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69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包括: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铜排部,以及分别成型在第一铜排部两端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二L型接线部,其中,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两个第一铜排部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接线铜排和第四接线铜排,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铜排部,以及分别成型在第二铜排部两端的呈向上弯折的第四L型接线部,其中,第三接线铜排和第四接线铜排的两个第二铜排部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上述接线结构纵向占用空间小,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更加小型化,另外,由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线铜排均为一体弯折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接线更加简单,可靠性高。

A Dual Power Output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al power output wir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pper bar and a second copper bar, both of which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as well as a second L-shaped wiring part form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copper bar and bent downward respectively. The two first copper bars of the first copper bar and the second copper bar are arranged at the same height and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The third copper bar and the fourth copper bar of the connection both include the second copper bar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the fourth L-shaped connection part formed respectively at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copper bar with upward bending, in which the third copper bar and the fourth copper bar of the connection are located at the same height and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copper bars of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wiring are all bended and formed in one body, the wiring is simpler and more reliable tha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双电源转换开关用于使电源连续供电,当常用电源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转换开关,自动投切到备用电源上,从而使用电设备仍能正常运行。中国专利文献CN207397964U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输出端子组,底座内常用断路器出线端子组和备用断路器出线端子组,常用断路器出线端子组的第一接线板与备用断路器出线端子组的第二接线板分别对应连接,连接之后再与输出端子组的第三接线板对应连接,接线板之间的连接导线分层设置且互相平行。为了保证安全电气间隙,四条连接导线采用纵向平行间隔设置的方式,使得导线纵向空间占用较大,另外,由于导线需要分别与第一接线板、第二接线板、第三接线板焊接连接,接线方式复杂,且焊接时可能存在漏焊、虚焊,使得导电性能差,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输出接线占用空间大、接线方式复杂、产品可靠性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接线简单、可靠性高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包括: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铜排部,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中部的呈向上弯折的第一L型接线部,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两端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二L型接线部,其中,所述第一接线铜排和所述第二接线铜排的两个所述第一铜排部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接线铜排和第四接线铜排,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铜排部,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中部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三L型接线部,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两端的呈向上弯折的第四L型接线部,其中,所述第三接线铜排和所述第四接线铜排的两个所述第二铜排部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线铜排的所述第一铜排部和所述第三接线铜排的第二铜排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接线铜排的所述第一铜排部和所述第四接线铜排的第二铜排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一L型接线部和两个所述第三L型接线部的接线端均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间隔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L型接线部和所述第三L型接线部的接线端的上下部均设置有若干散热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L型接线部和相邻两个第四L型接线部之间均设置有隔板。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第二L型接线部向下弯折,第三接线铜排和第四接线铜排的第四L型接线部向上弯折,同时,第一接线铜排和第二接线铜排的两个第一铜排部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接线铜排和第四接线铜排的两个第二铜排部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上述接线结构纵向占用空间小,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更加小型化,节约了成本,另外,由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线铜排均为一体弯折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接线更加简单,可靠性高。2.本技术提供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所述第一接线铜排的所述第一铜排部和所述第三接线铜排的第二铜排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接线铜排的所述第一铜排部和所述第四接线铜排的第二铜排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在保证安全电气间隙的情况下,上述接线结构横向占用空间小,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更加小型化。3.本技术提供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两个第一L型接线部和两个第三L型接线部的接线端均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间隔设置,从而更方便接线。4.本技术提供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第一L型接线部和第三L型接线部的接线端的上下部均设置有若干散热槽,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5.本技术提供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相邻两个第二L型接线部和相邻两个第四L型接线部之间均设置有隔板,有利于增加爬电间隙,安全性能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双电源输出线结构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电源输出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提供双电源输出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接线铜排;2、第二接线铜排;3、第三接线铜排;4、第四接线铜排;5、第一铜排部;51、第一L型接线部;52、第二L型接线部;6、第二铜排部;61、第三L型接线部;62、第四L型接线部;7、散热槽;8、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接线铜排1和第二接线铜排2,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铜排部5,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5中部的呈向上弯折的第一L型接线部51,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5两端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二L型接线部52,其中,所述第一接线铜排1和所述第二接线铜排2的两个所述第一铜排部5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接线铜排3和第四接线铜排4,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铜排部6,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6中部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三L型接线部61,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6两端的呈向上弯折的第四L型接线部62,其中,所述第三接线铜排3和所述第四接线铜排4的两个所述第二铜排部6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本实施例的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第一接线铜排1和第二接线铜排2的第二L型接线部52向下弯折,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线铜排(1)和第二接线铜排(2),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铜排部(5),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5)中部的呈向上弯折的第一L型接线部(51),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5)两端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二L型接线部(52),其中,所述第一接线铜排(1)和所述第二接线铜排(2)的两个所述第一铜排部(5)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接线铜排(3)和第四接线铜排(4),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铜排部(6),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6)中部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三L型接线部(61),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6)两端的呈向上弯折的第四L型接线部(62),其中,所述第三接线铜排(3)和所述第四接线铜排(4)的两个所述第二铜排部(6)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输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线铜排(1)和第二接线铜排(2),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铜排部(5),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5)中部的呈向上弯折的第一L型接线部(51),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一铜排部(5)两端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二L型接线部(52),其中,所述第一接线铜排(1)和所述第二接线铜排(2)的两个所述第一铜排部(5)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接线铜排(3)和第四接线铜排(4),用于连接常用接线端子组和备用接线端子组,均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铜排部(6),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6)中部的呈向下弯折的第三L型接线部(61),以及分别成型在所述第二铜排部(6)两端的呈向上弯折的第四L型接线部(62),其中,所述第三接线铜排(3)和所述第四接线铜排(4)的两个所述第二铜排部(6)位于同一高度,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连钢曾雪峰陈彦明刘振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