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景海专利>正文

充气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92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膜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充气膜结构,其包括充气膜和环梁结构;所述充气膜的周沿通过密封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环梁结构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固定充气膜时,需现场开挖地基、支模、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从而完成基础的建造,其施工周期长、基础不可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膜结构,无需现场开挖地基,只需要现场安装、拼接,即可实现结构搭建,施工周期短,耗费人力少,部件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及建造成本。

Inflatable membran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membranes, and provides an inflatable membran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inflatable membrane and a ring beam structure; the periphery of the inflatable membrane is fixed on the ring beam structure through a sealed connecto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when fixing the aerated membrane, the foundation needs to be excavated, formwork supported, steel bar tied and concrete poured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Its construction period is long and the foundation can not be reused. The aerated membran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excavate the foundation on site, and only needs site installation and splicing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 the labor consumption is small, and the components can be used. To reuse, save resources and constr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膜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膜材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膜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膜材料是由高强度的织物基材和聚合物涂层构成的复合材料。充气膜结构是以柔韧的建筑膜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的结构形式,以膜材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结构,并通过鼓风机持续向结构内部鼓风送气,使膜结构内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压力,与外界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从而保证膜结构体系的刚度,以此来抵抗外力,保持稳定的膜结构建筑形态。由于膜材的柔韧、轻质,膜结构以气压差来提供支撑力维持建筑结构形态。故充气膜结构适用于大跨度空间的需求,常用于大面积作业车间、仓库、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充气膜结构建造周期短、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特性,使其适用于工业建筑领域。针对大面积敞开式作业区产生的灰尘、污染气体、噪声等的处理,充气膜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筑形式,加以缓解,甚至逐步解决。利用充气膜结构的大跨度、大空间特性,在房屋建造及拆除场地、污染土处理场地、堆肥处置场地、危废处置场地、垃圾填埋场地等可能产生各类污染的工业作业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工业作业区。在必要时,可以在充气膜结构内部安装相关的检测、控制设备,气体收集、净化及排放设备,灭菌处理等设备,从而对作业区内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控制、收集、处理。能够使气体有组织排放,避免工业灰尘扩散,细菌散发;使作业不受天气影响,便于全天候施工;隐蔽了杂乱的施工现场,带来了充气膜结构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充气膜结构在工业建筑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目前充气膜结构的基础,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场开挖、处理地基之后,需要支模、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从而完成基础的建造,这种做法带来的缺点是:现场施工周期长耗费时间;开挖地基、建造基础耗费人力;对于多数临时性建筑需求,基础不可重复利用,易带来浪费、产生建筑垃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膜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开挖地基以固定充气膜、工程量大、且无法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和环梁结构;所述充气膜的周沿通过密封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环梁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环梁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密封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一侧部,所述密封连接件的另一端夹紧所述充气膜。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多块垫板,所述多块垫板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依次布置,且形成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面向所述第二夹紧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夹紧部面向所述第一夹紧部的侧面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部包括多个第一夹紧板,所述多个第一夹紧板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依次布置,且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夹紧部包括多个第二夹紧板,所述多个第二夹紧板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依次布置,且形成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环梁结构还包括多个牵拉单元;所述多个牵拉单元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依次布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牵拉单元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牵拉单元用于拉紧所述充气膜。进一步地,所述牵拉单元包括基座和拉紧件;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密封连接件的侧方,所述拉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拉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气膜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支杆;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且所述支杆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夹角大于0°。进一步地,所述环梁结构的中心与所述牵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环梁结构的中心与所述密封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膜结构,其有益效果主要如下:充气膜通过密封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环梁结构上,能够提高充气膜的气密性;采用环梁结构,便于现场安装或拆接,避免开挖地基,环梁结构可重复利用。底板可由多块垫板依次拼接而成,能够简化现场安装的难度,易于拼接;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也采用多个夹紧板依次拼接的结构,也能够简化现场安装的难度,易于拼装;并且,底板和密封连接件的结构,也便于形成不同规格或形状的环梁结构,增强适用性。牵拉单元的设置,能够分散底板与充气膜之间的作用力,增加环梁结构与充气膜之间的作用点,提高充气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牵拉单元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密封连接件和底板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密封连接件和底板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环梁结构的细节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基座与拉紧件连接的结构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膜结构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梁结构,2-充气膜,3-门廊,4-找平层,5-底板,6-密封连接件,7-连杆,8-第一立柱,9-第二立柱,10-支杆,11-拉紧件,12-连接结构,13-第一夹紧部,14-第二夹紧部,15-角钢,16-螺帽,17-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2和环梁结构1;充气膜2的周沿通过密封连接件6固定连接于环梁结构1上。具体地,环梁结构1为中空环形的基础梁结构。在使用或安装过程中,将环梁结构1固定于地面上或其他装置、平台上;例如,可采用玻璃胶等工程用黏贴材料使环梁结构1紧密贴合于地面上。为使环梁结构1与地面之间紧密接触,保持充气膜结构的气密性,可先将地面表层找平,再将环梁结构1紧密贴合于找平层4上;同时,还可使用钢钎等连接结构12将环梁结构1紧固于地面。在建筑领域,环梁结构1通常采用钢质材料的单榀钢架、角部钢架、杆状件等构成。可以理解的是,视应用场景的不同、刚度或规格等要求的不同,构成环梁结构1的各部件的材质也可使用其他材质。本实施例以建筑场地使用的充气膜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环梁结构1的中空部分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或因地制宜或需求形成的其他形状。环梁结构1紧密贴合于地面,充气膜2的周沿与环梁结构1通过密封连接件6固定连接。密封连接件6用于使充气膜2与环梁结构1之间能够气密性良好地连接在一起,使得充气膜2的周沿与环梁结构1之间也是紧密贴合在一起,以确保充气膜2与环梁结构1之间的气密性。可以理解的是,充气膜2上可设置可供人或设备通过的门廊3,其通常情况处于闭合的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当环梁结构1贴合于地面时,充气膜2与环梁结构1连接,则当充气膜2充气以后,充气膜2与环梁结构1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保证充气膜2的正常使用。同时,环梁结构1能够现场拼接,且不必预先开挖地基,环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膜和环梁结构;所述充气膜的周沿通过密封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环梁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膜和环梁结构;所述充气膜的周沿通过密封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环梁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梁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密封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一侧部,所述密封连接件的另一端夹紧所述充气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多块垫板,所述多块垫板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依次布置,且形成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面向所述第二夹紧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夹紧部面向所述第一夹紧部的侧面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包括多个第一夹紧板,所述多个第一夹紧板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依次布置,且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夹紧部包括多个第二夹紧板,所述多个第二夹紧板沿所述环梁结构的环绕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景海李中立
申请(专利权)人:龚景海李中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