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696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拼接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第一塔楼及第二塔楼;拼接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并将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第一塔楼及第二塔楼;安装第一高区钢梁;拼接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并将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分别固定于第一塔楼及第二塔楼;安装第一低区钢梁;安装第二低区钢梁;安装第二高区钢梁。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建设多层连廊提供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也提高了连廊的施工效率,保证连廊的施工质量。

A Multi-corridor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corridor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method comprises splicing the corridor part of the first high-rise area, fixing the corridor part of the first high-rise area to the first tower and the second tower, splicing the corridor part of the second high-rise area, and fixing the corridor part of the second high-rise area to the first tower and the second tower; Steel beam; splice the first low zone corridor part and the second low zone corridor part, and fix the first low zone corridor part and the second low zone corridor part in the first tower and the second tower respectively; install the first low zone steel beam; install the second low zone steel beam; install the second high zone steel bea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storey corridor,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rridor and guarante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corrid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层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连廊结构被广泛用于连接多个高层建筑。连廊的设置一方面出于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它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同时连廊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可以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另一方面,连廊的设置可以使建筑外观上更具特色,并能营造出一种更加和谐的建筑氛围。目前,多个高层建筑之间往往需要修建多个连廊,且连廊位置有高有低。在多层连廊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连廊的高低区结构对连廊的具体施工顺序有着较大影响。施工时不合理的施工顺序,容易导致施工不便、效率较低等问题出现。因此,如何高质量完成连廊的施工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可有效提高连廊的施工效率,保证连廊的施工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各所述连廊用于连接于第一塔楼和第二塔楼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廊包括高区连廊和低区连廊,所述高区连廊设于所述低区连廊的上方,所述高区连廊包括第一高区连廊部分、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的第一高区钢梁和第二高区钢梁,所述低区连廊包括第一低区连廊部分、第二低区连廊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之间的第一低区钢梁和第二低区钢梁,所述方法包括:拼接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拼接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安装所述第一高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高区钢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拼接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安装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安装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并使得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安装所述第二高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二高区钢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包括第一高区桁架、第二高区桁架、第三高区桁架以及第四高区桁架,在所述拼接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第一指定高度散拼所述第一高区桁架及所述第三高区桁架,并使得所述第一高区桁架与所述第一塔楼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高区桁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塔楼以及所述第一高区桁架,以使所述第三高区桁架与所述第一高区桁架以及所述第一塔楼在地面上的投影图形为三角形;在地面拼装所述第二高区桁架以及所述第四高区桁架;将拼装完成的所述第二高区桁架及所述第四高区桁架提升至所述第一指定高度;将所述第四高区桁架连接至所述第三高区桁架与所述第一高区桁架的连接处,并使得所述第四高区桁架延伸至所述第二塔楼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塔楼;将所述第二高区桁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高区桁架且所述第二高区桁架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以支撑固定所述第四高区桁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包括第五高区桁架,在所述拼接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地面拼装所述第五高区桁架;将拼装完成的所述第五高区桁架提升至所述第一指定高度,并使得所述第五高区桁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塔楼,所述第五高区桁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塔楼。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区钢梁为主钢梁,所述第二高区钢梁为次钢梁。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包括第一低区桁架和第三低区桁架,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包括第二低区桁架;在所述拼接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地面拼装所述第一低区桁架、所述第三低区桁架和所述第二低区桁架;将拼装完成的所述第一低区桁架、所述第三低区桁架和所述第二低区桁架提升至第二指定高度;将所述第三低区桁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塔楼和所述第二塔楼;将所述第一低区桁架的两端固定至所述第一塔楼和所述第二塔楼上,并使得所述第一低区桁架安装在所述第三低区桁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低区桁架保持平行;将所述第二低区桁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塔楼和所述第二塔楼上,并使得所述第二低区桁架安装在所述第三低区桁架的另一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的步骤中,包括提升所述第一低区钢梁至所述第二指定高度;将所述第一低区钢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塔楼和所述第二塔楼,并使得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位于所述第二低区桁架靠近所述第三低区桁架的一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低区钢梁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低区桁架以及所述第三低区桁架之间、所述第二低区桁架以及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之间、以及所述第三低区桁架及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之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拼接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高区连廊以及所述低区连廊的位置;根据确定的所述高区连梁及所述低区连廊的位置,在地面对应所述高区连廊及所述低区连廊的投影位置处铺设胎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连廊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连接处形成连接位置;所述连廊的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弦杆的端部沿着所述连接位置的中轴线的方向错开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通过在施工场地采用对连廊的桁架分段、桁架拼装以及连廊提升对接等施工步骤来建设连廊,不仅为建设多层连廊提供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也提高了连廊的施工效率,保证连廊的施工质量。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连廊及其施工方法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特点,拼装场地为连廊下方投影位置,减少运输成本,从而节约了工程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区连廊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区连廊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高区桁架和第三高区桁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高区桁架、第四高区桁架和第五高区桁架的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高区钢梁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各所述连廊用于连接于第一塔楼和第二塔楼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廊包括高区连廊和低区连廊,所述高区连廊设于所述低区连廊的上方,所述高区连廊包括第一高区连廊部分、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的第一高区钢梁和第二高区钢梁,所述低区连廊包括第一低区连廊部分、第二低区连廊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之间的第一低区钢梁和第二低区钢梁,所述方法包括:拼接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拼接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安装所述第一高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高区钢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拼接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安装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安装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并使得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安装所述第二高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二高区钢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各所述连廊用于连接于第一塔楼和第二塔楼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廊包括高区连廊和低区连廊,所述高区连廊设于所述低区连廊的上方,所述高区连廊包括第一高区连廊部分、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的第一高区钢梁和第二高区钢梁,所述低区连廊包括第一低区连廊部分、第二低区连廊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之间的第一低区钢梁和第二低区钢梁,所述方法包括:拼接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拼接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安装所述第一高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高区钢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拼接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安装所述第一低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一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安装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并使得所述第二低区钢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低区连廊部分及所述第二低区连廊部分;安装所述第二高区钢梁,以使所述第二高区钢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和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包括第一高区桁架、第二高区桁架、第三高区桁架以及第四高区桁架,在所述拼接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一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第一指定高度散拼所述第一高区桁架及所述第三高区桁架,并使得所述第一高区桁架与所述第一塔楼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高区桁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塔楼以及所述第一高区桁架,以使所述第三高区桁架与所述第一高区桁架以及所述第一塔楼在地面上的投影图形为三角形;在地面拼装所述第二高区桁架以及所述第四高区桁架;将拼装完成的所述第二高区桁架及所述第四高区桁架提升至所述第一指定高度;将所述第四高区桁架连接至所述第三高区桁架与所述第一高区桁架的连接处,并使得所述第四高区桁架延伸至所述第二塔楼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塔楼;将所述第二高区桁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高区桁架且所述第二高区桁架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以支撑固定所述第四高区桁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的多连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包括第五高区桁架,在所述拼接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并将所述第二高区连廊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塔楼及所述第二塔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地面拼装所述第五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建华吴宏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