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05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液体物料进料口和固体物料进料口,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釜体的底部还固定有支撑脚,釜体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釜体内腔的顶部设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内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第一搅拌轴的右端套置有进料搅拌架,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搅拌轴上固定有两层第一搅拌叶,第三搅拌轴上固定有刮料框,所述刮料框两竖边的内侧分别相对固定有三层第二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固体物料分散均匀,固体物料进料快,搅拌混合效果好,反应充分的优点。

A Reactor for Solid-liquid Mixture Rea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lid-liquid mixture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The top of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material inlet port and a solid material inlet port.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a supporting foot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and a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kettle body. The top of the kettle body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barrel, and the first stirr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feeding barrel.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stirr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stirring blade,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stirring shaft is sleeved with a feeding stirring stand, and the reac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tirring shaft and a third stirring shaft.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stirring shaft and the third stirring shaft is opposite. The second stirring shaft is fixed with two layers of the first stirring blade, and the third stirring shaft is fixed with a scrapering frame, and the scrapering frame is fixed in The side is relatively fixed with three layers of second stirring blad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uniform dispersion of solid materials, fast feeding of solid materials, good mixing effect and sufficient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物料反应釜
,特别涉及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
技术介绍
传统的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均通过进料口直接加入固体物料,而固体物料在存放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较大的块,这些较大的块状物料直接加入到釜体内,会导致物料混合不均匀,影响固液物料的反应效果,而且,传统的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固体物料在进料时,往往会出现拥堵的情况,影响进料效率,另外,传统的反应釜无法使釜内物料之间充分接触,对物料的搅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本技术具有对固体物料分散均匀,固体物料进料快,搅拌混合效果好,反应充分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液体物料进料口和固体物料进料口,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釜体的底部还固定有支撑脚,釜体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釜体内腔的顶部设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一端固定在釜体的一内侧壁上,进料筒另一端的底侧设有下料口,所述进料筒内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贯穿釜体侧壁并与设置在釜体外侧壁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固体物料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筒的顶侧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第一搅拌轴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套置有进料搅拌架,所述进料搅拌架与固体物料进料口的出口对应。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均沿釜体的中心线设置,且第二搅拌轴与第三搅拌轴上下分布,所述第二搅拌轴的顶端贯穿釜体的顶部并与固定在釜体顶部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第三搅拌轴的底端贯穿釜体的底部并与固定在釜体底部的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搅拌轴上固定有两层第一搅拌叶,第三搅拌轴上固定有呈矩形的刮料框,所述刮料框底边的中部与第三搅拌轴固连,刮料框顶边的中部通过轴套与第二搅拌轴转动连接,刮料框两竖边的内侧分别相对固定有三层第二搅拌叶,且所述的两层第一搅拌叶分别设置在相邻两层所述第二搅拌叶之间,所述第一搅拌叶的表面和第二搅拌叶的表面均设有若干均布的导料孔。上述结构中,通过固体物料进料口加入固体物料,第一搅拌轴上的螺旋搅拌叶和进料搅拌架搅动,进料搅拌架首先将大块的固体物料打散,然后螺旋搅拌叶对固体物料进行剪切,促使固体物料在进料筒内均匀分布,进一步将固体物料打散,改善拥堵情况,促进送料,使固体物料呈均匀分散的均一颗粒状进入到反应釜内,提高固体物料与液体物料的混合效果;在釜体内设置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分别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对釜体中的物料进行两个方向的同时搅拌,可有效防止物料在单一方向搅拌时产生环流现象,提高物料搅拌混合质量,便于反应的高效进行,提高产物质量;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表面设置若干均布的导料孔,方便釜内物料通过;第三搅拌轴上固定的刮料框,可将黏附在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刮下,便于物料充分混合的同时也利于完全排料,提高产物的利用率,防止物料的浪费。优选的,所述进料搅拌架包括固定套置在第一搅拌轴上的环形主板体,所述环形主板体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多个连接杆。进料搅拌架上的搅拌叶采用两个支撑杆的设置,并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方便固体物料进入进料筒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固体物料中的大块打散,提高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的混合效果。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所述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均呈螺旋设置且并排焊接在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所述釜体外侧壁的上端固定有蒸汽进口,釜体外侧壁的下端固定有蒸汽出口,釜体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与所述电热管连接的电源接头。采用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两种加热方式配合加热,能够快速高效地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通常情况只开启蒸汽加热管对物料进行加热,当温度上升缓慢或者温度不达标时,就开启电热管进行辅助加热,效果加倍,另外,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都在反应釜釜体内螺旋设置,能对釜体内的物料均匀加热,保证受热均匀。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夹套,所述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均设置在所述夹套内。在釜体的内侧壁上设置夹套,将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设置在夹套内,夹套的设置可以防止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遭到物料的损坏。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釜体的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釜内物料的温度。优选的,所述液体物料进料口的下端连接有液体物料进料装置,所述液体物料进料装置包括与液体物料进料口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底端设有喷淋盘,所述喷淋盘下表面均布有若干喷嘴。利用喷淋盘下表面均布的喷嘴扩大液体物料的下落面积,便于和固体物料快速进行混合,提高混合速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固体物料进料口加入固体物料,第一搅拌轴上的螺旋搅拌叶和进料搅拌架搅动,进料搅拌架首先将大块的固体物料打散,然后螺旋搅拌叶对固体物料进行剪切,促使固体物料在进料筒内均匀分布,进一步将固体物料打散,改善拥堵情况,促进送料,使固体物料呈均匀分散的均一颗粒状进入到反应釜内,提高固体物料与液体物料的混合效果;2、在釜体内设置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分别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对釜体中的物料进行两个方向的同时搅拌,可有效防止物料在单一方向搅拌时产生环流现象,提高物料搅拌混合质量,便于反应的高效进行,提高产物质量;3、第三搅拌轴上固定的刮料框,可将黏附在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刮下,便于物料充分混合的同时也利于完全排料,提高产物的利用率,防止物料的浪费;4、进料搅拌架上的搅拌叶采用两个支撑杆的设置,并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方便固体物料进入进料筒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固体物料中的大块打散,提高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的混合效果;5、采用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两种加热方式配合加热,能够快速高效地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通常情况只开启蒸汽加热管对物料进行加热,当温度上升缓慢或者温度不达标时,就开启电热管进行辅助加热,效果加倍,另外,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都在反应釜釜体内螺旋设置,能对釜体内的物料均匀加热,保证受热均匀;6、在釜体的内侧壁上设置夹套,将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设置在夹套内,夹套的设置可以防止蒸汽加热管和电热管遭到物料的损坏;7、利用喷淋盘下表面均布的喷嘴扩大液体物料的下落面积,便于和固体物料快速进行混合,提高混合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进料搅拌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二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三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液体物料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釜体;2、液体物料进料口;3、固体物料进料口;4、出料口;5、支撑脚;6、加热装置;7、进料筒;8、下料口;9、第一搅拌轴;10、第一电机;11、螺旋搅拌叶;12、进料搅拌架;13、第二搅拌轴;14、第三搅拌轴;15、第二电机;16、第三电机;17、第一搅拌叶;18、刮料框;19、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液体物料进料口和固体物料进料口,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釜体的底部还固定有支撑脚,釜体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腔的顶部设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一端固定在釜体的一内侧壁上,进料筒另一端的底侧设有下料口,所述进料筒内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贯穿釜体侧壁并与设置在釜体外侧壁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固体物料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筒的顶侧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第一搅拌轴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套置有进料搅拌架,所述进料搅拌架与固体物料进料口的出口对应;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均沿釜体的中心线设置,且第二搅拌轴与第三搅拌轴上下分布,所述第二搅拌轴的顶端贯穿釜体的顶部并与固定在釜体顶部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第三搅拌轴的底端贯穿釜体的底部并与固定在釜体底部的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搅拌轴上固定有两层第一搅拌叶,第三搅拌轴上固定有呈矩形的刮料框,所述刮料框底边的中部与第三搅拌轴固连,刮料框顶边的中部通过轴套与第二搅拌轴转动连接,刮料框两竖边的内侧分别相对固定有三层第二搅拌叶,且所述的两层第一搅拌叶分别设置在相邻两层所述第二搅拌叶之间,所述第一搅拌叶的表面和第二搅拌叶的表面均设有若干均布的导料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混合物料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液体物料进料口和固体物料进料口,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釜体的底部还固定有支撑脚,釜体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腔的顶部设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一端固定在釜体的一内侧壁上,进料筒另一端的底侧设有下料口,所述进料筒内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贯穿釜体侧壁并与设置在釜体外侧壁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固体物料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筒的顶侧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第一搅拌轴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套置有进料搅拌架,所述进料搅拌架与固体物料进料口的出口对应;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均沿釜体的中心线设置,且第二搅拌轴与第三搅拌轴上下分布,所述第二搅拌轴的顶端贯穿釜体的顶部并与固定在釜体顶部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第三搅拌轴的底端贯穿釜体的底部并与固定在釜体底部的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搅拌轴上固定有两层第一搅拌叶,第三搅拌轴上固定有呈矩形的刮料框,所述刮料框底边的中部与第三搅拌轴固连,刮料框顶边的中部通过轴套与第二搅拌轴转动连接,刮料框两竖边的内侧分别相对固定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何建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基业长青鑫源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