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28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包括中空圆筒状机身和钻头,钻头电机固定在机身内;在机身筒壳中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推板;推板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筒壳上,其两端分别位于筒壳内外两侧;传动齿轮、连杆和滑动推板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能在推板电机作用下使滑动推板作直线往复运动,并同时带动推板进行往复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原位海底底层实时测量的解决方案,该机器人可以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自行实现前行和转向,能够钻埋入泥沙层中长期测量,减少铺设难度,节约人力成本,且便于改变观测网布局和回收。

A Drilling and Pushing Robot for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in-situ Seabed Strat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robot technology, aiming at providing a drilling and pushing robot for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seabed formation in situ. Including hollow cylindrical fuselage and drill bit, the drill motor is fixed in the fuselage; in the middle of the fuselage cylindrical shell, there are multiple pushboards with equal spacing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pushboard, the pushboard is mounted on the cylinder shell through hinges or axl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ushboard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ylinder shell; the transmission gear, connecting rod and sliding pushboard constitute a crank-slider mechanism, which can make the sliding pushboard linear under Reciprocating mo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drive the push plate for reciprocating sw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for realizing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seabed in situ. The robot can realize forward and steering by itself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ontrol module, drill into the sediment layer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measurement,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aying, save manpower cost, and be convenient to change the layout and recovery of the observation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特别涉及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海底深部地层实时测量机器人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机器人。挪威BadgerExplorerASA公司曾提出一种獾式钻探技术,针对岩石型地质设计,用于油气资源开采。其成本极高,且下钻速度非常缓慢,不适用于大范围的原位测量。目前实现原位海底地层(主要在泥沙环境下)实时测量的方式多为铺设水下接驳盒,其铺设难度大,成本高,且一经铺设后不能移动,灵活性差。针对此类应用场景的机器人研究甚少,且尚无相关技术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包括设于后端的机身和设于前端的钻头;钻头电机固定在机身内,并通过联轴器连接钻头;所述机身呈中空圆筒状,在其筒壳中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推板;推板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筒壳上,其两端分别位于筒壳内外两侧,并能够围绕铰链或者轴转动;在机身筒壳内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固定安装多个推板电机,推板电机的输出轴设齿轮并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传动齿轮表面设第一转动轴;在机身筒壳的中部内侧布置平行于机身轴线的滑动推板,其数量与推板相同;滑动推板的两端活动安装在设于机身筒壳上的支撑架中,其一端设第二转动轴;滑动推板的中部设推板孔,推板的内侧端部活动安装在推板孔中;连杆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传动齿轮、连杆和滑动推板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能在推板电机的驱动下使滑动推板作直线往复运动,并同时带动推板进行往复摆动。本专利技术中,在筒壳后端的外侧,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至少4个尾翼。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推板电机位于机身筒壳尾部,其数量至少有4个。本专利技术中,在推板电机的输出轴两侧相对设置两组曲柄滑块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套滑动推板和推板;电机输出轴两侧的传动齿轮转动方向相反,使两个推板的往复摆动异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推板垂直于机身轴线方向;推板为弧形板,其內弧面朝向机身筒壳的尾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端部夹层板和滑动推板均为弧形板,其弧度与机身筒壳相同或相近。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机身中固定设置密封舱,在密封舱内装有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缆线通过机身尾部接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缆线分别连接传感器模块、推板电机和钻头电机;所述缆线中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机身筒壳包括前部筒壳、中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中部筒壳由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固定板组和滑动推板组构成,固定板组通过螺栓或卡扣方式固定安装在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之间;每个滑动推板组均包括一个端部夹层板和一个推板,端部夹层板的两端具有夹层结构且分别夹持安装在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上,推板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端部夹层板中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机身筒壳包括前部筒壳、中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中部筒壳的主体为环状固定板,滑动推板组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在固定板上;每个滑动推板组均包括一个端部夹层板和一个推板,夹层板的两端具有夹层结构且分别夹持安装在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上,推板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夹层板中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端部夹层板两端的夹层结构与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之间为间隙配合;在端部夹层板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垂直支架,在滑动推板上对应设置两个支架孔,垂直支架的端部活动安装在支架孔中;当滑动推板作直线往复运动时,同时带动推板摆动和端部夹层板相对于筒壳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原位海底底层实时测量的解决方案,该机器人可以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自行实现前行和转向,能够钻埋入泥沙层中长期测量,减少铺设难度,节约人力成本,且便于改变观测网布局和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机器人轴向剖视图(沿尾部电机位置剖开)。图2为A-A截面的旋转剖视图。图3为曲柄滑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机器人运动周期示意。图中:1钻头,2前部筒壳,3螺栓,4端部夹层板,5推板,6后部筒壳,7传动齿轮,8推板电机,9电机支撑架,10缆线,11第一转动轴,12连杆,13第二转动轴,14滑动推板,15支撑架,16控制模块,17传感器模块,18钻头电机,19连接支撑件,20联轴器,21连接支撑件,22尾翼,23固定板组,24电机齿轮,25支架孔,26推板孔,27支架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包括设于后端的机身和设于前端的钻头1;钻头电机18固定在机身内,并通过联轴器20连接钻头1;机身呈中空圆筒状,在其筒壳中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推板5;推板5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筒壳上,其两端分别位于筒壳内外两侧,并能够围绕铰链或者轴转动;在机身筒壳内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固定安装多个推板电机8,推板电机8的输出轴设齿轮并与传动齿轮7啮合,在传动齿轮7表面设第一转动轴11;在机身筒壳的中部内侧布置平行于机身轴线的滑动推板14,其数量与推板5相同;滑动推板14的两端活动安装在设于机身筒壳上的支撑架15中,其一端设第二转动轴13;滑动推板14的中部设推板孔26,推板5的内侧端部活动安装在推板孔26中;连杆12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动轴11和第二转动轴13上,传动齿轮7、连杆12和滑动推板14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能在推板电机8的驱动下使滑动推板14作直线往复运动,并同时带动推板5进行往复摆动。为实现控制,在机身中固定设置密封舱,在密封舱内装有控制模块16和传感器模块17;缆线10通过机身尾部接至控制模块16,控制模块16通过缆线分别连接传感器模块17、推板电机8和钻头电机18;缆线10中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别用于提供电源和传递信号。为保持运行稳定,在筒壳后端的外侧,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至少4个尾翼22。推板电机8可设于机身筒壳尾部,其数量至少有4个。在推板电机8的输出轴两侧可以相对设置两组曲柄滑块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套滑动推板14和推板5;电机输出轴两侧的传动齿轮7的转动方向相反,使两个推板5的往复摆动异步。推板5应垂直于机身轴线方向。推板5可选为弧形板,其內弧面朝向机身筒壳的尾部。端部夹层板4和滑动推板14可均可选择为弧形板,其弧度与机身筒壳相同或相近。为了运输方便,可以将机身筒壳拆分制作为前部筒壳、中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中部筒壳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由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固定板组23和滑动推板组构成,固定板组23通过螺栓或卡扣方式固定安装在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之间;每个滑动推板组均包括一个端部夹层板4和一个推板5,端部夹层板4的两端具有夹层结构且分别夹持安装在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上,推板5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端部夹层板4的中部。或者,中部筒壳的主体为环状固定板,滑动推板组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在固定板上;每个滑动推板组均包括一个端部夹层板4和一个推板5,端部夹层板4的两端具有夹层结构且分别夹持安装在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上,推板5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端部夹层板4的中部。端部夹层板4两端的夹层结构与前部筒壳和后部筒壳之间可以是固定安装,也可以是间隙配合的活动式安装。如果是活动式安装,端部夹层板4与前后筒壳之间是可以相对滑动的。运动时推板5因为朝向的关系会先被推起,之后就可以由端部夹层板4提供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包括设于后端的机身和设于前端的钻头;钻头电机固定在机身内,并通过联轴器连接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呈中空圆筒状,在其筒壳中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推板;推板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筒壳上,其两端分别位于筒壳内外两侧,并能够围绕铰链或者轴转动;在机身筒壳内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固定安装多个推板电机,推板电机的输出轴设齿轮并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传动齿轮表面设第一转动轴;在机身筒壳的中部内侧布置平行于机身轴线的滑动推板,其数量与推板相同;滑动推板的两端活动安装在设于机身筒壳上的支撑架中,其一端设第二转动轴;滑动推板的中部设推板孔,推板的内侧端部活动安装在推板孔中;连杆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传动齿轮、连杆和滑动推板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能在推板电机的驱动下使滑动推板作直线往复运动,并同时带动推板进行往复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原位海底地层实时测量的钻推式机器人,包括设于后端的机身和设于前端的钻头;钻头电机固定在机身内,并通过联轴器连接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呈中空圆筒状,在其筒壳中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推板;推板的中部通过铰链或轴安装在筒壳上,其两端分别位于筒壳内外两侧,并能够围绕铰链或者轴转动;在机身筒壳内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固定安装多个推板电机,推板电机的输出轴设齿轮并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传动齿轮表面设第一转动轴;在机身筒壳的中部内侧布置平行于机身轴线的滑动推板,其数量与推板相同;滑动推板的两端活动安装在设于机身筒壳上的支撑架中,其一端设第二转动轴;滑动推板的中部设推板孔,推板的内侧端部活动安装在推板孔中;连杆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传动齿轮、连杆和滑动推板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能在推板电机的驱动下使滑动推板作直线往复运动,并同时带动推板进行往复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筒壳后端的外侧,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至少4个尾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电机位于机身筒壳尾部,其数量至少有4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推板电机的输出轴两侧相对设置两组曲柄滑块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套滑动推板和推板;电机输出轴两侧的传动齿轮转动方向相反,使两个推板的往复摆动异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垂直于机身轴线方向;推板为弧形板,其內弧面朝向机身筒壳的尾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推式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旺袁朔阳吴至静于丰源高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