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037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吸水组件。第一筒体上设有第一连通槽。第二筒体设于第一筒体内,第二筒体上设有第二连通槽。第二筒体能相对第一筒体转动并能使得第一连通槽与第二连通槽相对应以使第二筒体内部与外界连通。吸水组件包括加压件、多个吸水件和多个隔离件,吸水件和隔离件设于第二筒体内,吸水件和隔离件交错设置,加压件用于向吸水件加压,以使吸水件能产生形变伸出第一筒体。一种检测系统,其采用了上述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测试结果能更科学的反映软岩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岩土材料含水率测试装置或方法大部分都采取现场取样、室内测试的方式,由此导致含水率的测试过程需要较大的成本和较长的周期。而现场测试装置和方法则假定岩土体一定范围的含水率为常数,采用预埋式或其他方法进行固定点含水率的测试。然而实际中岩土体的含水率却是变化量,尤其在深度方向,则上述现场测试方法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测试便捷,测试结果能更科学的反映软岩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套设在第一筒体内的第二筒体和设置在第二筒体内的吸水组件,所述第一筒体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筒体上开有与第一连通槽一一对应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二筒体在第一筒体内转动,所述第一连通槽与第二连通槽对应,所述第二筒体内部与外界连通;或所述第一连通槽与第二连通槽相错,所述第一筒体侧壁遮盖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二筒体侧壁遮盖第一连通槽。作为优选,所述吸水组件包括沿第二筒体轴向设置的多个吸水件、用于隔离吸水件的多个隔离件和加压件,多个所述吸水件和多个隔离件均设置在第二筒体内,且两个吸水件之间均设有一个隔离件;所述加压件一端从第二筒体筒口伸入与离筒口处最近的一个隔离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槽沿第一筒体轴向设置,所述第二连通槽沿第二筒体轴向设置。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旋转的把手和与第二筒体连接的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一端与第二筒体筒口一端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二筒体外设有把手,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压件穿过安装孔与隔离件连接,所述加压件与安装孔通过螺纹配合;所述把手转动,通过固定连接部带动第二筒体在第一筒体内转动。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压件中部设有尺杆,所述尺杆贯穿加压件,并伸入到第二筒体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压件上设有手持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底端设有锥头,所述锥头呈锥形。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在测量软岩的含水率时,将第一筒体插入软岩中,并使得部分第一连通槽伸入至软岩中,然后旋转第二筒体使得第二连通槽与第一连通槽相对应,使得第二筒体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然后采用加压件向多个吸水件施加压力,使得多个吸水件均产生弹性形变,即产生径向的膨胀,使得多个吸水件均能通过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伸出第一筒体并与第一筒体外侧的软岩相接触,使得多个吸水件能从软岩中吸取软岩中的水分,由于多个吸水件和多个隔离件交错设置,使得每两个吸水件之间均设置有一个隔离件,使得相邻两个吸水件中的水分不会相互影响,能提高软岩不同深度含水量检测的精准性。通过每个吸水件的吸水之后的含水量则能检测出软岩中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并且本技术提供的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使用也方便,能提高软岩含水率的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处于两种不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IV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0-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100-第一筒体;110-第一连通槽;120-第一挡片;130-锥头;200-第二筒体;210-第二连通槽;220-第二挡片;230-连接组件;231-固定连接部;232-安装孔;233-把手;300-吸水组件;310-加压件;311-手持部;320-吸水件;330-隔离件;400-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10,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软岩的含水率。其中,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10结构简单,测试便捷,并能测试结果能更科学的反映软岩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10包括第一筒体100、第二筒体200和吸水组件300,其中,第二筒体200设置于第一筒体100的内部,并且第二筒体200的外周壁贴合于第一筒体100的内周壁。第二筒体200能相对于第一筒体100转动。另外,吸水组件300自第二筒体200的一端伸入至第二筒体200内部。其中,将第一筒体100插入至软岩中进行软岩含水率的检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第一筒体100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110,第一连通槽110贯穿第一筒体100的周壁,并且第一连通槽110自第一筒体10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筒体100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00为圆柱形,第一连通槽1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筒体10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一连通槽110的延伸线为直线。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槽110的延伸线也可以是沿第一筒体100外周壁上的螺旋线,使得第一连通槽110呈螺旋形。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00包括多个第一挡片120,多个第一挡片120等间距设置并且围成筒形,即,多个第一挡片120围设形成第一筒体100。另外,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挡片120之间形成第一连通槽110,即,多个第一挡片120共同形成了多个第一连通槽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00的外侧还设置有刻度,以便于操作工人判断第一筒体100插入软岩的深度。并且,第一筒体100远离吸水组件300的一端设置有锥头130,锥头130呈锥形。其中,本实施例中,锥头130为圆锥形。通过设置锥头130以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00)、套设在第一筒体(100)内的第二筒体(200)和设置在第二筒体(200)内的吸水组件(300),所述第一筒体(100)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槽(110),所述第二筒体(200)上开有与第一连通槽(110)一一对应的第二连通槽(210);所述第二筒体(200)在第一筒体(100)内转动,所述第一连通槽(110)与第二连通槽(210)对应,所述第二筒体(200)内部与外界连通;或所述第一连通槽(110)与第二连通槽(210)相错,所述第一筒体(100)侧壁遮盖第二连通槽(210),所述第二筒体(200)侧壁遮盖第一连通槽(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00)、套设在第一筒体(100)内的第二筒体(200)和设置在第二筒体(200)内的吸水组件(300),所述第一筒体(100)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槽(110),所述第二筒体(200)上开有与第一连通槽(110)一一对应的第二连通槽(210);所述第二筒体(200)在第一筒体(100)内转动,所述第一连通槽(110)与第二连通槽(210)对应,所述第二筒体(200)内部与外界连通;或所述第一连通槽(110)与第二连通槽(210)相错,所述第一筒体(100)侧壁遮盖第二连通槽(210),所述第二筒体(200)侧壁遮盖第一连通槽(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组件(300)包括沿第二筒体(200)轴向设置的多个吸水件(320)、用于隔离吸水件(320)的多个隔离件(330)和加压件(310),多个所述吸水件(320)和多个隔离件(330)均设置在第二筒体(200)内,且两个吸水件(320)之间均设有一个隔离件(330);所述加压件(310)一端从第二筒体(200)筒口伸入与离筒口处最近的一个隔离件(330)连接。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岩含水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110)沿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智堂李彦强杨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