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038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包括形变模块,其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于固定板其中一侧面上的弹性件;固定板的边缘具有内凹的孔洞,孔洞内插入有按压件,按压件包括位于一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另一端的操作段,连接段的端头插入孔洞内,并通过拉伸件与孔洞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接线单体能够快速、有效且便捷地将两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的电源正/负极进行电路连接,无需繁杂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降低操作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模拟
,特别是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对应的高功率密度太阳能电池模拟器(或简称太阳能电池模拟器)是一款外观精美、体积小、性能高、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直流型可编程电源。适用于航天和国防、消费类电子产品、计算机和外设、通信、半导体、太阳能和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测试系统中。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中,当单台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通过2个串联或最多5个并联满足更大的电压、电流需求。在多台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并联的接线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到负载,同时需要将所有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到负载。但是,实际中各个电源对应的接线柱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将电线线头剥开较长的长度,而且需要借助螺丝刀、钳子等工具进行辅助安装固定。由于大部分情况需要借助螺丝拧紧,但长期使用后的新型接线柱接头,由于锈蚀的可能性,导致难以拧开和更换线头。因此,无论是接线的前期和后期,都存在操作不便、操作耗时耗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并联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能够有效、快速、便捷地将所有电源的输出正/负极连接在一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包括形变模块,其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于固定板其中一侧面上的弹性件;固定板的边缘具有内凹的孔洞,孔洞内插入有按压件,按压件包括位于一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另一端的操作段,连接段的端头插入孔洞内,并通过拉伸件与孔洞的内端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连接段与操作段的中间具有挤压段,连接段受到拉伸件的拉力,并使得挤压段按压在孔洞的外端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固定板的边缘具有至少两个孔洞,且各个孔洞中分别对应插入有一个按压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挤压模块;固定板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弹性件,弹性件的末端具有受力块,受力块上具有坡面,坡面朝内;挤压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与锁定模块连接;锁定模块能够推动挤压模块,使其第一端挤压坡面,将各个弹性件向外撑开。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挤压模块被各个弹性件及其末端的受力块包覆在中间,挤压模块的第二端具有内凹的开口;锁定模块包括一端穿过固定板并插入开口内的推动杆以及固定于推动杆另一端的旋转头,固定板上具有配合于推动杆外径的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推动杆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面上固定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插入开口内,且其圆弧的圆心位于推动杆的轴线上;当推动推动杆并将其旋转,第一限位凸起能够搁置在弧形凸起的外端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面上具有对应于弧形凸起轮廓及角度的扇形标识;旋转头的外表面上具体条形凸起,条形凸起对应于第一限位凸起的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开口包括互相衔接并连通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两者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区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区段,推动杆插入开口内的一端固定有挤压头,挤压头限定在第一区段内,并能够发生与之相对的轴向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挤压模块的外侧壁上具有配合于条形间隔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能够在条形间隔发生相对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挤压模块的外围套有回弹模块,回弹模块的一端抵在受力块的内侧面上,另一端抵在第二限位凸起上;挤压模块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凸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接线单体能够快速、有效且便捷地将两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的电源正/负极进行电路连接,无需繁杂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降低操作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并联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电源正负极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两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并联的接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接线单体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接线单体爆炸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接线单体内部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形变模块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太阳能电池模拟器是一种直流型可编程电源,适用于航天和国防、消费类电子产品、计算机和外设、通信、半导体、太阳能和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测试系统中。在实际中,常常出现单台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2台串联或最多5台并联的方式满足更大的电压、电流需求。在多台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并联的接线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到负载,同时需要将所有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到负载,过程中当然也要检查连线,确保正负之间没有短接。参照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能够有效、快速、便捷地将所有电源的输出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包括形变模块100,其包括固定板101以及固定于固定板101其中一侧面上的弹性件102。在本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的电源输出正极为正极接线柱701,电源的输出负极为负极接线柱702,正极接线柱701与负极接线柱702结构相同,且均具有用于和形变模块100进行连接的连接孔。本专利技术中,弹性件102能够直接插入到接线柱701、702的连接孔704中,形成固定的连接,而固定板101用于在各个并联电源正/负极之间建立线路连接(预并联的两个正/负极所对应的固定板101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具体的,固定板101的边缘具有内凹的孔洞101a,该孔洞101a内端封堵,外端口开放。孔洞101a内插入有按压件103,按压件103用于对接入的导线进行便捷式地固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模块(100),其包括固定板(101)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01)其中一侧面上的弹性件(102);所述固定板(101)的边缘具有内凹的孔洞(101a),所述孔洞(101a)内插入有按压件(103),所述按压件(103)包括位于一端的连接段(103a)以及位于另一端的操作段(103b),所述连接段(103a)的端头插入所述孔洞(101a)内,并通过拉伸件(104)与所述孔洞(101a)的内端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模块(100),其包括固定板(101)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01)其中一侧面上的弹性件(102);所述固定板(101)的边缘具有内凹的孔洞(101a),所述孔洞(101a)内插入有按压件(103),所述按压件(103)包括位于一端的连接段(103a)以及位于另一端的操作段(103b),所述连接段(103a)的端头插入所述孔洞(101a)内,并通过拉伸件(104)与所述孔洞(101a)的内端面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03a)与操作段(103b)的中间具有挤压段(103c),所述连接段(103a)受到所述拉伸件(104)的拉力,并使得所述挤压段(103c)按压在所述孔洞(101a)的外端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1)的边缘具有至少两个孔洞(101a),且各个所述孔洞(101a)中分别对应插入有一个按压件(10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模块(200);所述固定板(101)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面(A)和第二面(B),所述第一面(A)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弹性件(102),所述弹性件(102)的末端具有受力块(105),所述受力块(105)上具有坡面(105a),所述坡面(105a)朝内;所述挤压模块(200)所述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所述第二端(202)与锁定模块(300)连接;所述锁定模块(300)能够推动所述挤压模块(200),使其第一端(201)挤压所述坡面(105a),将各个弹性件(102)向外撑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的并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模块(200)被各个弹性件(102)及其末端的受力块(105)包覆在中间,所述挤压模块(200)的第二端(202)具有内凹的开口(202a);所述锁定模块(300)包括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101)并插入所述开口(202a)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王秀茹徐静李惠章张雪楠陈莎徐晓明韩良善沈冠军凌万水王科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