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哈尔滨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32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包括集尘箱、除尘手、燃烧炉、导热管、处理箱、风箱、滚筒和传递筒,利用转簧的弹性势能使挡门可在添加秸秆时自动打开,秸秆装填完毕后,挡门可自动关闭;利用凸轮的转动可以使排渣板上下振动,有利于秸秆燃烧后的沉渣通过排渣口排走,使秸秆可以充分燃烧;拉动制动构件即可清出通过排渣口排走排出的沉渣;风机传递热气体的同时还使燃烧炉主体内的氧气增加,有助于秸秆的充分燃烧;活性炭过滤网将秸秆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可滑动的过滤网安装框便于更换活性炭过滤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生物质燃料在制备的过程中对原料的含水量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对生物质燃料的烘干,常常使用煤炉或电热,煤炉的耗煤量大且污染严重,不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电热进行烘干的成本过高,因此采用秸秆作为燃料对生物质燃料进行烘干,即节约成本,由使秸秆得到了回收,秸秆作为燃料时,需要注意处理燃烧的废气并使秸秆能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在制备生物质燃料工艺的烘干步骤时,可以通过秸秆做为燃烧原料,可以使秸秆充分燃烧,并能处理秸秆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包括集尘箱、除尘手、燃烧炉、导热管、处理箱、风箱、滚筒和传递筒,所述集尘箱上滑动连接有除尘手,燃烧炉固定连接在集尘箱的上端,导热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燃烧炉的上端,处理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导热管的左端,处理箱固定并连通在风箱的左端,处理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滚筒的右端固定连接在风箱的左端,滚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包括集尘箱(1)、除尘手(2)、燃烧炉(3)、导热管(4)、处理箱(5)、风箱(6)、滚筒(7)和传递筒(8),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1)上滑动连接有除尘手(2),燃烧炉(3)固定连接在集尘箱(1)的上端,导热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燃烧炉(3)的上端,处理箱(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导热管(4)的左端,处理箱(5)固定并连通在风箱(6)的左端,处理箱(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滚筒(7)的右端固定连接在风箱(6)的左端,滚筒(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传递筒(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包括集尘箱(1)、除尘手(2)、燃烧炉(3)、导热管(4)、处理箱(5)、风箱(6)、滚筒(7)和传递筒(8),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1)上滑动连接有除尘手(2),燃烧炉(3)固定连接在集尘箱(1)的上端,导热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燃烧炉(3)的上端,处理箱(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导热管(4)的左端,处理箱(5)固定并连通在风箱(6)的左端,处理箱(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滚筒(7)的右端固定连接在风箱(6)的左端,滚筒(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传递筒(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1)包括集尘箱主体(1-1)、换气槽(1-2)、限位构件(1-3)、直线导槽Ⅰ(1-4)、电机Ⅰ(1-5)、电机基座Ⅰ(1-6)、轴(1-7)和凸轮(1-8),集尘箱主体(1-1)的左端和右端的上侧均设置有多个换气槽(1-2),限位构件(1-3)固定连接在集尘箱主体(1-1)右端的下侧,集尘箱主体(1-1)内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直线导槽Ⅰ(1-4),电机Ⅰ(1-5)固定连接在电机基座Ⅰ(1-6)上,电机Ⅰ(1-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轴(1-7),轴(1-7)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凸轮(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手(2)包括除尘手主体(2-1)、推尘构件(2-2)、滑块Ⅰ(2-3)、传动手臂(2-4)和制动构件(2-5),除尘手主体(2-1)下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尘构件(2-2),除尘手主体(2-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Ⅰ(2-3),传动手臂(2-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除尘手主体(2-1)和制动构件(2-5);推尘构件(2-2)与集尘箱主体(1-1)的下端接触,两个所述的滑块Ⅰ(2-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直线导槽Ⅰ(1-4)内,传动手臂(2-4)滑动连接在限位构件(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3)包括燃烧炉主体(3-1)、载框(3-2)、直线导槽Ⅱ(3-3)、秸秆入口(3-4)、排渣板(3-5)、排渣口(3-6)、滑块Ⅱ(3-7)、安装座(3-8)、轮杆(3-9)、圆柱滚子(3-10)、导料板(3-11)、连接构件(3-12)、门轴(3-13)、转簧(3-14)、挡门(3-15)和秸秆传送斗(3-16),燃烧炉主体(3-1)下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载框(3-2),燃烧炉主体(3-1)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直线导槽Ⅱ(3-3),秸秆入口(3-4)设置在燃烧炉主体(3-1)右端的上侧,排渣板(3-5)固定连接在载框(3-2)内,排渣板(3-5)上设置有多个排渣口(3-6),排渣板(3-5)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Ⅱ(3-7),两个滑块Ⅱ(3-7)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直线导槽Ⅱ(3-3)内,排渣板(3-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3-8),轮杆(3-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座(3-8)的内侧,圆柱滚子(3-10)转动连接在轮杆(3-9)上,导料板(3-11)固定连接在燃烧炉主体(3-1)右端的内侧,导料板(3-11)位于秸秆入口(3-4)的下端,连接构件(3-12)转动连接在门轴(3-13)的中端,门轴(3-13)固定连接在燃烧炉主体(3-1)右端的上侧,门轴(3-13)的前后两端均套有转簧(3-14),两个转簧(3-14)的内端均与连接构件(3-12)固定连接,两个转簧(3-14)的外端均与燃烧炉主体(3-1)固定连接,挡门(3-15)固定连接在连接构件(3-12)的下端,挡门(3-15)位于秸秆入口(3-4)的左端,秸秆传送斗(3-16)固定连接在集尘箱主体(1-1)右端的上侧;所述燃烧炉主体(3-1)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冬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