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948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和搭载平台,搭载平台设在底座上侧,搭载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升降驱动组件,搭载平台上端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一限位板,两块第一限位板之间与搭载平台的上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搭载平台的上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倒置的万向球轮,每一万向球轮均包括与搭载平台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承机构和球形轮体,每一支承机构均与对应球形轮体的下半球面滚动接触;每一第一限位板上均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形成一个有效的固定,以保证冲击试验的安全进行。

A Lifting Platform for Impulse Testing Device with Series Compensation Clearan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platform for carrying a series compensating gap impact tes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mounting platform. The mounting platform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base, a lifting driv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ounting platform and the base, two first limit plates are set relative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mounting platform, and a second limit plate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first limit plates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ounting platform.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limi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limit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form is a rectangular array with several inverted universal spheres, each universal sphere includes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a spherical wheel which are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form, and each supporting mechanism is in rolling contact with the lower hemisphere of the corresponding spherical wheel body; each first limit plate is installed. A limit assembly for fixing the series compensating gap impact test device is provid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fix the impact test device of series compensating clear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impact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冲击试验辅助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运行中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十分高,火花间隙系统在串补系统中起着保护限压器的重要作用,其快速性、可靠性关系到整个串补系统的安全,而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中,往往由于暂态稳定问题,串补装置火花间隙自触发造成串补旁路,使输电线路的送电功率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超高压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对串补系统中火花间隙系统的现场冲击试验研究能够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设备隐患问题并进行检修,是预防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无功补偿发生重大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行现场冲击试验时通常需要将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举升至与串补平台相同的高度,再将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与串补平台上的火花间隙对接;试验人员在进行冲击试验之前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需要将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固定于升降平台上,再通过升降平台将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举升至所需高度,保证试验的安全进行,采用传统的升降平台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进行举升,固定起来极为不便,影响现场试验的工作效率,并且临时的固定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影响试验的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可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形成一个有效的固定,以保证冲击试验的安全进行,并且所述升降平台可实现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快速固定,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有效提高了现场试验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和搭载平台,搭载平台设在底座上侧,搭载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升降驱动组件,所述搭载平台上端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一限位板,两块第一限位板均与所述搭载平台的上表面垂直连接,两块第一限位板之间与搭载平台的上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连接;位于两块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的搭载平台上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倒置的万向球轮,每一万向球轮均包括与搭载平台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承机构和球形轮体,每一支承机构均与对应球形轮体的下半球面滚动接触;每一第一限位板上均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贯穿第一限位板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滑动连接的推杆、于第一限位板内侧与所述推杆一端连接的顶板、与所述推杆远离顶板一端连接的调节板、与所述调节板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于所述调节板远离顶板一侧与调节螺杆一端连接的转盘、于调节板远离转盘一侧与调节螺杆远离转盘一端连接的限位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外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限位端转动连接的限位套;所述转盘、调节螺杆、限位端及限位套同轴设置;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调节螺杆带动限位端绕所述调节螺杆的轴心转动,所述调节板在调节螺杆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板一侧,所述推杆在调节板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限位板滑动,所述顶板在推杆的驱动下远离或靠近第一限位板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所述升降平台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进行举升时,将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置于所述万向球轮上方,转动所述转盘,使得所述限位组件上的顶板抵住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侧壁,避免所述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在举升和试验过程中从举升平台上落下,以保证试验的安全进行;在将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置于所述万向球轮上方后,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施加一个推力还可使得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在万向球轮上方滑动,位置调整方便省力,有效提高了现场试验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承机构包括底盘和限位壳体,所述底盘位于下部并与所述搭载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壳体位于底盘上方,对球形轮体限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第一限位板均滑动连接有至少两根推杆,所述至少两根推杆的一端均于第一限位板内侧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至少两根推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均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于所述至少两根推杆之间与所述调节板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固定效果更佳,从而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电机丝杆组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剪叉式液压升降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四角设置有万向轮和定位支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移动和定位,适用性更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形成一个有效的固定,保证了冲击试验的安全进行,使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举升,可快速地完成对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固定,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有效提高了现场试验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限位套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万向球轮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1、底座;11、万向轮;12、定位支脚;2、搭载平台;3、升降驱动组件;4、第一限位板;5、第二限位板;6、万向球轮;61、支承机构;62、球形轮体;611、底盘;612、限位壳体;7、推杆;71、顶板;72、调节板;73、调节螺杆;74、限位端;741、连接轴;742、限位柱;75、转盘;76、限位套;761、柱状腔体;762、通孔;8、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此外,术语“垂直”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和搭载平台2,底座1的四角设置有万向轮11和定位支脚12,便于移动和定位;搭载平台2设在底座1上侧,搭载平台2与底座1之间设有升降驱动组件3,升降驱动组件3为剪叉式液压升降结构,搭载平台2上端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一限位板4,两块第一限位板4均与搭载平台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两块第一限位板4之间与搭载平台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5,所述第二限位板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4固定连接。如图1-4所示,位于两块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5之间的搭载平台2上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倒置的万向球轮6,每一万向球轮6均包括与搭载平台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承机构61和球形轮体62,每一支承机构61均与对应球形轮体62的下半球面滚动接触。所述支承机构61包括底盘611和限位壳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和搭载平台(2),搭载平台(2)设在底座(1)上侧,搭载平台(2)与底座(1)之间设有升降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平台(2)上端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一限位板(4),两块第一限位板(4)均与所述搭载平台(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两块第一限位板(4)之间与搭载平台(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5),所述第二限位板(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4)连接;位于两块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5)之间的搭载平台(2)上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倒置的万向球轮(6),每一万向球轮(6)均包括与搭载平台(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承机构(61)和球形轮体(62),每一支承机构(61)均与对应球形轮体(62)的下半球面滚动接触;每一第一限位板(4)上均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贯穿第一限位板(4)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滑动连接的推杆(7)、于第一限位板(4)内侧与所述推杆(7)一端连接的顶板(71)、与所述推杆(7)远离顶板(71)一端连接的调节板(72)、与所述调节板(72)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73)、于所述调节板(72)远离顶板(71)一侧与调节螺杆(73)一端连接的转盘(75)、于调节板(72)远离转盘(75)一侧与调节螺杆(73)远离转盘(75)一端连接的限位端(74)、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外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限位端(74)转动连接的限位套(76);所述转盘(75)、调节螺杆(73)、限位端(74)及限位套(76)同轴设置;转动所述转盘(75),所述调节螺杆(73)带动限位端(74)绕所述调节螺杆(73)的轴心转动,所述调节板(72)在调节螺杆(73)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板(4)一侧,所述推杆(7)在调节板(72)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限位板(4)滑动,所述顶板(71)在推杆(7)的驱动下远离或靠近第一限位板(4)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搭载串补间隙冲击试验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和搭载平台(2),搭载平台(2)设在底座(1)上侧,搭载平台(2)与底座(1)之间设有升降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平台(2)上端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一限位板(4),两块第一限位板(4)均与所述搭载平台(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两块第一限位板(4)之间与搭载平台(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5),所述第二限位板(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4)连接;位于两块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5)之间的搭载平台(2)上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倒置的万向球轮(6),每一万向球轮(6)均包括与搭载平台(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承机构(61)和球形轮体(62),每一支承机构(61)均与对应球形轮体(62)的下半球面滚动接触;每一第一限位板(4)上均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贯穿第一限位板(4)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滑动连接的推杆(7)、于第一限位板(4)内侧与所述推杆(7)一端连接的顶板(71)、与所述推杆(7)远离顶板(71)一端连接的调节板(72)、与所述调节板(72)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73)、于所述调节板(72)远离顶板(71)一侧与调节螺杆(73)一端连接的转盘(75)、于调节板(72)远离转盘(75)一侧与调节螺杆(73)远离转盘(75)一端连接的限位端(74)、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外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限位端(74)转动连接的限位套(76);所述转盘(75)、调节螺杆(73)、限位端(74)及限位套(76)同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璟瑞梁健杨易政赵梅李晶张朝雁闫宁霞杨政权溥传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