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07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包括成型机、第一传送带、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两个移动座,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两侧,第二横梁的结构与第一横梁的结构相同,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一螺纹杆,两个移动座分别位于第一横梁的正下方和第二横梁的正下方,两个移动座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两个移动座的底部均固定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一端均固定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的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柱。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操作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隐形边框门壳生产线上处理残缺品费时费力的缺陷,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A Forming Line for Invisible Frame Door She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visible frame door shell forming line, which comprises a forming machine, a first conveyor belt, a first cross beam, a second cross beam and two moving seats.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a second cross beam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cross beam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are provided with grooves,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two grooves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one. Threaded rod, two movable seats are located under the first and second beams, one end of the two movable seats extends to the interior of two grooves, the bottom of the two movable seats are fixed with hydraulic cylinders, one end of the two hydraulic cylinders is fixed with fixed seats, and the bottom of the two fixed seats are fixed with fixed columns.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ingenious design and simple operation, and solves th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defect of processing incomplete goods in the production line of invisible frame door and shell in the prior art,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
,尤其涉及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生产隐形边框门壳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残缺品,以往生产中都是人工进行挑选,但是由于门框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因此靠人力就会耗费较多的时间,这样就会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隐形边框门壳生产线上处理残缺品费时费力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包括成型机、第一传送带、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两个移动座,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两侧,第二横梁的结构与第一横梁的结构相同,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一螺纹杆,两个移动座分别位于第一横梁的正下方和第二横梁的正下方,两个移动座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两个移动座的底部均固定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一端均固定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的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柱,两个固定柱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第二螺纹杆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两个固定柱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螺纹杆与固定座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轴承。优选的,所述滑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移动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内部,移动板和固定板的一端均为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贯穿螺纹孔与凹槽的一侧转动连接,凹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移动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两个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外部与两个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两个第一螺纹杆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连接处均安装有第二轴承。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柱,第一横梁的正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二横梁的下方设有第三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延伸至成型机的内部,成型机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伺服电机控制按钮、两个第二伺服电机控制按钮和两个电机控制按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移动座、液压缸、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固定板和移动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快速简便的将残缺品脱离第一传送带的表面,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隐形边框门壳生产线上处理残缺品费时费力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操作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隐形边框门壳生产线上处理残缺品费时费力的缺陷,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的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成型机、第一传送带、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移动座、6固定座、7滑槽、8移动板、9固定板、10固定柱、11第一螺纹杆、12第二传送带、13第三传动带、14第二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包括成型机1、第一传送带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和两个移动座5,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两侧,第二横梁4的结构与第一横梁3的结构相同,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一螺纹杆11,两个移动座5分别位于第一横梁3的正下方和第二横梁4的正下方,两个移动座5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两个移动座5的底部均固定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一端均固定有固定座6,两个固定座6的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柱10,两个固定柱1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两个滑槽7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4,两个第二螺纹杆14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8,两个固定柱1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9。本实施例中,固定座6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二螺纹杆14的一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螺纹杆14与固定座6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轴承,滑槽7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移动板8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内部,移动板8和固定板9的一端均为弧形结构,移动座5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第一螺纹杆11的一端贯穿螺纹孔与凹槽的一侧转动连接,凹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移动座5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限位槽的内部,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两个第一螺纹杆11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外部与两个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两个第一螺纹杆11分别与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连接处均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柱,第一横梁3的正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二横梁4的下方设有第三传送带,第一传送带2的一端延伸至成型机1的内部,成型机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伺服电机控制按钮、两个第二伺服电机控制按钮和两个电机控制按钮。本实施例中,分别通过两个第一伺服电机控制按钮控制第一伺服电机转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14转动,第二螺纹杆14进而带动移动板8移动,从而对传送带2上的残缺品进行夹取,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11转动,第一螺纹杆11进而带动移动座5移动,从而将残缺品分别移动到第二传送带12或第三传送带13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包括成型机(1)、第一传送带(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和两个移动座(5),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两侧,第二横梁(4)的结构与第一横梁(3)的结构相同,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一螺纹杆(11),两个移动座(5)分别位于第一横梁(3)的正下方和第二横梁(4)的正下方,两个移动座(5)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两个移动座(5)的底部均固定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一端均固定有固定座(6),两个固定座(6)的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柱(10),两个固定柱(1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两个滑槽(7)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4),两个第二螺纹杆(14)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8),两个固定柱(1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包括成型机(1)、第一传送带(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和两个移动座(5),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两侧,第二横梁(4)的结构与第一横梁(3)的结构相同,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一螺纹杆(11),两个移动座(5)分别位于第一横梁(3)的正下方和第二横梁(4)的正下方,两个移动座(5)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内部,两个移动座(5)的底部均固定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一端均固定有固定座(6),两个固定座(6)的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柱(10),两个固定柱(1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两个滑槽(7)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4),两个第二螺纹杆(14)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8),两个固定柱(1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二螺纹杆(14)的一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螺纹杆(14)与固定座(6)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边框门壳成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许吴庭武蒋辉岳峰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精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