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637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发电装置不能够实时调控转叶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焊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套接有助力电机,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罩的顶部且与其上方的连接柱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底部的开口内套接有滑珠,且两个滑珠滑动连接在保护罩顶部开设的环槽内。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发电机构处于背风状态,风向直吹集风罩,之后通过L形轴按住助力电机的开关,此时,助力电机启动之后,能够带动集风罩转动,并调整发电机构的方向。

A Wind Power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existing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an not control the rotating blade in real time.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technical problem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is welded with a protective cover, the protective cover is socketed with a power assistant motor, the output end of the power assistant motor runs through the top of the protective cover and is fixed by a screw with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above, and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bottom are welded with limited positions. A sliding ball is sleeved in the ope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limit shaft, and two sliding beads are slidingly connected in a ring groove opened at the top of the protective cover. In the utility model, when the generator mechanism is in the leeward state and the wind direction directly blows the windshield, then the switch of the power-assisted motor is pressed through the L-axis. At this time, the power-assisted motor can start, drive the windshield to rotate and adjust the direction of the generator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环保的理念逐步加深,风力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利用,例如风力发电,每年风力发电都能为人们节约一部分不小的资源损耗。例如CN107387330A提出的一种方向易调节的风力发电塔,包括塔体(10)和发电转子总成,所述发电转子总成包括发电机组(20)和旋转叶片(30),所述发电机组(20)设在塔体(10)上,旋转叶片(30)通过中心的转子(31)和转轴(32)与发电机组(2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转子总成与塔体(10)之间设有回转部件;所述回转部件包括环形轨道平台(41)和转子总成支撑架(42),所述环形轨道平台(41)设在塔体(10)上端,转子总成支撑架(42)通过两端的滚轮(42a)与环形轨道平台(41)边缘的轨道(41a)配合架设在环形轨道平台(41)上,所述发电转子总成置于转子总成支撑架(42)上,且转子总成支撑架(42)通过定位销(42b)连接到环形轨道平台(41)中心的回转支承(41b)上,其主要通过启动电机,使转子转动,完成对转叶片方向的调整,但是并不能根据实际风向进行实时调节,需要工作人员通过风向,然后自行启动驱动电机,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而且关闭驱动机构,同样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控制,此时,容易耽误转叶片最佳发电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发电装置不能够实时调控转叶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焊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套接有助力电机,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罩的顶部且与其上方的连接柱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底部的开口内套接有滑珠,且两个滑珠滑动连接在保护罩顶部开设的环槽内,所述连接柱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构,且发电机构的驱动端裸露在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内腔的另一侧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有圆柱套,所述圆柱套内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通过弹簧与圆柱套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的另一侧与制动轴的一端焊接,所述制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壳体一侧开设的通孔且与其外部的集风罩的一侧焊接,所述活塞的底部与L形轴的顶端焊接,且L形轴的底端贯穿壳体底部的滑槽且延伸至其下方,且L形轴的底端对应助力电机的开关处,所述集风罩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受风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端与其开关为电连接,此时,开关可以直接控制助力电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动轴的一端位于活塞一侧的轴心处,且制动轴的另一端位于集风罩一侧的中点,此时,集风罩受到压力并通过制动轴推动活塞时,能够使活塞在圆柱套内稳定移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端位于连接柱底部的轴心处,此时,助力电机不仅能够稳定支撑其上所承载的机械,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上的机械稳定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塞可在圆柱套内滑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集风罩呈锥形,方便增加受风面积,以及提高提高对制动轴的推动力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助力电机的开关加固在加强板的底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珠开在限位轴的底部滚动,限位轴不仅能够提高连接柱的稳定性,同样能够使连接柱稳定转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当发电机构处于背风状态,风向直吹集风罩,此时,集风罩蓄力推动制动轴使活塞移动,之后通过L形轴按住助力电机的开关,此时,助力电机启动之后,能够带动集风罩转动,并调整发电机构的方向。(2)、随着助力电机的转动,集风罩的倾斜角度也会随之改变,当其慢慢不受风力推动时,弹簧会推动活塞回到起始位置,L形轴推力助力电机的开关,此时,集风罩和发电机构的方向正好调过来,从而能够使发电机构适应最佳的发电风向。(3)、由于集风套其呈锥形,其两侧受风时,能够起到类似于风舵的效果,为此,无论风朝向何处,都会有推动发电机构转动的趋势,由于风的动力有限,为此,仅能够使集风套缓慢且轻微转动,之后,当集风套能够正面受风时,就能够推动L形轴去触碰助力电机的开关,此时,能够迅速调整发电机构的倾斜角度。(4)、限位轴不仅提高了整个外壳和其内部机械零件的稳定性,同时配合其底部设置的滑珠能够减少连接柱转动时的摩擦力。(5)、助力电机的开关的开关需要一直按住才能通电,松开之后,就会断电,而弹簧配合L形轴之后,主要的作用就是按住开关和及时关闭开关。(6)、集风罩转动之后,其正面受风面积会逐渐减小,此时,其推动同样会减小,处于倾斜状态的集风罩,风会更加侧重吹向受风槽,利用受风槽所积蓄的压力,能够继续推动发电机构转动,此时,能够使发电机构的螺旋叶转动至正面受风的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保护罩内部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壳体内部的侧视图。图中:1支柱、2保护罩、3助力电机、4连接柱、5限位轴、6滑珠、7环槽、8加强板、9壳体、10发电机构、11加强杆、12圆柱套、13活塞、14弹簧、15制动轴、16集风罩、17L形轴、18滑槽、19受风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支柱1,支柱1的顶部焊接有保护罩2,保护罩2内套接有助力电机3,助力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罩2的顶部且与其上方的连接柱4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助力电机3的输出端位于连接柱4底部的轴心处,此时,助力电机3不仅能够稳定支撑其上所承载的机械,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上的机械稳定转动,连接柱4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轴5,限位轴5底部的开口内套接有滑珠6,且两个滑珠6滑动连接在保护罩2顶部开设的环槽7内,滑珠6开在限位轴5的底部滚动,限位轴5不仅能够提高连接柱4的稳定性,同样能够使连接柱4稳定转动,连接柱4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加强板8,加强板8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壳体9,壳体9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构10,且发电机构10的驱动端裸露在壳体9的外部,发电机构10包括风轮和发电机,风轮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壳体9内腔的另一侧通过加强杆11固定连接有圆柱套12,圆柱套12内套接有活塞13,活塞13可在圆柱套12内滑动,活塞13的一侧通过弹簧14与圆柱套12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活塞13的另一侧与制动轴15的一端焊接,制动轴15的另一端贯穿壳体9一侧开设的通孔且与其外部的集风罩16的一侧焊接,集风罩16呈锥形,方便增加受风面积,以及提高提高对制动轴15的推动力度,制动轴15的一端位于活塞13一侧的轴心处,且制动轴15的另一端位于集风罩16一侧的中点,此时,集风罩16受到压力并通过制动轴15推动活塞13时,能够使活塞13在圆柱套12内稳定移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支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所述保护罩(2)内套接有助力电机(3),所述助力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罩(2)的顶部且与其上方的连接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轴(5),所述限位轴(5)底部的开口内套接有滑珠(6),且两个滑珠(6)滑动连接在保护罩(2)顶部开设的环槽(7)内,所述连接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9),所述壳体(9)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构(10),且发电机构(10)的驱动端裸露在壳体(9)的外部,所述壳体(9)内腔的另一侧通过加强杆(11)固定连接有圆柱套(12),所述圆柱套(12)内套接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的一侧通过弹簧(14)与圆柱套(12)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塞(13)的另一侧与制动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动轴(15)的另一端贯穿壳体(9)一侧开设的通孔且与其外部的集风罩(1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3)的底部与L形轴(17)的顶端固定连接,且L形轴(17)的底端贯穿壳体(9)底部的滑槽(18)且延伸至其下方,且L形轴(17)的底端对应助力电机(3)的开关处,所述集风罩(16)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受风槽(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支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所述保护罩(2)内套接有助力电机(3),所述助力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罩(2)的顶部且与其上方的连接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轴(5),所述限位轴(5)底部的开口内套接有滑珠(6),且两个滑珠(6)滑动连接在保护罩(2)顶部开设的环槽(7)内,所述连接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9),所述壳体(9)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构(10),且发电机构(10)的驱动端裸露在壳体(9)的外部,所述壳体(9)内腔的另一侧通过加强杆(11)固定连接有圆柱套(12),所述圆柱套(12)内套接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的一侧通过弹簧(14)与圆柱套(12)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塞(13)的另一侧与制动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动轴(15)的另一端贯穿壳体(9)一侧开设的通孔且与其外部的集风罩(1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3)的底部与L形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波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