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44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储液槽、雾化座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固定安装在雾化座上,并且该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由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形成,雾化座上具有通过雾化通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雾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还与储液槽相连通,以解决现有的雾化吸入装置的加热方式存在弊端的问题。

A Kind of Atomiz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tomiz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storage tank, an atomizing seat and a heating element. The heating element is fixed on the atomizing seat, and the atomizing passage of the atomizing device is formed by the gap between the heating surface of the heating element and the atomizing seat. The atomizing seat has an inlet passage and an outlet passage connected through the atomizing passage, and the inlet passage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heating mode of atomization inha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作用于呼吸道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环境的变化及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类疾病,或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质量的提供,人们开始迫切需求一种便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或者用于改善及对呼吸道起到保养作用的装置,需要一种可以方便外带的装置。目前的雾化吸入装置普遍为医疗机构上的利用气体作为气化装置,该装置不适合家用;市面上也出现了部分超声波类型的雾化吸入装置,但这些装置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雾化产生的雾化为冷雾,而只有接近人体温度的雾气更易改善及缓解呼吸道症状。因此市面上也出现加热雾化的吸入装置,但这些雾化装置都是直接将水槽内的水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雾化速度慢;2、能效低,都是依靠高功率的加热来提升雾化的效果;3、危险,倾倒后由于水槽内的水因加热导致温度过高,容易烫伤;4、效果不理想,因出雾口部的温度高,无法使用面罩,也无法针对呼吸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雾化吸入装置的加热方式存在弊端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储液槽、雾化座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固定安装在雾化座上,并且该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由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形成,雾化座上具有通过雾化通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雾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还与储液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座上具有用于固定加热件的固定面,在该固定面的中部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与加热件组成所述雾化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非直线形状。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座固定安装在储液槽的侧壁上,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雾化通道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还具有回流挡板。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出雾管,所述出雾管固定在雾化座上,并且与出雾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雾管上还安装有风机。进一步的,所述出雾管的出口处还连接有呼吸面罩。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槽上具有一加水管道,加水管道倾斜的设置在储液槽上,加水管道的形状为从其加水口往内逐渐缩小的喇叭状。本技术提供的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由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形成,每次雾化的水量有限,需要加热气化的水量少可以快速气化,还可以减少热水回流造成的温度流失能够降低损耗,而且因需加热的水量少,气化所需的热量也相对较低,出雾口温度可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便于直接安装呼吸面罩来使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雾化装置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雾化装置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第一种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第二种雾化座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第二种雾化座另一视图方向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呼吸道的雾化装置,如图1-图5所示,该雾化装置包括储液槽10、雾化座20和加热件30,其中,储液槽10内可以储存水或者其他液体,在本实施例中都以水为例进行说明;加热件30可以是PTC加热器、不锈钢加热件、陶瓷加热器等,这些加热件都具有一个加热面,这是所说的加热面一般是指平面,但非平面也是可行的,在本实施例中都以加热面为平面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加热件30上还可以具有温度控制模块300,用于控制加热面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并但不局限此,温度控制模块300也可以是外接的。参考图1和图2,加热件30是固定安装在雾化座20上的,并且该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40是由加热件30的加热面和雾化座20之间的间隙所形成的,这里所说的间隙是指两者之间的间距很小,一般不超过2mm,使得储液槽10只有少量的水能够进入到雾化通道40内,雾化座20上具有通过雾化通道40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00和出雾通道202,所述进水通道200还与储液槽10相连通。参考图1,储液槽10中的水从进水通道200进入至雾化通道40内,并被加热件30加热气化,加热气化生成的水汽从出雾通道202飘出,由于只有少量的水会进入至雾化通道40内,因此加热件30可以使其快速气化,并且气化所需的热量也相对较低,因此出雾端的温度容易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便于在出雾端安装呼吸面罩。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30的加热面和雾化座20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即图1中雾化通道40的宽度L不超过0.5mm,其中更优的一个选择是不超过0.3mm,以进一步保证只有少量的水会能够进入到雾化通道40内。参考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20上具有用于固定加热件的固定面210,在该固定面210的中部具有一凹槽212,该凹槽212与加热件30组成所述雾化通道40。参考图2和图3,加热件30是直接固定在雾化座20的固定面210上的,且加热件30紧贴在固定面210上,因此加热件30的加热面与雾化座20之间的间距是直接由凹槽212的深度来确定的,即雾化通道40是由加热件30和凹槽212所界定出的。为了保证加热件30和固定面210之间的密封性,两者的密封面上还可以安装有密封圈50。参考图3和图4,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两种结构的凹槽,图3中的凹槽212a为大致圆柱形形状,这种结构可以增大水与加热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可以快速气化,但为了保证只有少量的水进入至雾化通道40内气化,凹槽212a的容积要小,即凹槽212a的深度要小,因此需要通过较高的加工精度来保证凹槽的容积。而图4中的凹槽212b采用非直线型,图4中的凹槽为大致波浪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S形、折线形等;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与图3中的凹槽212具有相同容器的情况下,凹槽212b的深度可以设计更大,因此相对于图3中的凹槽结构可以不需要那么高的加工精度,更易加工,但是由于与加热件30的加热面之间的接触面也变小,因此其气化速度也会比较慢。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所述雾化座20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储液槽10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的,且所述进水通道200和所述雾化通道40之间垂直设置,使得雾化通道40和储液槽10之间形成连通器,因此不需其它额外的设计即可实现雾化通道40的自动加水效果。雾化座20和储液槽10之间还可以用密封圈50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而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进水通道200的进水口处还具有回流挡板204,以使得该雾化装置在倾倒后,经回流挡板204的阻挡,减缓雾化通道40内的热水流出,防止其烫伤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装置还包括一出雾管60,所述出雾管固定在雾化座20上,并且与出雾通道202相连通,通过出雾管60的延长作用,可以便于使用这的使用,还可以使得受热气化的水汽经由出雾管60的冷却,可以更好的控制出雾终端的温度。其中优选的,参考图2,所述出雾管60的侧壁上还安装有风机70,风机可以调节出雾管60的出雾端的风量,并且还可以对出雾管60内受热气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槽、雾化座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固定安装在雾化座上,并且该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由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形成,雾化座上具有通过雾化通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雾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还与储液槽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槽、雾化座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固定安装在雾化座上,并且该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由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形成,雾化座上具有通过雾化通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雾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还与储液槽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加热面和雾化座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上具有用于固定加热件的固定面,在该固定面的中部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与加热件组成所述雾化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非直线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世飞郑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凡成厦门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