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藏勘探开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非常规石油产量接连突破,致密油作为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之一,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我国致密油资源丰富,2012年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致密油有利勘探面积达18×104km2,地质资源量为(74-80)×108吨,可采资源量为(13-14)×108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塔里木、渤海湾以及准噶尔等盆地。致密油藏开发普遍存在初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水窜现象严重,基质原油基本没有动用等问题。致密油藏现场开发实践证明,以自发渗吸为原理的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是开发致密油藏的关键技术。自发渗吸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广泛存在于众多工程应用和自然科学领域,明确自发渗吸采油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提高基质中的采出程度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自发渗吸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研究作为一种常用手段可以直观地展现自发渗吸的基本规律,是研究自发渗吸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致密油藏取芯困难,岩心作为珍贵的研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油相的黏度、水相的黏度、岩心长度、毛细管半径、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油相的密度、水相的密度、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界面张力、接触角、分形维数、孔隙度、岩心直径、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有效孔隙半径和孔隙体积;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长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根据所述油相的黏度、所述水相的黏度、所述毛细管有效长度、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所述油相的密度、所述水相的密度、所述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述界面张力和所述接触角,计算渗吸时间;根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油相的黏度、水相的黏度、岩心长度、毛细管半径、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油相的密度、水相的密度、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界面张力、接触角、分形维数、孔隙度、岩心直径、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有效孔隙半径和孔隙体积;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长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根据所述油相的黏度、所述水相的黏度、所述毛细管有效长度、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所述油相的密度、所述水相的密度、所述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述界面张力和所述接触角,计算渗吸时间;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直径、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所述有效孔隙半径、所述界面张力、所述接触角、所述油相的密度、所述水相的密度、所述毛细管有效长度、所述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所述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油相的黏度和所述水相的黏度,计算渗吸速度;根据所述渗吸时间、所述渗吸速度和所述孔隙体积计算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长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包括:根据所述孔隙度、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计算平均迂曲度;根据所述岩心长度和所述平均迂曲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平均迂曲度:其中,τ为平均迂曲度,φ为孔隙度,rmax为岩心最大孔隙半径,rmin为岩心最小孔隙半径,Df为分形维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L=τ·l;其中,L为毛细管有效长度,l为岩心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渗吸时间:其中,t为渗吸时间,μo为油相的黏度,μw为水相的黏度,L为毛细管有效长度、r为毛细管半径,ρw为水相的密度,ρo为油相的密度,α为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σ为界面张力,θ为接触角,x为油水界面移动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残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根据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残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有效孔隙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渗吸速度:其中,Qre为渗吸速度,Df为分形维数,φ为孔隙度,d为岩心直径,rmax为岩心最大孔隙半径,rmin为岩心最小孔隙半径,re为有效孔隙半径,σ为界面张力,θ为接触角,ρw为水相的密度,ρo为油相的密度,L为毛细管有效长度,x为油水界面移动距离,α为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r为毛细管半径,μo为油相的黏度,μw为水相的黏度,g为重力加速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其中,R为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Qre为渗吸速度,t为渗吸时间,VP为孔隙体积,Swi为束缚水饱和度。8.一种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油相的黏度、水相的黏度、岩心长度、毛细管半径、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油相的密度、水相的密度、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界面张力、接触角、分形维数、孔隙度、岩心直径、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有效孔隙半径和孔隙体积;毛细管有效长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长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渗吸时间计算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付勇,赵久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