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120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洗机构,包括转轴,清洁组件和张紧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两侧,所述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洁组件底部;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橡胶环,拉绳和清洁块;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挂钩和弹性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洗机构,可适应不同直径器具,尤其是小口径器具,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优异。

A clean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ean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rotating shaft, a cleaning component and a tensioning component; the cleaning component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tension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leaning component; the clea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rod, a second support rod, a third support rod, a rubber ring, a tensioning rope and a cleaning block; the tensio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xing block, a hanging block, and a cleaning block. Hook and elastic strip. The cleaning mechanis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dapted to different diameter appliances, especially small caliber appliances, with high cleaning efficiency and excellent clean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机构
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洗机构。
技术介绍
毛刷或者海绵刷是常见的清洁工具,需手动操作清洗。由于毛刷和海绵刷是尺寸固定,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对于口径大直径大的器具,清洗劳动强度大,且清洗效果不佳。对于口径小直径大的器具,首先毛刷或者海绵刷很难插入器具,而选择小号毛刷或者海绵刷又会导致够不到器具内壁;其次刷毛或者海绵很难贴合器具内壁,通常是将手柄弯曲,弯曲后的毛刷或者海绵刷增加了操作耗力,不能上下移动,且不便控制,难以实现器具的彻底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洗机构,清洁半径可调整,适应不同直径器具,清洁组件可收放,可适应小口径器具,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优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清洗机构,包括转轴,清洁组件和张紧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两侧,所述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洁组件底部;所述转轴包括上转轴,下转轴和电机安装轴;所述电机安装轴设置于所述上转轴顶端,所述上转轴沿纵向密排圆周槽;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橡胶环,拉绳和清洁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竖直支撑杆;所述橡胶环套设于所述圆周槽内;所述拉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部,另一端由下往上缠绕于所述橡胶环上;所述清洁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外侧;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挂钩和弹性条;所述固定块设置于对称的第三支撑杆下部,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外侧,所述弹性条挂置于所述挂钩上,所述弹性条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外端下部,所述弹性条为高弹性毛毡。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夹角为45°。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块为毛刷或者海绵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清洗机构通过推动橡胶环收放拉绳,实现清洁组件收缩和张开,可满足不同直径器具的清洗要求,尤其适用于清洗工具难以插入的小口径器具;本技术清洗机构上转轴设置圆周槽,实现橡胶环的位置固定,以及清洁组件的张开程度固定控制。本技术清洗机构设置张紧组件,一方面在拉绳松弛时拉动张开状态的清洁组件收回,另一方面在清洗机构旋转清洗时吸收清洁组件的离心力,确保清洁组件旋转的稳定性。本技术清洗机构设置弹性条为高弹性毛毡,在清洁块清洗圆柱器具内壁的同时清洗圆柱器具底部;本技术清洗机构设置清洁块与第二支撑杆安装夹角为45°,可实现圆柱器具内壁和底部接缝处的彻底清洁;与高弹性毛毡结合起来,清洁覆盖区域更广,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清洗机构收缩状态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清洗机构半张开状态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清洗机构全张开状态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清洗机构橡胶环和拉绳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清洗机构,包括转轴1,清洁组件2和张紧组件3。所述清洁组件2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1两侧,所述张紧组件3设置于所述清洁组件2底部。所述转轴1包括上转轴11,下转轴12和电机安装轴14;所述电机安装轴14设置于所述上转轴11顶端,所述上转轴11沿纵向密排圆周槽13。所述清洁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3,橡胶环25,拉绳24和清洁块26。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12上,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下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23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杆2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1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3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为竖直支撑杆。所述橡胶环25套设于所述圆周槽13内;所述拉绳24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部,另一端由下往上缠绕于所述橡胶环25上。向下推动所述橡胶环25,所述拉绳24逐渐收紧;向上推动所述橡胶环25,所述拉绳24逐渐松弛。所述清洁块26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外侧。所述张紧组件3包括固定块31,挂钩32和弹性条33。所述固定块31设置于对称的第三支撑杆23下部,所述挂钩32设置于所述固定块31外侧,所述弹性条33挂置于所述挂钩32上,所述弹性条33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使用过程:将收缩状态的清洗机构插入至待清洗圆柱器具内,上转轴11伸出待清洗圆柱器具上部,根据圆柱器具内径调整清洁组件2的张开程度。从圆周槽13内向外向下推动橡胶环25,拉绳24逐渐缠绕于橡胶环25上,拉绳24逐渐收紧,拉动清洁组件2逐渐张开至清洁块26贴紧圆柱器具内壁,于此同时,弹性条33逐渐被拉长张紧。清洁组件2达到预期张开程度后将橡胶环25推入对应位置的圆周槽13内,随即开启电机,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关闭电机,从圆周槽13内向外向上推动橡胶环25,缠绕于橡胶环25上的拉绳24逐渐松开,拉绳24逐渐松弛,在弹性条33的拉动下清洁组件2逐渐收回至收缩状态。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定块3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3外端下部,所述弹性条33为高弹性毛毡,高弹性毛毡兼具弹力拉紧和清洗的作用,在清洁块26清洗圆柱器具内壁的同时清洗圆柱器具底部。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清洁块26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安装夹角为45°,可实现圆柱器具内壁和底部接缝处的彻底清洁;与高弹性毛毡结合起来,清洁覆盖区域更广,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好。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清洁块26为毛刷或者海绵块。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清洁组件和张紧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两侧,所述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洁组件底部;所述转轴包括上转轴,下转轴和电机安装轴;所述电机安装轴设置于所述上转轴顶端,所述上转轴沿纵向密排圆周槽;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橡胶环,拉绳和清洁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竖直支撑杆;所述橡胶环套设于所述圆周槽内;所述拉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部,另一端由下往上缠绕于所述橡胶环上;所述清洁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外侧;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挂钩和弹性条;所述固定块设置于对称的第三支撑杆下部,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外侧,所述弹性条挂置于所述挂钩上,所述弹性条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清洁组件和张紧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两侧,所述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洁组件底部;所述转轴包括上转轴,下转轴和电机安装轴;所述电机安装轴设置于所述上转轴顶端,所述上转轴沿纵向密排圆周槽;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橡胶环,拉绳和清洁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上,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竖直支撑杆;所述橡胶环套设于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诺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