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扬珑专利>正文

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359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33
一种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涉及传动机械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现有变速器换档不平顺及动能损失大的技术问题。该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驱动电机、减速齿轮组、第一行星轮组、第二行星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接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的内齿圈固定在变速箱体上,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所述变速箱体上设有用于制动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的制动器,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减速齿轮组,通过减速齿轮组输出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适用于电动或混动汽车。

Two-speed electric drive transmission with double planetary wheel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wo-speed electric drive transmission with double planetary wheel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mission machinery,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irregularity in gear shifting and large loss of kinetic energy of the existing transmission. The transmission comprises a gearbox body, a driving motor, a decelerating gear set, a first planetary gear set and a second planetary gear set;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olar wheel of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set, the inner ring of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set is fixed on the gearbox body, and the planetary frame of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s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ring of the second planetary gear set, and the transmissio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ring for braking the second planetary gear set. The brake of the solar wheel in the planetary gear set and the planetary frame of the second planetary gear se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eceleration gear set to output power through the deceleration gear set. The transmission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suitable for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机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动或纯电动变速器中都设置有离合器,通过操控离合器来实现换档操作。这种通过离合器来实现换档操作的方式,在换档时不太平顺,容易因齿轮之间转速差而产生顿挫感,而且换档控制策略也相对较为复杂,换档实现成本高,动能损失也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档平顺,且换档实现成本低,动能损失少的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驱动电机、行星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有两个,其中的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一行星轮组,另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二行星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接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用于驱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转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内齿圈固定在变速箱体上,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用于驱动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转动;所述变速箱体上设有减速齿轮组,及用于制动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的制动器,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减速齿轮组,通过减速齿轮组输出动力。进一步的,两个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直径相异。进一步的,还包括差速器,减速齿轮组通过传动部件连接到差速器,通过差速器输出动力。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制动差速器输出轴的制动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通过制动器对第二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的锁止、解锁,来控制参与功率传递的行星轮组,从而实现档位的变换,这种利用制动器控制太阳轮实现换档的方式,其换挡操控方便、快捷,而且没有传统离合器换挡时的顿挫感,换档非常平顺,换档机构及换档控制策略也比传统的离合器换挡方式简单,换档实现成本也相应较低,动能损失也相对较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本专利技术中的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x1、驱动电机t1、行星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有两个,其中的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一行星轮组,另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二行星轮组;所述驱动电机t1的输出轴联接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s1,用于驱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s1转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内齿圈r1固定在变速箱体x1上,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p1联接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r2,用于驱动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r2转动;所述变速箱体x1上设有减速齿轮组d1,及用于制动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s2的制动器k1,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p2联接减速齿轮组d1,通过减速齿轮组d1输出动力,采用减速齿轮组可以满足输出扭矩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个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直径相异,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s1的直径小于第二行星轮组的太阳轮s2的直径,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两个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直径也可以是相同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包括差速器d2,及用于制动差速器d2的输出轴的制动器(图中未示),以确保在坡道上的制动需求,减速齿轮组d1通过传动部件连接到差速器d2,通过差速器输出动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器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盘式制动器、钳式制动器等,以采用盘式制动器为例,可以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片固定在第二行星轮组的太阳轮上,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固定在变速箱体上,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适时的对第二行星轮组的太阳轮实行制动或释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适用于电动或混动汽车,可实现两档输出,其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档输出适合低速起步或倒车的工况,此工况下需要大扭矩输出(使用低速范围齿轮比),此时控制制动器k1将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s2锁定,此时驱动电机t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s1、行星架p1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r2,然后再通过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p2、减速齿轮组d1传递至差速器d2,通过差速器d2输出动力,此情况下由于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s2被锁定,因此两个行星轮组共同参与功率传递,能实现低转速、大扭矩的输出。第二档输出适合高速行驶或低扭矩需求工况,此时控制制动器k1对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s2解除锁定,此时驱动电机t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s1、行星架p1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r2,然后再通过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p2、减速齿轮组d1传递至差速器d2,通过差速器d2输出动力,此情况下由于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s2、内齿圈r2、行星架p2都没有锁止,第二行星轮组处于空档状态,因此只有第一行星轮组参与功率传递(但仍由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p2输出),能实现高转速、低扭矩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驱动电机、行星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有两个,其中的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一行星轮组,另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二行星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接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用于驱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转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内齿圈固定在变速箱体上,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用于驱动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转动;所述变速箱体上设有减速齿轮组,及用于制动第二行星轮组中的太阳轮的制动器,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减速齿轮组,通过减速齿轮组输出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驱动电机、行星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有两个,其中的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一行星轮组,另一个行星轮组为第二行星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接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用于驱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转动,第一行星轮组的内齿圈固定在变速箱体上,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联接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用于驱动第二行星轮组的内齿圈转动;所述变速箱体上设有减速齿轮组,及用于制动第二行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扬珑周士建殷渝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扬珑周士建殷渝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