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43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包括下框(1)、中框(2)、膜片组件(3)和灯条(4),下框(1)、中框(2)和膜片组件(3)为外形一致的异形结构,膜片组件(3)安装在下框(1)内,中框(2)安装在下框(1)上,灯条(4)设置在下框(1)内并且发光面朝向膜片组件(3)的侧面;膜片组件(3)包括依次叠设的散光片(33)、下增光片(34)和上增光片(35),下增光片(34)侧面设置有缺口(341),上增光片(35)一侧设置有凸耳(351),散光片(33)与下增光片(34)和上增光片(35)之间通过同一胶料粘接,凸耳(351)与下框(1)之间通过单面胶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动发光部件,自己不能发光,因此需要通过背光源模组来提供光源才能工作。背光源模组包括直下式和侧入式,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具有更薄、更轻便的优点,因而在显示器轻薄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得到更多的应用。侧入式背光源模组需要散光片、增光片等才能实现以面光源的形式发光,来满足液晶显示器的需求,散光片、增光片需要固定在背光源模组中,现在一般采取逐层的双面胶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方式组装麻烦,消耗人力多,而且还增多原材料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包括下框、中框、膜片组件和灯条,所述下框、中框和膜片组件为外形一致的异形结构,所述膜片组件安装在下框内,所述中框安装在下框上,所述灯条设置在下框内并且发光面朝向膜片组件的侧面;所述膜片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散光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所述下增光片侧面设置有缺口,所述上增光片一侧设置有凸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1)、中框(2)、膜片组件(3)和灯条(4),所述下框(1)、中框(2)和膜片组件(3)为外形一致的异形结构,所述膜片组件(3)安装在下框(1)内,所述中框(2)安装在下框(1)上,所述灯条(4)设置在下框(1)内并且发光面朝向膜片组件(3)的侧面;所述膜片组件(3)包括依次叠设的散光片(33)、下增光片(34)和上增光片(35),所述下增光片(34)侧面设置有缺口(341),所述上增光片(35)一侧设置有凸耳(351),所述散光片(33)与下增光片(34)和上增光片(35)之间通过同一胶料粘接,所述凸耳(351)与下框(1)之间通过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1)、中框(2)、膜片组件(3)和灯条(4),所述下框(1)、中框(2)和膜片组件(3)为外形一致的异形结构,所述膜片组件(3)安装在下框(1)内,所述中框(2)安装在下框(1)上,所述灯条(4)设置在下框(1)内并且发光面朝向膜片组件(3)的侧面;所述膜片组件(3)包括依次叠设的散光片(33)、下增光片(34)和上增光片(35),所述下增光片(34)侧面设置有缺口(341),所述上增光片(35)一侧设置有凸耳(351),所述散光片(33)与下增光片(34)和上增光片(35)之间通过同一胶料粘接,所述凸耳(351)与下框(1)之间通过单面胶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增光片(34)与上增光片(35)之间相互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351)设置在上增光片(35)上与缺口(341)对应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3)还包括反光片(31)和导光板(32),所述反光片(3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姚志图罗增昌黄金煌彭环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