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乌尔可公司专利>正文

旋液分离器溢流出口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7222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52
溢流出口控制装置(21A)的腔室(29A)具有内圆周表面,所述内圆周表面当在横截面平面图中观察时大体上呈蜗壳的形状,用于朝着定位于侧壁(38)中的排放出口(22A)切向向外引导经由基底部分(36)处的圆形入口(34)进入腔室(29A)的材料。腔室(29A)的内壁的顶部壁区部(40)、侧壁部分(32)和基底部分(36)一起无缝地形成向内弯曲的腔室(29A)。当材料在使用中在入口(34)与排放出口(22A)之间流动并且通过中心腔室(29A)时,材料不会遇到尖锐拐角或边缘,而仅遇到平滑弯曲或圆形内壁表面。腔室(29A)的顶部壁区部(40)还具有突出流动控制结构(42),所述突出流动控制结构与所述顶部壁区部接合或与所述顶部壁区部(40)一起形成,并且所述突出流动控制结构被布置以延伸到腔室(29A)中,从而朝向入口(34)导向,使得在使用中经由入口(34)进入腔室(29A)中的材料流直接遇到结构(42)。

Control device for overflow outlet of hydrocyclone separator

The chamber (29A) of the overflow outlet control device (21A) has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which, when viewed in a cross-sectional plan, is generally in the shape of a spiral case, and is used to guide materials into the chamber (29A) tangentially outward through the circular entrance (34) at the base part (36) towards the discharge outlet (22A) positioned in the side wall (38). The top wall portion (40), the side wall portion (32) and the base portion (36)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chamber (29A) form an inward curved chamber (29A) seamlessly. When the material flows between the inlet (34) and the discharge outlet (22A) in service and through the central chamber (29A), it will not encounter sharp corners or edges, but only smooth curved or circular inner surface. The top wall section (40) of the chamber (29A) also has a prominent flow control structure (42), the prominent flow control structure joins or forms with the top wall section (40), and the prominent flow control structure is arranged to extend into the chamber (29A), thereby directing towards the entrance (34), so that the material entering the chamber (29A) through the entrance (34) in use is made. Streams directly encounter structures (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液分离器溢流出口控制装置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旋液分离器,并且更具体地但非排他地涉及适合于在矿物和化学处理工业中使用的旋液分离器。本公开还涉及作为使其性能优化的手段的旋液分离器的设计。
技术介绍
在液体通过圆锥形腔室时,旋液分离器用于通过在旋液分离器内产生离心力将携带在诸如矿物浆料的流动液体中的悬浮物质分离成两个排放料流。基本上,旋液分离器包括圆锥形分离腔室、通常与分离腔室的轴线大体上相切并且设置在最大横截面尺寸的腔室的末端处的进料入口、在腔室的较小末端处的底流出口,和在腔室的较大末端处的溢流出口。进料入口适合于将含有悬浮物质的液体输送到旋液分离器分离腔室中,并且配置使得重(例如,较稠和较粗)物质倾向于朝着腔室的外壁并朝着中心定位的底流出口迁移并且通过中心定位的底流出口迁移出来。较轻(密度较低或较细粒子大小)材料朝着腔室的中心轴线迁移并且通过溢流出口迁移出来。旋液分离器可用于通过悬浮固体粒子的大小或通过粒子密度进行分离。典型的实例包括采矿和工业应用中的固体分类工作。为了使得能够实现旋液分离器的高效操作,进料材料进入的腔室的较大末端的内部几何构造,和圆锥形分离腔室的内部几何构造是重要的。在正常操作中,这类旋液分离器展现中心空气柱,这是大多数工业应用旋液分离器设计的典型。旋液分离器轴线处的流体一达到低于大气压力的压力,空气柱就被建立。这个空气柱从底流出口延伸到溢流出口并且将旋液分离器直接下方的空气与顶部处的空气简单地连接。空气芯的稳定性和横截面积是影响底流和溢流排放条件以维持正常旋液分离器操作的重要因素。在正常“稳定”操作期间,浆料通过呈倒置圆锥形腔室的形式的旋液分离器分离腔室的上入口进入以变得干净地分离。然而,旋液分离器在这样的操作期间的稳定性可例如由归因于旋液分离器的过度进料的空气芯的崩溃容易地破坏,从而导致无效的分离过程,借此过剩的细颗粒通过下出口离开或较粗颗粒通过上出口离开。另一种形式的不稳定操作称为“绕绳”,借此通过下出口排放的固体的速率增加到流受损的点。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则通过出口的固体的累积将堆积在分离腔室中,内部空气芯将崩溃并且下出口将排放粗固体的绳索形流。不稳定操作条件可对下游过程具有严重的影响,从而通常需要另外的处置(如将了解的,其可大大地影响利润),并且还导致加速的装备磨损。旋液分离器设计优化对于旋液分离器是令人期待的,以便能够应对输入浆料的组合物和粘度的变化、进入旋液分离器的流体的流率的变化,和其他操作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在第一方面,公开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案,所述装置包括:-基底部分,其包括入口;-顶部壁;以及-侧壁,其在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延伸,所述侧壁包括出口;-所述侧壁、基底部分和顶部壁一起限定出口流动控制腔室;-所述入口被布置来接收来自邻近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的材料流,使得在使用中,所述材料流通过所述腔室并经由所述出口离开;并且其中位于所述顶部壁处的所述腔室的内表面包括流动控制结构,所述流动控制结构朝着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腔室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包括放大末端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末端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的缩窄部分。已经发现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的改进的构造的使用在其操作期间产生一些冶金有益的结果,如通过各种标准分类参数测量的。这些有益结果包括水量和细粒子量的减少,这些细粒子是绕过分类步骤并且在旋流器粗粒子底流排放料流中被不正确地带走,而不是如在最优旋流器操作期间的情况向细粒子溢流料流报到的细粒子。由于更多细粒子现在向细粒子溢流料流报到,所以另外观测来自分类步骤的溢流料流中的平均粒子截切大小的减少(d50%)。专利技术人推测溢流出口控制装置对于辅助细粒子与粗粒子的分离的使用也可在相关过程中使得实现操作优点,例如下游浮选过程中的回收性能的改善。浮选进料中的细粒子量的增加可导致后续过程步骤中的贵重材料的较好释放和浮选分离。另外,减少碾磨和旋流器分离回路中的粒子材料的再循环负载的量可避免已经充分细磨的粒子的过度研磨,并且增加研磨回路的容量,因为不必要的重新研磨浪费碾磨回路中的能量。总之,专利技术人期望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结合旋液分离器分离步骤的使用就例如每小时吨数而言将使产品的生产量最大,并且将物理分离过程参数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是径向对称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的放大末端部分包括面朝所述入口的凸形区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在从所述顶部壁到所述缩窄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地缩窄,并且在从所述缩窄部分到所述放大末端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宽。在这种实施方案的一种形式中,所述缩窄部分是所述流动控制结构的凹形区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的所述末端部分终止于相比于位于所述顶部壁处的所述腔室的所述内表面更接近于所述入口的位置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动控制腔室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的形状是圆形的。在这种实施方案的一种形式中,所述腔室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圆形内表面呈圆环面的形状。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来自所述腔室的所述出口的轴线被布置成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腔室的所述入口的轴线。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当在所述出口的所述轴线所在的平面中观察时,所述腔室的横截面是大体上蜗壳形的。本文还公开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案,所述装置包括:-基底部分,其包括入口;-顶部壁;以及-侧壁,其在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延伸,所述侧壁包括出口;-所述侧壁、基底部分和顶部壁一起限定出口流动控制腔室;-所述入口被布置来接收来自邻近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的材料流,使得在使用中,所述材料流通过所述腔室并经由所述出口离开;并且其中位于所述顶部壁处的所述腔室的内表面包括流动控制结构,所述流动控制结构朝着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腔室中,终止于相比于所述内表面更接近于所述入口的位置处。已发现使用这种流动控制结构的构造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的使用促进稳定的旋流器排放流动,使得旋流器系统过程上的任何反压力最小,使得在旋流器内生成的中心轴向空气芯的横截面区域最大,就例如每小时吨数而言使产品的生产量最大,并且将物理分离过程参数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包括放大末端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末端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的缩窄部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这种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另外由第一方面的特征限定。在第二方面,公开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案,所述装置包括:-基底部分,其包括入口;-顶部壁;以及-侧壁,其在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延伸,所述侧壁包括出口;-所述侧壁、基底部分和顶部壁一起限定出口流动控制腔室;-所述入口被布置来接收来自邻近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的材料流,使得在使用中,所述材料流通过所述腔室并经由所述出口离开;并且其中所述腔室的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的形状是圆形的。已发现以所述腔室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的这种构造为特征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的使用促进稳定的旋流器排放流动,使得旋流器系统过程上的任何反压力最小,使得在旋流器内生成的中心轴向空气芯的横截面区域最大,就例如每小时吨数而言使产品的生产量最大,并且将物理分离过程参数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当在垂直横截面中观察所述装置时,当在从所述基底部分到所述顶部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底部分,其包括入口;‑顶部壁;以及‑侧壁,其在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延伸,所述侧壁包括出口;‑所述侧壁、基底部分和顶部壁一起限定出口流动控制腔室;‑所述入口被布置来接收来自邻近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的材料流,使得在使用中,所述材料流通过所述腔室并经由所述出口离开;并且其中位于所述顶部壁处的所述腔室的内表面包括流动控制结构,所述流动控制结构朝着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腔室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包括放大末端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末端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的缩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02 AU 20169035351.一种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底部分,其包括入口;-顶部壁;以及-侧壁,其在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延伸,所述侧壁包括出口;-所述侧壁、基底部分和顶部壁一起限定出口流动控制腔室;-所述入口被布置来接收来自邻近旋液分离器的溢流出口的材料流,使得在使用中,所述材料流通过所述腔室并经由所述出口离开;并且其中位于所述顶部壁处的所述腔室的内表面包括流动控制结构,所述流动控制结构朝着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腔室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包括放大末端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末端部分与所述顶部壁之间的缩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出口装置,其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是径向对称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的所述放大末端部分包括面朝所述入口的凸形区部。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在从所述顶部壁到所述缩窄部分的方向上逐渐缩窄,并且在从所述缩窄部分到所述放大末端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增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溢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缩窄部分是所述流动控制结构的凹形区部。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溢流出口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动控制结构的所述末端部分终止于相比于位于所述顶部壁处的所述腔室的所述内表面更接近于所述入口的位置处。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溢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动控制腔室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的形状是圆形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溢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腔室的所述侧壁的圆形内表面呈圆环面的形状。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溢流控制装置,其中来自所述腔室的所述出口的轴线被布置为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拉德马赫N西诺蒂
申请(专利权)人:乌尔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智利,CL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