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转轮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84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转轮除湿机,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干涉配合的空气除湿装置,及回风干燥装置;所述空气除湿装置用于对风进行干燥除湿,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所述回风干燥装置用于对所述空气除湿装置进行回风干燥,以使所述空气除湿装置达到再生、持续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转轮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回风干燥装置,提高了处理空气的能力,减少资源浪费,能耗低,能量的利用率高。

A Double-Wheel Dehumidifi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runner dehumidifi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air dehumidifier with interference matching with the shell, and a return air drying device; the air dehumidifier is used for drying and dehumidifying the wind to maintain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room; and the return air drying device is used for drying the air dehumidifier so as to make the air dehumidifying device return air to dr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generation and continuous us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structure form of double runners, and has a return air drying device, which improves the ability to handle air, reduces the waste of resources, reduce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as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转轮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湿机,尤其涉及一种双转轮除湿机。
技术介绍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其工作原理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壳体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全球除湿机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地,中国在全球除湿机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特别是工业除湿机,应用在医药,医院,电子,计算机,食品行业居多;家用除湿机在中国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全被中国的消费者认知。现在市面上的除湿机结构复杂,除湿效果差,能耗大。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转轮除湿机。旨在公开一种高效除湿、节能环保的除湿机。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转轮除湿机,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干涉配合的空气除湿装置,及回风干燥装置;所述空气除湿装置包括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进风口,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表冷器、第一过滤器、第一转轮、送风风机、第二表冷器、第二过滤器、第二转轮、第三过滤器,以及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出风口;所述空气干燥装置包括一再生进风口、第一再生加热器、第一风罩、第二风罩、第一再生风机、再生风道、第二再生加热器、第三风罩、第四风罩、第二再生风机及再生出风口;所述再生进风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且处于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三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一风罩对所述第二转轮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二风罩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二轮转的另一侧,所述第三风罩对所述第一轮转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四风罩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一轮转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再生风机贯穿所述壳体的上端且与所述第四风罩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再生进风口与再生出风口均设置有活动百叶。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转设置有第一空气除湿区与第一回风再生区,所述第三风罩与第四风罩对所述第一回风再生区进行笼罩;所述第二转轮设置有第二空气除湿区与第二回风再生区,所述第一风罩与第二风罩对所述第二回风再生区进行笼罩。优选的,所述双转轮除湿机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方的电控箱。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转与第二轮转为圆形,且所述第一轮转小于所述第二轮转。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转连接有第一轮转马达,所述第二轮转连接有第二轮转马达。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一维护门、第二维护门与第三维护门;所述第一维护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对应所述送风风机处;所述第二维护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处于所述第二过滤器与第二转轮之间;所述第三维护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再生加热器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双转轮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回风干燥装置,提高了处理空气的能力,减少资源浪费,能耗低,能量的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图(隐藏部分壳体)。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右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左视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回风干燥装置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的前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图(隐藏左侧部分壳体)。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送风风机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转轮除湿机,请参见图1-7,如图所示,所述双转轮除湿机包括:壳体S100,与所述壳体S100形成干涉配合的空气除湿装置,及回风干燥装置;所述空气除湿装置包括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进风口10,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S100内的第一表冷器20、第一过滤器21、第一转轮30、送风风机40、第二表冷器50、第二过滤器60、第二转轮70、第三过滤器80,以及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S100另一端的出风口9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0处于室内,所述出风口90也处于室内。当所述送风风机40启动后,室内空气进风口10进入,随即进入第一表冷器20与第一过滤器21,由于第一表冷器20的低温影响,进入的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表冷器20时初步降温与除湿(冷凝液体会粘附在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过滤器21上),并且第一过滤器21还会将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将处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随后进入的室内空气会穿过第一转轮30,所述第一转轮30为吸水材质制成,且内部成蜂窝状,便于空气通过;然后通过了第一转轮30的室内空气被送风风机40的吸风口41吸入,再通过送风风机40的排风口42排出,随即该室内空气经过第二表冷器50和第二过滤器60,从而被再次冷凝除湿和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物,然后进入第二转轮70,经过第二转轮70除湿的室内空气再经过第三过滤器80后,从出风口90排出。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干燥装置包括一再生进风口200、第一再生加热器100、第一风罩301、第二风罩302、第一再生风机400、再生风道500、第二再生加热器600、第三风罩303、第四风罩304、第二再生风机700及再生出风口80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再生进风口200处于室内,所述再生出风口800处于室外;所述回风干燥装置用于对第一转轮30与第二转轮70进行加热和干燥除湿,以便于所述第一转轮30与第二转轮70可循环的持续工作;具体的,所述再生进风口200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S100的上端、且处于所述第二转轮70与第三过滤器80之间;所述第一风罩301对所述第二转轮70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二风罩302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二轮转70的另一侧,所述第三风罩303对所述第一轮转30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四风罩304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一轮转3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再生风机700贯穿所述壳体S100的上端且与所述第四风罩304连接(详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再生风机400与第二再生风机700启动后,室内空气通过再生进风口200进入第一再生加热器内加热,被加热的空气进入第一风罩301,然后穿过所述第二转轮70,从而对所述第二转轮70进行干燥除湿,穿过第二转轮70的空气进入第二风罩302,经过第一再生风机400吸入后,排至所述再生风道500内,然后进入第二再生加热器600,第二再生加热器600对该空气再次进行除湿加热,然后从第三风罩303处进入第一转轮30,从而对第一转轮30进行干燥除湿,穿过第一转轮30的空气进入第四风罩304,再通过第二再生风机700吸入,然后排出至再生出风口800,使该空气进入室外。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为描述更加的清楚明白,从而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转轮除湿机进行了分区,请参见图1,包括:设置有第一表冷器20与第一过滤器21的第一区S1,设置有第一转轮30的第二区S2,设置有送风风机40的第三区S3,设置第二表冷器50的第四区S4,设置有第二过滤器6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轮除湿机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干涉配合的空气除湿装置,及回风干燥装置;所述空气除湿装置包括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进风口,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表冷器、第一过滤器、第一转轮、送风风机、第二表冷器、第二过滤器、第二转轮、第三过滤器,以及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出风口;所述空气干燥装置包括一再生进风口、第一再生加热器、第一风罩、第二风罩、第一再生风机、再生风道、第二再生加热器、第三风罩、第四风罩、第二再生风机及再生出风口;所述再生进风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且处于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三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一风罩对所述第二转轮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二风罩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二轮转的另一侧,所述第三风罩对所述第一轮转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四风罩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一轮转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再生风机贯穿所述壳体的上端且与所述第四风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轮除湿机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干涉配合的空气除湿装置,及回风干燥装置;所述空气除湿装置包括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进风口,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表冷器、第一过滤器、第一转轮、送风风机、第二表冷器、第二过滤器、第二转轮、第三过滤器,以及一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出风口;所述空气干燥装置包括一再生进风口、第一再生加热器、第一风罩、第二风罩、第一再生风机、再生风道、第二再生加热器、第三风罩、第四风罩、第二再生风机及再生出风口;所述再生进风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且处于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三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一风罩对所述第二转轮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二风罩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二轮转的另一侧,所述第三风罩对所述第一轮转一侧的四分之一区域进行笼罩,所述第四风罩相对应的笼罩在所述第一轮转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再生风机贯穿所述壳体的上端且与所述第四风罩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密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再生进风口与再生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玉
申请(专利权)人:玖鼎节能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