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净化罐及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953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05
一种污水净化罐及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前者包括罐体、网板、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第二活性炭滤层填充有厌氧微生物。其能对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去除毒性有机质,适用于深度处理。后者包括第一井道、第二井道、进水管、排水渠和上述的污水净化罐。第一井道由上往下依次为第一砾石层、第一细沙层和第一细石层,进水管位于砾石层。第二井道由下往上依次为第二细石层、第二细沙层和第二砾石层。其能够针对分散型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规避了统一回收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其能耗低,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对污水进行绿色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净化罐及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罐及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污水处理而言,特别是分布比较分散的污水,如果要将其统一回收进行处理的话,回收成本巨大而且会大大延长污水的处理周期,传统的处理方法在对于分散型污水的处理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成本也急剧升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净化罐,其能够对水体进行深度净化,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毒性有机质,适用于污水的后续深度处理。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针对分散型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规避了统一回收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其能耗低,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对污水进行绿色处理。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净化罐,其包括:罐体、网板、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罐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两个开口均设置有网板。两个网板中的任意一者连接有多个导流板,多个导流板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导流板均垂直于网板并沿罐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将罐体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导流腔。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均设于罐体,第一活性炭层位于第二活性炭层的靠近导流板的一侧。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靠近导流板的一侧均凹设有引流槽,引流槽的槽腔呈圆台状。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远离导流板的一侧均铺设有滤纸。第二活性炭滤层的厚度为第一活性炭滤层的厚度的三倍,第二活性炭滤层填充有厌氧微生物。进一步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均同引流槽同轴设置。进一步地,多个导流板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活性炭滤层为两个,两个第一活性炭滤层之间、以及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之间均具有间隙。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井道、第二井道、进水管、排水渠和上述的污水净化罐。第一井道和第二井道二者的底部由连通管连通,连通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有栅板。进水管贯穿第一井道的侧壁并同第一井道连通,进水管位于第一井道的顶端。第二井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同排水渠连通的出水口,排水渠种植有水生绿植。第一井道由上往下依次为第一砾石层、第一细沙层和第一细石层,进水管位于砾石层。第二井道由下往上依次为第二细石层、第二细沙层和第二砾石层。污水净化罐设于连通管,污水净化罐的导流板所在一端朝向连通管的进口端。进一步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为第一井道深度的一半,第一细沙层和第一细石层二者厚度均为第一砾石层厚度的一半,且第一细石层的厚度大于连通管的高度。进一步地,第二细石层的厚度为第二井道的深度的四分之一,且第二细石层的厚度大于连通管的高度,第二细沙层和第二砾石层二者的厚度均为第二井道的深度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地,第一砾石层和第二砾石层的砾石粒径均为4.5~7.5cm。第一细石层和第二细石层的细石粒径均为1.5~2.5cm。进一步地,第一井道和第二井道二者的顶部均设有开口,开口均由封盖可拆卸地密封。进一步地,第一井道和第二井道之间开设有朝连通管延伸的排水井,排水井的侧壁设有供操作者上下的扶梯,连通管的顶部开设有同排水井连通的排水口,排水口由封盖可拆卸地密封。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净化罐在进行污水净化的过程中,污水从污水净化罐的导流板所在一端进入污水净化罐,在穿过网板的过程中,固态颗粒杂质被网板滤除,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固态杂质对第一活性炭滤层造成损伤。进入污水净化罐的污水在导流板的引流下平稳流动并朝第一活性炭滤层流去,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对污水的流动进行整流,防止乱流产生,从而保证了污水净化罐中过滤体系的稳定性,防止被吸附的杂质发生“反冲”。污水在引流槽的引导下会持续向第一活性炭滤层流动和汇聚,能够有效避免污水在第一活性炭滤层和导流板之间出现涡流(如果我留过大,容易将吸附于第一活性炭滤层表面的杂质重新从污水净化罐的进口端冲出),并保证污水能够持续稳定地通过第一活性炭滤层。污水通过第一活性炭滤层后,其中的悬浮型小颗粒杂质或者絮状物能够被充分吸附和滤除,同时对异味进行过滤,能够有效提高水体的洁净度。经第一活性炭滤层过滤的水体穿过滤纸离开第一活性炭滤层,设置滤纸能够有效避免从第一活性炭滤层脱落的活性炭颗粒进入水体,避免对后续部分造成额外负担。水体离开第一活性炭滤层进入第二活性炭滤层时,在第二活性炭滤层的引流槽的引导下顺利进入第二活性炭滤层,在第二活性炭滤层中不仅能够对悬浮型杂质进一步进行深度滤除,而且还能够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性有机质进行分解,对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清除,使水体的毒性和富养性大大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第一活性炭滤层提前对悬浮型杂质进行滤除,能够有效减小水体对厌氧微生物的干扰,有助于为厌氧微生物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发酵环境,提供了污水处理效果。总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净化罐能够对水体进行深度净化,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毒性有机质,适用于污水的后续深度处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在每个地区就地修建,可以直接在地面上修建,也可以直接就地进行挖掘。为了防止污水渗漏,可以在第一井道100、第二井道200和连通管300的壁上设置防水层。污水由进水管400进入第一井道100后,经第一砾石层110过滤和初步吸附后,经第一细沙层120深度过滤吸附,再经第一细石层130后穿过栅板310进入连通管300。在连通管300中经污水净化罐中的厌氧微生物进行分解,进一步除去有毒物质,加上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能够使有毒物质的浓度大大下降。最后再经第二细石层210、第二细沙层220和第二砾石层230后从出水口240流入排水渠500。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第一砾石层110、第一细沙层120、第一细石层130、第二细石层210、第二细沙层220和第二砾石层230能够提供巨大的吸附界面,同时上述各层当中本就存在大量的矿质和微生物,配合上污水净化罐,能够对污水进行深度的吸附、消毒、去除有机质,最后经过深度处理的水经出水口240流入排水渠500,进入排水渠500后,排水渠500中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对水中的低含量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通过以上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质、有毒物和不可利用固体杂质,并向其中添加大量的矿物质,使最后处理后的水能够顺利排放,对于预防污染、防止水体富养化具有显著效果。总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针对分散型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规避了统一回收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其能耗低,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对污水进行绿色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净化罐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标:1000-污水处理装置;100-第一井道;110-第一砾石层;120-第一细沙层;130-第一细石层;200-第二井道;210-第二细石层;220-第二细沙层;230-第二砾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网板、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所述罐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均设置有所述网板;两个所述网板中的任意一者连接有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均垂直于所述网板并沿所述罐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将所述罐体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导流腔;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均设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一活性炭层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炭层的靠近所述导流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靠近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均凹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腔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均铺设有滤纸;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的厚度的三倍,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填充有厌氧微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网板、第一活性炭滤层和第二活性炭滤层;所述罐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均设置有所述网板;两个所述网板中的任意一者连接有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均垂直于所述网板并沿所述罐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将所述罐体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导流腔;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均设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一活性炭层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炭层的靠近所述导流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靠近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均凹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腔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均铺设有滤纸;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的厚度的三倍,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填充有厌氧微生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二者均同所述引流槽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均匀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之间均具有间隙。5.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井道、第二井道、进水管、排水渠和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净化罐;所述第一井道和所述第二井道二者的底部由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有栅板;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第一井道的侧壁并同所述第一井道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月南李兰花吴华强徐佳清蔺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泓瑞医药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