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双接头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454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腔双接头胸管,包括主管,所述的主管的末端设有用于引流的粗管和用于采样和冲洗的细管,所述的粗管远离主管的一端设有水封瓶,所述的粗管上设有止流夹一,所述的粗管内设有单向导通层,所述的细管远离主管的末端设有密封塞,所述的密封塞上插接设有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所述的细管上设有止流夹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引流、便于留取标本、便于对胸腔进行冲洗、减轻患者痛苦、节省成本等优点。

Single-lumen double-joint thoracic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chamber double-joint chest tub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pipe. The end of the mai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hick tube for drainage and a thin tube for sampling and flushing. The end of the main pipe far from the mai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ealing bottle, and the thick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top-flow clamp. The thick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ingle guide through layer, and the thin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plug far from the end of the main pipe. The sealing plug is connected with an injector equipp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and the thi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top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drainage, convenient sample collection, convenient thoracic washing, alleviating patient's pain and saving cost,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腔双接头胸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单腔双接头胸管。
技术介绍
胸腔积液,脓胸,包裹性胸腔积液,食管胸膜瘘,气管胸膜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既需要充分引流,又需要多次留取标本,或进行胸腔冲洗、胸腔注药等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单一胸管无法满足以上临床需求。目前的胸管因管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缺点:粗管利于引流,却不利于留取胸水标本,不利于胸腔冲洗接普通输液管道;细管引流,主要以深静脉留置管作为替代,利于留取标本及接普通输液管道而进行胸腔冲洗。但因官腔细,容易堵塞,不利于充分引流,不利于持久引流;如果用多管进行引流,则会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医疗器材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引流、便于留取标本、便于对胸腔进行冲洗、减轻患者痛苦且节省成本的单腔双接头胸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单腔双接头胸管,包括主管,所述的主管的末端设有用于引流的粗管和用于采样和冲洗的细管,所述的粗管远离主管的一端设有水封瓶,所述的粗管上设有止流夹一,所述的粗管内设有单向导通层,所述的细管远离主管的末端设有密封塞,所述的密封塞上插接设有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所述的细管上设有止流夹二。作为改进,所述的主管、粗管和细管均为透明硅胶管。作为改进,所述的单向导通层为心脏瓣膜结构,且导通方向为由主管至粗管。作为改进,所述的主管上设有用于贴于患者身上的固定贴。作为改进,所述的粗管的管径分别有16F、20F、24F或28F,细管的管径均为10F。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粗管的设置可对患者进行引流;细管的设置则便于对患者进行胸液标本的留取和对胸腔喷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主管的设置可使患者只需插管一次即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节省了医疗器材消耗成本;单向导通层的设置很好的避免了胸腔液的回流,最大程度减轻了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固定贴的设置可将主管与患者的位置固定,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危险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种子上料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主管;2、粗管;3、细管;4、水封瓶;5、止流夹一;6、单向导通层;7、密封塞;8、注射器;9、止流夹二;10、固定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单腔双接头胸管,包括主管1,所述的主管1的末端设有用于引流的粗管2和用于采样和冲洗的细管3,所述的粗管2远离主管1的一端设有水封瓶4,所述的粗管2上设有止流夹一5,所述的粗管2内设有单向导通层6,所述的细管3远离主管1的末端设有密封塞7,所述的密封塞7上插接设有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所述的细管3上设有止流夹二9。所述的主管1、粗管2和细管3均为透明硅胶管。所述的单向导通层6为心脏瓣膜结构,且导通方向为由主管1至粗管2。所述的主管1上设有用于贴于患者身上的固定贴10。所述的粗管2的管径分别有16F、20F、24F或28F,细管3的管径均为10F。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止流夹一5和止流夹二9关闭,然后将主管1经消毒后插入患者胸腔中,然后将固定贴10贴于患者身上以固定主管1的位置,然后将止流夹一5缓慢打开进行引流,使胸腔积液经主管1和粗管2流入水封瓶4中,当初步引流完成后,可将止流夹二9打开,然后用注射器8穿过密封塞7进行取样化验,也可通过细管3并用注射器8对胸腔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清理。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腔双接头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所述的主管(1)的末端设有用于引流的粗管(2)和用于采样和冲洗的细管(3),所述的粗管(2)远离主管(1)的一端设有水封瓶(4),所述的粗管(2)上设有止流夹一(5),所述的粗管(2)内设有单向导通层(6),所述的细管(3)远离主管(1)的末端设有密封塞(7),所述的密封塞(7)上插接设有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所述的细管(3)上设有止流夹二(9)。

【技术特征摘要】
1.单腔双接头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所述的主管(1)的末端设有用于引流的粗管(2)和用于采样和冲洗的细管(3),所述的粗管(2)远离主管(1)的一端设有水封瓶(4),所述的粗管(2)上设有止流夹一(5),所述的粗管(2)内设有单向导通层(6),所述的细管(3)远离主管(1)的末端设有密封塞(7),所述的密封塞(7)上插接设有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8),所述的细管(3)上设有止流夹二(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腔双接头胸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恒伦江俊伟钟惠铃麦健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