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起身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4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拐杖架技术领域,具体为辅助起身助行器,包括两侧的主支架,两侧的所述主支架之间通过两组横向设置的横支杆焊接,所述主支架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主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横握杆,所述主支架的上端焊接有手扶支臂,所述主支架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盘机构,通过手扶支臂、横握杆的设置,方便患者坐姿和站姿的握持作用,方便使用;通过角度调节盘机构和活动支腿的配合使用,能够调节活动支腿与主支架之间的角度,通过调节达到较好的稳定作用;通过角度调节盘机构和活动支腿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拐杖架的高度调节,从而方便患者由坐姿站起。

Auxiliary Rise Walke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rutches, in particular to auxiliary lifting walkers, including main supports on both sides. The two sides of the main supports are welded by two sets of transverse supporting rods.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in support is mounted with supporting rollers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grip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support is welded with an armrest, and the main support is welded with an armres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angle adjusting disc mechanism, which facilitates the holding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sitting posture and standing posture through the setting of arm support and horizontal grip rod, and facilitates the use of it. The angle between the active leg and the main support can be adjus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ngle adjusting disc mechanism and the movable leg,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stabilization effect by adjusting the angle adjusting disc mechanism and the movable leg. With the use of legs, it is convenient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crutches, thus facilitating patients to stand up from the sitting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起身助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拐杖架
,具体为辅助起身助行器。
技术介绍
腿有残疾和行走不方便的病人外出散步时,为了方便走路,都会随身携带拐杖使用,传统的拐杖使用时,只能通过手臂的力量支撑,才能对身体起到辅助作用,而很多行走不方便的病人,特别是中风后健康恢复时期的病人,很难用双手的手臂对身体支撑。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45095.6提供一种手推车式残疾人拐杖架,在分布的四个支腿之间连接有数个支杆,由此组合而成的拐杖架下方装有数个脚轮,组合而成的拐杖架内侧两边安装有胶体扶手。现有的拐杖架在使用时,由坐姿通过拐杖架扶着站起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患者摔倒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辅助起身助行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拐杖架在使用时,由坐姿通过拐杖架扶着站起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患者摔倒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辅助起身助行器,包括两侧的主支架,两侧的所述主支架之间通过两组横向设置的横支杆焊接,所述主支架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主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横握杆,所述主支架的上端焊接有手扶支臂,所述主支架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盘机构,所述角度调节盘机构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安装在主支架上的固定盘和位于固定盘一侧的活动转盘,所述固定盘和活动转盘之间的中心位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固定盘朝向活动转盘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半圆环限位槽,所述半圆环限位槽的中心与固定盘的圆心重合,所述半圆环限位槽的一端开设有锁止槽,所述活动转盘上横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半圆环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孔内插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固定盘和活动转盘之间,所述限位环与活动转盘之间支撑有夹紧弹簧,所述限位柱朝向固定盘的一端插接在半圆环限位槽内,所述活动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头,所述活动转盘通过安装头连接有活动支腿。优选的,所述主支架、活动支腿和横支杆均为不锈钢结构。优选的,所述主支架的底端成倾斜状,所述支撑滚轮安装在主支架的倾斜处。优选的,所述手扶支臂、横握杆和活动支腿的端部均套接有防滑软套,且防滑软套为橡胶防滑软套。优选的,所述限位柱朝向固定盘的一端嵌入有滚珠,且滚珠支撑在半圆环限位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手扶支臂、横握杆的设置,方便患者坐姿和站姿的握持作用,方便使用;2)通过角度调节盘机构和活动支腿的配合使用,能够调节活动支腿与主支架之间的角度,通过调节达到较好的稳定作用;3)通过角度调节盘机构和活动支腿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拐杖架的高度调节,从而方便患者由坐姿站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角度调节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患者坐姿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患者站姿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支架、2手扶支臂、3横握杆、4角度调节盘机构、41固定盘、42活动转盘、43半圆环限位槽、44锁止槽、45转轴、46安装孔、47限位柱、48夹紧弹簧、49安装头、5活动支腿、6横支杆、7支撑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辅助起身助行器,包括两侧的主支架1,两侧的主支架1之间通过两组横向设置的横支杆6焊接,主支架1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滚轮7,主支架1的上端设置有横握杆3,横握杆3与主支架1一体成型,主支架1的上端焊接有手扶支臂2,主支架1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盘机构4,角度调节盘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安装在主支架1上的固定盘41和位于固定盘41一侧的活动转盘42,固定盘41和活动转盘42之间的中心位置通过转轴45连接,固定盘41朝向活动转盘4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半圆环限位槽43,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中心与固定盘41的圆心重合,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一端开设有锁止槽44,活动转盘42上横向开设有安装孔46,安装孔46的位置与半圆环限位槽43的位置相对应,安装孔46内插接有限位柱47,限位柱47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固定盘41和活动转盘42之间,限位环与活动转盘42之间支撑有夹紧弹簧48,限位柱47朝向固定盘41的一端插接在半圆环限位槽43内,活动转盘4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头49,活动转盘42通过安装头49连接有活动支腿5。其中,主支架1、活动支腿5和横支杆6均为不锈钢结构,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久;主支架1的底端成倾斜状,支撑滚轮7安装在主支架1的倾斜处,使得拐杖架的稳定性较好;手扶支臂2、横握杆3和活动支腿5的端部均套接有防滑软套,且防滑软套为橡胶防滑软套,通过橡胶防滑软套的设置,使得手扶支臂2、横握杆3的手感较好,避免手部受损。使得活动支腿5与地面之间接触的摩擦力增加,提高支撑的稳定性;限位柱47朝向固定盘41的一端嵌入有滚珠,且滚珠支撑在半圆环限位槽43内,通过滚珠的设置,使得限位柱47与半圆环限位槽43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使得滚珠在半圆环限位槽43内的移动较为顺滑。由坐姿转变为站姿时:通过活动转盘42的外侧将限位柱47向外拔,使得限位柱47位于锁止槽44内的一端拔出(限位柱47预先插接在锁止槽44内),将活动转盘42通过转轴45相对固定盘41逆时针转动,使得限位柱47在半圆环限位槽43内转动到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上端,从而使得连接在49下侧的活动支腿5与主支架1之间的角度增加(如图3所示),且同时降低拐杖架整体的高度,从而患者方便扶着拐杖架站起。患者手持手扶支臂2而支撑站立起。站姿时:患者由坐姿转变为站姿,此时手持在手扶支臂2上转换为扶在横握杆3上,并将主支架1向上抬,在活动支腿5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安装头49和活动转盘42围绕转轴45而相对固定盘41顺时针转动,从而直至限位柱47在半圆环限位槽43内滑动到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下端而卡接在锁止槽44内,且在夹紧弹簧48的作用下将限位柱47紧推在锁止槽44内从而对固定盘41和活动转盘42之间锁止(如图4所示)。从而主支架1的下侧在支撑滚轮7与活动支腿5的支撑作用下而稳定,患者手持横握杆3即可通过主支架1进行辅助行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辅助起身助行器,包括两侧的主支架(1),两侧的所述主支架(1)之间通过两组横向设置的横支杆(6)焊接,所述主支架(1)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滚轮(7),所述主支架(1)的上端设置有横握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的上端焊接有手扶支臂(2),所述主支架(1)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盘机构(4),所述角度调节盘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安装在主支架(1)上的固定盘(41)和位于固定盘(41)一侧的活动转盘(42),所述固定盘(41)和活动转盘(42)之间的中心位置通过转轴(45)连接,所述固定盘(41)朝向活动转盘(4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半圆环限位槽(43),所述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中心与固定盘(41)的圆心重合,所述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一端开设有锁止槽(44),所述活动转盘(42)上横向开设有安装孔(46),所述安装孔(46)的位置与半圆环限位槽(4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孔(46)内插接有限位柱(47),所述限位柱(47)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固定盘(41)和活动转盘(42)之间,所述限位环与活动转盘(42)之间支撑有夹紧弹簧(48),所述限位柱(47)朝向固定盘(41)的一端插接在半圆环限位槽(43)内,所述活动转盘(4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头(49),所述活动转盘(42)通过安装头(49)连接有活动支腿(5)。...

【技术特征摘要】
1.辅助起身助行器,包括两侧的主支架(1),两侧的所述主支架(1)之间通过两组横向设置的横支杆(6)焊接,所述主支架(1)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滚轮(7),所述主支架(1)的上端设置有横握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的上端焊接有手扶支臂(2),所述主支架(1)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盘机构(4),所述角度调节盘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安装在主支架(1)上的固定盘(41)和位于固定盘(41)一侧的活动转盘(42),所述固定盘(41)和活动转盘(42)之间的中心位置通过转轴(45)连接,所述固定盘(41)朝向活动转盘(4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半圆环限位槽(43),所述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中心与固定盘(41)的圆心重合,所述半圆环限位槽(43)的一端开设有锁止槽(44),所述活动转盘(42)上横向开设有安装孔(46),所述安装孔(46)的位置与半圆环限位槽(4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孔(46)内插接有限位柱(47),所述限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怡
申请(专利权)人:瑞珂福上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