越小,转速越慢,底座10的底板上设有下导孔11,转动座30的上下分别固定有上导柱31和下导柱32,上盖40上设有上导孔41,上导孔41和下导孔11的轴心投影重叠,上导孔41和下导孔11的连线为转动轴;电阻膜层22与导电弹片60匹配,下导柱32转动连接于下导孔11中,上导柱31转动连接于上导孔41中,连接块33位于转动缺口12内,拨动弧形拨轮34通过连接块驱动转动座30转动,上导柱31在上导孔41内转动,下导柱32在下导孔11内转动,连接块33绕转动轴转动,连接块33在转动缺口12内转动,转动缺口12两侧的底座10侧壁对连接块33进行限位,间接对转动座30进行转动限位,能够确保电位器能够实现稳定的小幅度调节,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扭簧50被折断,确保电位器的复位性能。本技术公开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设置呈弧形的拨轮结构,拨轮结构的外壁边缘与转动中心的间距足够大,在同一转动轴心上,通过大半径的拨轮调节小半径的转动座转动,能够有效提高调节精度,调节动作稳定可靠,且设置特殊的转动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限制拨轮的可拨动范围,从而能够有效限制扭簧的扭转幅度,可避免扭簧因扭转幅度过大而失效,电位器整体的结构可靠紧凑,使用寿命长。在本实施例中,PCB板20上设有连接端子23,连接端子23与电阻膜层22连接,连接端子23用于连接外部的电子产品。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拨轮34的外壁设有若干防滑凹槽341,防滑凹槽341能够方便用户拨动弧形拨轮34,从而确保用户的调节动作能够更加稳定顺畅。在本实施例中,扭簧50包括簧体51和两个簧臂52,转动座30上设有限位安装槽35,底座10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位槽13,簧体51套设于上导柱31外,簧臂52穿过限位安装槽35和卡位槽13设置。簧臂52能够在限位安装槽35和卡位槽13内滑动,拨动弧形拨轮34时,转动座30绕转动轴转动,簧臂52被限位安装槽35的侧壁驱动,配合卡位槽13侧壁的作用,两个簧臂52的夹角改变,扭簧50形成弹性恢复力,完成拨动调节后,扭簧50能够有效驱动转动座30实现复位,从而驱动导电弹片60实现复位。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座30下设有定位柱36,导电弹片60上设有定位孔61,定位柱36穿过定位孔61设置,定位柱36能够通过定位孔61能够有效限制导电弹片60的位置,从而确保导电弹片60与转动座30相对静止。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依次设有PCB板(20)、转动座(30)和上盖(40),所述转动座(30)的上下分别设有扭簧(50)和导电弹片(60);所述底座(10)的底板上设有下导孔(11),所述底座(10)的侧壁上设有转动缺口(12),所述PCB板(20)上设有让位通孔(21)和电阻膜层(22),所述转动座(30)的上下分别固定有上导柱(31)和下导柱(32),所述转动座(30)的一侧通过连接块(33)固定连接有弧形拨轮(34),所述上盖(40)上设有上导孔(41);所述电阻膜层(22)与所述导电弹片(60)匹配,所述下导柱(32)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导孔(11)中,所述上导柱(31)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导孔(41)中,所述连接块(33)位于所述转动缺口(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旋转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依次设有PCB板(20)、转动座(30)和上盖(40),所述转动座(30)的上下分别设有扭簧(50)和导电弹片(60);所述底座(10)的底板上设有下导孔(11),所述底座(10)的侧壁上设有转动缺口(12),所述PCB板(20)上设有让位通孔(21)和电阻膜层(22),所述转动座(30)的上下分别固定有上导柱(31)和下导柱(32),所述转动座(30)的一侧通过连接块(33)固定连接有弧形拨轮(34),所述上盖(40)上设有上导孔(41);所述电阻膜层(22)与所述导电弹片(60)匹配,所述下导柱(32)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导孔(11)中,所述上导柱(31)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导孔(41)中,所述连接块(33)位于所述转动缺口(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晟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