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690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及其实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三正交耦合器将输入信号均分为两路。第一正交耦合器将一路输出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电路转化成两路正交信号输出,两路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再接入第二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后输出给负载。在第二正交耦合器的隔离端接入所需的控制信号进行负载调制的目的。控制信号通过将另一路输出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功率放大来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正交耦合器引入控制信号来实现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并且该控制信号由输入信号通过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根据需求产生所需的幅度和相位的控制信号,增大了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提高了负载调制类功放功率回退范围内的效率。

A Load Modulation Power Amplifier with Self-Input Contro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ad modulation power amplifier with self-input control and its realization method. The third orthogonal coupler divides the input signal into two channels. The first orthogonal coupler converts one output signal into two orthogonal signals through the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and the output signals of the two power amplifier circuit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put end of the second orthogonal coupler and output to the load. The isolation end of the second orthogonal coup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signal needed for load modulation. The control signal is realized by phase adjustment and power amplification of another output signal. The invention realizes a load modulation power amplifier by introducing a control signal through an orthogonal coupler, and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by an input signal through a control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 to generate the required amplitude and phase control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working bandwidth of the load modulation power amplifier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in the power regression range of the load modulation power ampl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讯
,涉及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射频微波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现代无线通信标准依赖于以高频谱效率为特征的调制信号,以便优化稀缺频谱资源的使用。从高频发射器的角度来看,这种选择导致对线性度的严格要求,同时伴随着功率放大器(PA)的信号的非常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虽然常规功率放大器,作为组合AB类,在功率回退时显示出非常低的效率,但是广泛采用的效率增强技术如Doherty和Chireix代表的负载调制技术使其功率回退处也保持较高的效率。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调制方式也越加地复杂,传统的Doherty和Chireix调制类功率放大器的窄带特性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因此,急需研制出新型宽带高功率回退范围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以满足当前及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高传输速率的要求。故,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及其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选用的晶体管直流特性扫描曲线,选取漏极偏置电压,栅极偏置电压,使得晶体管位于线性放大状态。此时晶体管的导通角在π到2π之间,符合AB类功率放大器的导通角要求。在此直流偏置的基础上对晶体管进行输入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为了拓展电路的工作带宽,匹配电路采用阶跃阻抗匹配设计。将晶体管的输入输出阻抗皆匹配到标准的负载阻抗50欧姆,根据功率放大电路的拓扑图,选取合适的直流偏置点,设计两个标准的AB类功率放大器,并将输入输出匹配到标准的50欧姆,完成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和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的设计;步骤二:采用具有宽带特性的正交耦合器作为功率放大器的一部分,实现带宽增强的功率放大器;正交耦合器为3dB定向耦合器,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输入端的功率平等地分配给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有90度的相位差;完成第一正交耦合器U1、第二正交耦合器U2和第三正交耦合器U3的设计。步骤三:为了实现自输入控制的功率放大器,将第三正交耦合器U3作为功分器,第三正交耦合器U3的一个输入端接输入信号,第三正交耦合器U3的另一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三正交耦合器U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接信号控制支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实现输入信号等功率地输出到功率放大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步骤四:将第一正交耦合器U1的一个输入端作为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接步骤三中第一正交耦合器U3的一个输出端,第一正交耦合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一正交耦合器U1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步骤一所述的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的输入端相连。将第二正交耦合器U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的输出端,第二正交耦合器U2的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给负载,第二正交耦合器U2的另一输出端作为控制端接入控制信号。完成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步骤五: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相应的反射系数表示为:其中Zb为功率放大器的负载阻抗,α为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传输信号的功率比。通过改变α来实现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的负载调制。步骤六、根据晶体管的直流特性扫描曲线,选取漏极偏置电压,栅极偏置电压,使晶体管提前进入饱和状态。调试一个比步骤一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提前饱和的功率放大电路第三功率放大电路D3,以达到控制信号幅度调整的目的;步骤七:在第三正交耦合器U3与步骤六中第三功率放大电路D3输入端之间插入相位调谐电路达到控制信号相位调整的目的。第三功率放大电路D3的隔离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三功率放大电路D3的一个输出端作为信号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将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接入到第二正交耦合器U2的另一输出端;得到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根据上述方式实现的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包括三个正交耦合器、三个功率放大电路和相位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正交耦合器作为功分器用于将输入信号均分给功率放大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接输入信号,第三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隔离电阻接在正交耦合器隔离端使输入输出信号达到良好的隔离。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接功率放大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所述的功率放大模块包括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第一正交耦合器和第二正交耦合器;第一正交耦合器用于将第三正交耦合器输出给功率放大模块的信号转化成两路正交信号输出;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接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第一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一正交耦合器输出的信号通过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二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将两路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接入第二正交耦合器;第二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将输出信号输出给负载。所述的信号控制模块包括相位调谐器和第三功率放大电路;第三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通过相位调谐器接第三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第二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作为控制信号进行可重构负载调制。所述的三个功率放大电路均包括串接的输入匹配电路、功率晶体管、输出匹配电路和直流偏置电路;第三功率放大电路晶体管的导通角大于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晶体管的导通角。所述的三个正交耦合器为3dB定向耦合器,具有高度的对称性,任意端口都可作为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位于输入端口相反的一侧,而隔离端位于输入端一侧剩下的端口;输入的功率对等地分配给两个输出端口,两个输出端口之间有90度的相移,没有功率耦合到隔离端。所述的第一正交耦合器、第二正交耦合器和第三正交耦合器结构相同,包括8段微带线,TL1、TL3、TL4、TL5、TL6和TL8微带线的阻抗分别为Z0,电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TL2和TL7微带线的阻抗分别为电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TL1的一端、TL2的一端与TL4的一端连接;TL3的一端、TL2的另一端与TL5的一端连接;TL6的一端、TL4的另一端与TL7的一端连接;TL8的一端、TL7的另一端与TL5的另一端连接;TL3的另一端、TL8的另一端作为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TL1的另一端、TL6的另一端作为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信号为矢量控制信号。通过改变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传输信号的功率比α来实现功率放大电路的负载调制。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正交耦合器外加控制信号来实现可重构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同时该控制信号是由输入信号根据要求产生,不需额外引入无关信号,增大了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提高了负载调制类功放的高效率功率回退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功率放大电路的拓扑图;图3为图1中正交耦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选用的晶体管直流特性扫描曲线,选取漏极偏置电压,栅极偏置电压,使得晶体管位于线性放大状态;此时晶体管的导通角在π到2π之间,符合AB类功率放大器的导通角要求;在此直流偏置的基础上对晶体管进行输入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为了拓展电路的工作带宽,匹配电路采用阶跃阻抗匹配设计;将晶体管的输入输出阻抗皆匹配到标准的负载阻抗50欧姆,根据功率放大电路的拓扑图,选取合适的直流偏置点,设计两个标准的AB类功率放大器,并将输入输出匹配到标准的50欧姆,完成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和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的设计;步骤二:采用具有宽带特性的正交耦合器作为功率放大器的一部分,实现带宽增强的功率放大器;正交耦合器为3dB定向耦合器,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输入端的功率平等地分配给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有90度的相位差;完成第一正交耦合器、第二正交耦合器和第三正交耦合器的设计;步骤三:为了实现自输入控制的功率放大器,将第三正交耦合器作为功分器,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接输入信号,第三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接信号控制支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实现输入信号等功率地输出到功率放大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步骤四:将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作为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接步骤三中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第一正交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步骤一所述的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将第二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第二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给负载,第二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作为控制端接入控制信号;完成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步骤五: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相应的反射系数表示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选用的晶体管直流特性扫描曲线,选取漏极偏置电压,栅极偏置电压,使得晶体管位于线性放大状态;此时晶体管的导通角在π到2π之间,符合AB类功率放大器的导通角要求;在此直流偏置的基础上对晶体管进行输入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为了拓展电路的工作带宽,匹配电路采用阶跃阻抗匹配设计;将晶体管的输入输出阻抗皆匹配到标准的负载阻抗50欧姆,根据功率放大电路的拓扑图,选取合适的直流偏置点,设计两个标准的AB类功率放大器,并将输入输出匹配到标准的50欧姆,完成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和第二功率放大电路D2的设计;步骤二:采用具有宽带特性的正交耦合器作为功率放大器的一部分,实现带宽增强的功率放大器;正交耦合器为3dB定向耦合器,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输入端的功率平等地分配给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有90度的相位差;完成第一正交耦合器、第二正交耦合器和第三正交耦合器的设计;步骤三:为了实现自输入控制的功率放大器,将第三正交耦合器作为功分器,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接输入信号,第三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三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接信号控制支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实现输入信号等功率地输出到功率放大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步骤四:将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作为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接步骤三中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第一正交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一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步骤一所述的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将第二正交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第二正交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给负载,第二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作为控制端接入控制信号;完成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步骤五: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相应的反射系数表示为:其中Zb为功率放大器的负载阻抗,α为控制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传输信号的功率比;通过改变α来实现第一功率放大电路D1、第二功率放大电路的负载调制;步骤六、根据晶体管的直流特性扫描曲线,选取漏极偏置电压,栅极偏置电压,使晶体管提前进入饱和状态;调试一个比步骤一中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第二功率放大电路提前饱和的功率放大电路第三功率放大电路,以达到控制信号幅度调整的目的;步骤七:在第三正交耦合器与步骤六中第三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之间插入相位调谐电路达到控制信号相位调整的目的;第三功率放大电路的隔离端通过隔离电阻接地,第三功率放大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作为信号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将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接入到第二正交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得到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2.一种自输入控制的负载调制类功率放大器,包括三个正交耦合器、三个功率放大电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知群张志维刘国华柯华杰李素东杨仁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