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545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包括:构建获得三维融合模型;构建获得就位区;构建获得孔位区;构建孔位区扣合部;构建连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及其构建获得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就位方便,无需额外暴露非手术区域,其导板就位区固定在患者上颌牙列,孔位区扣合于患侧升支,由导板中部的连接杆传递上颌牙列与升支及髁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guide plate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maxillary teeth guided by ascending branch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guide plate for guiding upper branch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maxillary teeth.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guide plate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the maxillary teeth guided ascending branch, which includes: constructing a three-dimensional fusion model; constructing an in-situ area; constructing an in-situ area; constructing an in-situ area; constructing a buckling part of the in-situ area; and constructing a connecting par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guide plate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the maxillary guided ascending branch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nd the guide plate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the maxillary guided ascending branch obtained by the construction are convenient, without additional exposure to non-surgical areas, the guide plate location area is fixed in the patient's maxillary dentition, the orifice area is fastened to the affected lateral ascending branch, and the connecting rod in the middle of the guide plate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maxillary dentition, the ascending branch and the condyle. Relative position relation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下颌骨行节段性切除后,需要进行下颌骨重建时(特别二期重建),升支及髁突已经发生移位。在术中,难以按照其原有位置进行下颌骨重建,并导致植骨后上下颌空间关系及下颌骨外形不协调,严重影响到下颌骨功能及外形的恢复。因此如何在术中将升支及髁突准确地复位并固定到原有位置,是获得良好的下颌骨功能性重建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升支及髁突原位保留的技术主要包括Luhr’s固定技术、外固定技术等。其中Luhr’s固定技术需要通过上颌骨骨面进行固定,会造成非手术区的创伤。而采用外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也面临着安装时间长、对健康骨组织造成创伤、易发生医源性骨折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基于颌骨三维模型、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构建获得三维融合模型,所述颌骨三维模型上包括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基于上颌牙外表面,构建获得就位区;基于下颌骨升支外侧表面,围绕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构建获得孔位区,所述孔位区由下颌骨升支的前缘延伸至下颌骨升支的后缘;基于下颌骨升支的下颌乙状切迹,构建孔位区扣合部;构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孔位区和就位区相连接,且位于孔位区和就位区外侧。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颌骨三维模型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三维融合模型基于至少3个基准点进行融合,所述基准点选自如尖牙、前磨牙、磨牙的牙尖、牙冠上的切缘结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就位区的厚度为2~3mm,所述孔位区的厚度为2~3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15~20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孔位区上构建贯穿孔位区的定位部。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制备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由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或由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设备执行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包括用于贴合上颌牙的就位件、用于贴合下颌骨升支外侧表面的孔位件,所述孔位件上设有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容纳口,所述容纳口自孔位件中部向下颌角方向敞开,所述孔位件的颌骨切迹侧还设有用于扣合颌骨切迹的扣合件,所述就位件和孔位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孔位件上设有贯穿所述孔位件的定位孔。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就位件紧密贴合于至少部分的上颌牙,就位件的厚度为2~3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孔位件内侧贴合面的形状与下颌骨升支外侧表面的形状相配合,孔位件的厚度为2~3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贯穿孔位件,所述孔位件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在孔位件上均匀分布,定位孔为圆柱形孔洞,直径为1.8~2.2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沿孔位件和/或就位件的外侧面延伸,按其延伸方向,所述连接件的长度为15~20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就位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孔位件靠近下颌骨升支的前缘一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直径为4~6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合件为迂回状,扣合件的厚度为2~3mm。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读取信息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维重建患者头部数据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确定下颌骨截骨范围后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融合配准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升支复位及固定导板设计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就位件2连接件3孔位件4扣合件5定位孔6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7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容纳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的构建方法,其所构建获得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可以将下颌骨微创、稳定、简易准确地恢复并固定在原有位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S1)基于颌骨三维模型、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构建获得三维融合模型,所述颌骨三维模型上包括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S2)基于上颌牙外表面,构建获得就位区;S3)基于下颌骨升支外侧表面,围绕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构建获得孔位区,所述孔位区由下颌骨升支的前缘延伸至下颌骨升支的后缘;S4)基于下颌骨升支的下颌骨乙状切迹,构建孔位区扣合部;S5)构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孔位区和就位区相连接,且位于孔位区和就位区外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包括:获取颌骨三维模型,所述颌骨三维模型上包括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所述颌骨三维模型通常可以通过CT数据导入软件后获得,具体可以是例如Medraw、mimics等软件,所述颌骨通常可以包括上颌骨、下颌骨等部位。所述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通常位于下颌骨升支的外侧,通常位于下颌骨升支外侧的中部,并可以延伸至下颌骨升支外侧的下颌角,其通常对应于下颌骨修复部位,用于将下颌骨修复部位与下颌骨保留部分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包括:获取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获取上颌牙三维模型和/或下颌牙三维模型时,通常可以将上下颌牙取模(例如,通过灌注石膏模型),扫描模型(例如,通过激光扫描),从而获得上下颌点云数据(即通过点坐标记录模型表面数据),将点云数据导入软件,转化为三角面片模型,并修复模型表面,从而生成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模型文件格式可以为STL,具体可以是例如Medraw、3-matic、Geomagic、matlab等软件。所述上颌牙三维模型包括上颌牙及其牙周组织等,所述下颌牙三维模型包括下颌牙及其牙周组织等。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包括:基于颌骨咬合位三维模型、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构建获得三维融合模型。由于颌骨咬合位三维模型通常不能够准确反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基于颌骨三维模型、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构建获得三维融合模型,所述颌骨三维模型上包括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基于上颌牙外表面,构建获得就位区;基于下颌骨升支外侧表面,围绕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构建获得孔位区,所述孔位区由下颌骨升支的前缘延伸至下颌骨升支的后缘;基于下颌骨升支的下颌乙状切迹,构建孔位区扣合部;构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孔位区和就位区相连接,且位于孔位区和就位区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颌牙引导升支复位及固定的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基于颌骨三维模型、上颌牙三维模型和下颌牙三维模型构建获得三维融合模型,所述颌骨三维模型上包括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基于上颌牙外表面,构建获得就位区;基于下颌骨升支外侧表面,围绕下颌骨升支固定区域构建获得孔位区,所述孔位区由下颌骨升支的前缘延伸至下颌骨升支的后缘;基于下颌骨升支的下颌乙状切迹,构建孔位区扣合部;构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孔位区和就位区相连接,且位于孔位区和就位区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骨三维模型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维融合模型基于至少3个基准点进行融合,所述基准点选自如尖牙、前磨牙、磨牙的牙尖、牙冠上的切缘结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就位区的厚度为2~3mm,所述孔位区的厚度为2~3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15~2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孔位区上构建贯穿孔位区的定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明明王伟汪轶平孙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