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05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包括罐体,罐体右端下部位置固定风机,风机下端固定进风管,进风管安装在罐体右端且延伸至罐体内部,进风管上端安装下连管,下连管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折线管,两个折线管对称焊接在上连管左右两端,上连管安装在罐体内部且延伸至罐体上端,上连管环形外端均匀焊接至少两个扇叶,至少两个扇叶均设在中空圆筒内部,上连管安装在中空圆筒下端,所述上连管上端贯穿中空圆筒并通过旋转接头二与弯折管左下端进行安装,所述中空圆筒右端后部位置固定弯折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进行风冷降温,使用效果好。

A New Type of Synthetic Tan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synthetic tank,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a fixed fan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tank body, a fixed air intake pip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an body, an air intake pipe install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tank body and extended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tank body, a lower connecting pipe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two folded pipes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ipe, two folded pipes symmetrically weld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installed in the tank. Inside and extending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tank body, the annular outer end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is uniformly welded with at least two fan blades. At least two fan blades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hollow cylinder, and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is instal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hollow cylinder.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runs through the hollow cylinder and is installed with the left lower end of the bending pipe through the rotating joint 2. The right back part of the hollow cylinder is fixed with a bending pip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air cooling can be carried out while mixing, and the use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合成罐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属于合成罐

技术介绍
现在所使用的合成反应罐均为较传统的立式搅拌式反应罐,在生产过程中,降温是靠不断地向夹层中通入冷水来完成的,由于夹层空间换热面积相对较小,致使降温速度慢;反应时是靠搅拌将料液进行混匀,混合不均匀。因此合成的化合物的产量低、能耗高、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合成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进行风冷降温,使用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右端下部位置固定风机,所述风机下端固定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安装在罐体右端且延伸至罐体内部,所述进风管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一安装下连管,所述下连管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折线管,两个所述折线管环形外端上均焊接至少两个搅拌桨,所述下连管、折线管以及搅拌桨均设在罐体内部,两个所述折线管对称焊接在上连管左右两端,所述上连管安装在下连管上侧,所述上连管安装在罐体内部且延伸至罐体上端,所述罐体上端通过轴承一与上连管相连接,所述上连管环形外端均匀焊接至少两个扇叶,至少两个所述扇叶均设在中空圆筒内部,所述上连管安装在中空圆筒下端,所述中空圆筒上侧设有弯折管,所述上连管上端贯穿中空圆筒并通过旋转接头二与弯折管左下端进行安装,所述中空圆筒右端后部位置固定弯折管。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端右部位置焊接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上端通过螺纹安装密封塞。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下端均匀固定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下端均安装万向刹车轮。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下端中心位置安装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开关阀。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下端对称固定两个立杆,两个所述立杆对称安装在上连管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下端以及上端均通过轴承二与上连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左端中间位置安装固定出气管。进一步地,所述弯折管下端固定竖杆,且竖杆固定在罐体上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合成罐,本技术因增加罐体、风机、进风管、下连管、折线管、上连管、扇叶、中空圆筒以及弯折管,该设计将风机工作产生的气流沿着进风管输送到下连管内部,然后空气沿着折线管流动到上连管内部,然后从弯折管中进入到中空圆筒中,流动的空气推动扇叶转动,从而带动上连管转动,上连管转动带动两个折线管转动,实现了搅拌功能,同时从折线管中连续流动的空气可与罐体内部的物料进行热量交换,将物料的热量带出,实现对物料进行降温,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进行风冷降温,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合成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合成罐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合成罐中上连管、扇叶以及中空圆筒的组装图;图中:1-罐体、2-风机、3-进风管、4-下连管、5-折线管、6-上连管、7-扇叶、8-中空圆筒、9-弯折管、11-密封塞、12-加料管、13-支撑杆、14-万向刹车轮、15-出料管、16-开关阀、17-轴承一、31-旋转接头一、51-搅拌桨、81-立杆、82-轴承二、83-出气管、91-旋转接头二、92-竖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包括罐体1,罐体1右端下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风机2,风机2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进风管3,进风管3安装在罐体1右端且延伸至罐体1内部,进风管3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一31安装下连管4,下连管4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折线管5,两个折线管5环形外端上均焊接至少两个搅拌桨51,搅拌桨51的设计提高了搅拌效果,下连管4、折线管5以及搅拌桨51均设在罐体1内部,两个折线管5对称焊接在上连管6左右两端,上连管6安装在下连管4上侧,上连管6安装在罐体1内部且延伸至罐体1上端,罐体1上端通过轴承一17与上连管6相连接,上连管6环形外端均匀焊接至少两个扇叶7,至少两个扇叶7均设在中空圆筒8内部,上连管6安装在中空圆筒8下端,中空圆筒8上侧设有弯折管9,上连管6上端贯穿中空圆筒8并通过旋转接头二91与弯折管9左下端进行安装,中空圆筒8右端后部位置固定弯折管9,人员启动风机2,风机2工作带动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沿着进风管3进入到下连管4中,然后从下连管4中进入到折线管5中,然后空气沿着折线管5流动到上连管6内部,然后从上连管6中进入到弯折管9中,然后从弯折管9中进入到中空圆筒8中,流动的空气推动扇叶7转动,扇叶7转动带动上连管6转动,上连管6转动带动两个折线管5转动,两个折线管5转动实现了搅拌功能,同时从折线管5中连续流动的空气可与罐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热量交换,将物料的热量带出,实现对物料进行降温,通过单一的风机2同时实现了降温以及搅拌两种功能,增加了功能性,使用效果好,因风机2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就不做进一步赘述。罐体1上端右部位置焊接加料管12,加料管12上端通过螺纹安装密封塞11,人员转动密封塞11,由于密封塞11通过螺纹与加料管12相连接,故密封塞11转动同时向上移动,实现将密封塞11与加料管12进行分离,然后通过加料管12将物料加入到罐体1内部。罐体1下端均匀固定四个支撑杆13,四个支撑杆13下端均安装万向刹车轮14,万向刹车轮14的设计便于将本技术移动到合适位置,提高了移动的便捷性。罐体1下端中心位置安装出料管15,出料管15上设有开关阀16,物料合成完成后,人员打开开关阀16,罐体1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管15排出。中空圆筒8下端对称固定两个立杆81,两个立杆81对称安装在上连管6左右两侧,两个立杆81便于对中空圆筒8进行支撑。中空圆筒8下端以及上端均通过轴承二82与上连管6相连接,轴承二82的设计便于上连管6的转动。中空圆筒8左端中间位置安装固定出气管83,中空圆筒8内部的气体从出气管83排出。弯折管9下端固定竖杆92,且竖杆92固定在罐体1上端,竖杆92的设计便于对弯折管9进行支撑。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右端下部位置固定风机(2),所述风机(2)下端固定进风管(3),所述进风管(3)安装在罐体(1)右端且延伸至罐体(1)内部,所述进风管(3)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一(31)安装下连管(4),所述下连管(4)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折线管(5),两个所述折线管(5)环形外端上均焊接至少两个搅拌桨(51),所述下连管(4)、折线管(5)以及搅拌桨(51)均设在罐体(1)内部,两个所述折线管(5)对称焊接在上连管(6)左右两端,所述上连管(6)安装在下连管(4)上侧,所述上连管(6)安装在罐体(1)内部且延伸至罐体(1)上端,所述罐体(1)上端通过轴承一(17)与上连管(6)相连接,所述上连管(6)环形外端均匀焊接至少两个扇叶(7),至少两个所述扇叶(7)均设在中空圆筒(8)内部,所述上连管(6)安装在中空圆筒(8)下端,所述中空圆筒(8)上侧设有弯折管(9),所述上连管(6)上端贯穿中空圆筒(8)并通过旋转接头二(91)与弯折管(9)左下端进行安装,所述中空圆筒(8)右端后部位置固定弯折管(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合成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右端下部位置固定风机(2),所述风机(2)下端固定进风管(3),所述进风管(3)安装在罐体(1)右端且延伸至罐体(1)内部,所述进风管(3)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一(31)安装下连管(4),所述下连管(4)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折线管(5),两个所述折线管(5)环形外端上均焊接至少两个搅拌桨(51),所述下连管(4)、折线管(5)以及搅拌桨(51)均设在罐体(1)内部,两个所述折线管(5)对称焊接在上连管(6)左右两端,所述上连管(6)安装在下连管(4)上侧,所述上连管(6)安装在罐体(1)内部且延伸至罐体(1)上端,所述罐体(1)上端通过轴承一(17)与上连管(6)相连接,所述上连管(6)环形外端均匀焊接至少两个扇叶(7),至少两个所述扇叶(7)均设在中空圆筒(8)内部,所述上连管(6)安装在中空圆筒(8)下端,所述中空圆筒(8)上侧设有弯折管(9),所述上连管(6)上端贯穿中空圆筒(8)并通过旋转接头二(91)与弯折管(9)左下端进行安装,所述中空圆筒(8)右端后部位置固定弯折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尾博英
申请(专利权)人:森田新能源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