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80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包括母插座本体,所述母插座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设有前壳体,所述安装座的后端设有后壳体,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凸台上设有弹簧插销,所述前壳体为柱状结构且圆柱面上至少设有两条L形沟槽,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铜芯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配合使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既不能转动也不能分开,实现锁紧,解决了线缆松脱的问题;同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阻止了外界油污、杂质从前壳体和后壳体浸入母插座本体内部,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应油污及恶劣环境。

A Mother Socket at Load End on Unipolar S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her socket at the load end of a unipolar seat, which comprises a mother socket body, the mother socket body comprises a mounting seat, the front end of the moun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latform,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vex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shell, the rear end of the moun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shell, the moun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the convex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pin, and the front shell is a column structure. At least two L-shaped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and copper core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seat.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ublic plug or the public socket. When used,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public plug or the public socket can neither rotate nor separate, thus realizing lock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able loose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sealing ring and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prevent external oil pollution and impurities respectively. The front shell and the rear shell are immersed into the main body of the mother socket, so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apt to oil pollution and harsh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
本技术涉及单极电源连接器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
技术介绍
在很多工厂、电力输配电设备、各类机械制造设备、发动机,发电机等设及各种流动电源设备装置中使用的连接器均采用插头和插座或插头和插头直接插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不带插拔锁紧保护装置,连接器在插合后,容易引起各类输配电线缆松脱,从而导致各类设备缺相、断相、断零、虚接、漏电等各类电气故障及安全事故发生,影响各类设备及其他关联设备的正常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适合油污及较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对使用环境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插头之间连接不带插拔锁紧保护装置,容易引起线缆松脱,且不适合油污及较恶劣的环境中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包括母插座本体,所述母插座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设有前壳体,所述安装座的后端设有后壳体,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凸台上设有弹簧插销,所述前壳体为柱状结构且圆柱面上至少设有两条L形沟槽,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铜芯组件;所述铜芯组件包括铜芯管、螺纹柱、支架、弹簧、绝缘定位销和绝缘扣件,所述铜芯管后端封闭且前端开口,所述铜芯管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壳体上对应第一定位孔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绝缘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连接铜芯管和后壳体,所述螺纹柱连接铜芯管后端,所述螺纹柱从后壳体伸出,所述螺纹柱上设有螺母、弹垫及平垫,用以连接线缆,所述支架、弹簧设置在铜芯管内,所述弹簧的后端抵住支架,所述绝缘扣件包覆并连接弹簧的前端,所述绝缘扣件外周最大处直径大于前壳体内径,使得自然状态下绝缘扣件紧贴前壳体内壁;所述前壳体和凸台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螺纹柱和铜芯管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前壳体内壁上设有导向槽,其作用是在为公插头或公插座插入本技术提供导向,使公插头或公插座与本技术的连接更快速方便。优选的,弹簧插销包括带内螺纹的闷孔、顶针、顶针弹簧和外螺纹螺母,所述顶针包括挡板和圆柱销,所述闷孔设置在凸台的前端面,顶针弹簧和顶针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闷孔内,所述外螺纹螺母螺纹连接在闷孔入口处,所述挡板位于外螺纹螺母内侧,所述圆柱销从外螺纹螺母中穿过。优选的,所述铜芯管壁设有排气孔,在安装铜芯管内元件时,铜芯管内的气体从排气孔被挤出,进一步保证铜芯管及其内部元件的清洁,从而保证其导电性能。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配合使用,使用时,公插头或公插座的前端插入本技术,其中,公插头或公插座上的导电接触弹片将绝缘扣件压入前壳体内,导电接触弹片与铜芯管接触从而使电路导通;公插头或公插座上的定位凸块沿着L形沟槽滑到拐弯处后旋转公插头或公插座,使定位凸块移动至L形沟槽的横段处,使得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无法在轴向脱离;同时,本技术上的弹簧插销插入公插头或公插座上对应的孔内,使得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无法相对旋转,从而使得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既不能转动也不能分开,实现锁紧,解决了线缆松脱的问题;同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阻止了外界油污、杂质从前壳体和后壳体浸入母插座本体内部,保护内部各元件清洁、无污染,从而使本技术可以适应油污及恶劣环境,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另外,在本技术与公插头或公插座脱离状态下,绝缘扣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前壳体内壁紧贴,将内部的铜芯管等导电元件与外界隔绝,避免了人员误触导电元件而发生触电事故,也进一步保证了内部元件的清洁、无污染。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铜芯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铜芯管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弹簧插销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包括母插座本体,所述母插座本体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前端设有凸台2,所述凸台2前端设有前壳体3,所述安装座1的后端设有后壳体4,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安装孔5,所述凸台2上设有弹簧插销6,所述前壳体3为柱状结构且圆柱面上至少设有两条L形沟槽7,所述安装座1内设有铜芯组件8;所述铜芯组件8包括铜芯管81、螺纹柱82、支架83、弹簧84、绝缘定位销85和绝缘扣件86,所述铜芯管81后端封闭且前端开口,所述铜芯管81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孔87,所述后壳体4上对应第一定位孔87设有第二定位孔41,所述绝缘定位销85穿过第一定位孔87和第二定位孔41连接铜芯管81和后壳体4,所述螺纹柱82连接铜芯管81后端,所述螺纹柱82从后壳体4伸出,所述螺纹柱82上设有螺母881、弹垫882及平垫883,用以连接线缆,所述支架83、弹簧84设置在铜芯管81内,所述弹簧84的后端抵住支架83,所述绝缘扣件86包覆并连接弹簧84的前端,所述绝缘扣件86外周最大处直径大于前壳体3内径,使得自然状态下绝缘扣件86紧贴前壳体3内壁;所述前壳体3和凸台2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91,所述螺纹柱82和铜芯管81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92。所述前壳体3内壁上设有导向槽31,其作用是在为公插头或公插座插入本技术提供导向,使公插头或公插座与本技术的连接更快速方便。弹簧插销6包括带内螺纹的闷孔61、顶针62、顶针弹簧63和外螺纹螺母64,所述顶针62包括挡板621和圆柱销622,所述闷孔61设置在凸台2的前端面,顶针弹簧63和顶针6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闷孔61内,所述外螺纹螺母64螺纹连接在闷孔61入口处,所述挡板621位于外螺纹螺母64内侧,所述圆柱销622从外螺纹螺母64中穿过。所述铜芯管81壁设有排气孔89,在安装铜芯管81内元件时,铜芯管81内的气体从排气孔89被挤出,进一步保证铜芯管81及其内部元件的清洁,从而保证其导电性能。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配合使用,使用时,公插头或公插座的前端插入本技术,其中,公插头或公插座上的导电接触弹片将绝缘扣件压入前壳体内,导电接触弹片与铜芯管接触从而使电路导通;公插头或公插座上的定位凸块沿着L形沟槽滑到拐弯处后旋转公插头或公插座,使定位凸块移动至L形沟槽的横段处,使得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无法在轴向脱离;同时,本技术上的弹簧插销插入公插头或公插座上对应的孔内,使得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无法相对旋转,从而使得本技术和公插头或公插座既不能转动也不能分开,实现锁紧,解决了线缆松脱的问题;同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阻止了外界油污、杂质从前壳体和后壳体浸入母插座本体内部,保护内部各元件清洁、无污染,从而使本技术可以适应油污及恶劣环境,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另外,在本技术与公插头或公插座脱离状态下,绝缘扣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前壳体内壁紧贴,将内部的铜芯管等导电元件与外界隔绝,避免了人员误触导电元件而发生触电事故,也进一步保证了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包括母插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座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设有前壳体,所述安装座的后端设有后壳体,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凸台上设有弹簧插销,所述前壳体为柱状结构且圆柱面上至少设有两条L形沟槽,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铜芯组件;所述铜芯组件包括铜芯管、螺纹柱、支架、弹簧、绝缘定位销和绝缘扣件,所述铜芯管后端封闭且前端开口,所述铜芯管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壳体上对应第一定位孔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绝缘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连接铜芯管和后壳体,所述螺纹柱连接铜芯管后端,所述螺纹柱从后壳体伸出,所述螺纹柱上设有螺母、弹垫及平垫,所述支架、弹簧设置在铜芯管内,所述弹簧的后端抵住支架,所述绝缘扣件包覆并连接弹簧的前端,所述绝缘扣件外周最大处直径大于前壳体内径;所述前壳体和凸台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螺纹柱和铜芯管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极座上负载端的母插座,包括母插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座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设有前壳体,所述安装座的后端设有后壳体,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凸台上设有弹簧插销,所述前壳体为柱状结构且圆柱面上至少设有两条L形沟槽,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铜芯组件;所述铜芯组件包括铜芯管、螺纹柱、支架、弹簧、绝缘定位销和绝缘扣件,所述铜芯管后端封闭且前端开口,所述铜芯管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壳体上对应第一定位孔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绝缘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连接铜芯管和后壳体,所述螺纹柱连接铜芯管后端,所述螺纹柱从后壳体伸出,所述螺纹柱上设有螺母、弹垫及平垫,所述支架、弹簧设置在铜芯管内,所述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