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晓虎专利>正文

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97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应用在血管外科器械领域,包括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由后至前沿轴向开设有主通道,管体表面设有通向主通道的接头,管体前端与主通道上下两侧之间各开设有一根逆流通道;逆流通道外侧开设有若干溢出孔;溢出孔沿背离管体前端方向倾斜设置;主通道内还设有可沿其内壁做活塞运动的推杆机构;管体前端在溢出孔前方还连接设有呈沙坡凸起状的顶撑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综合实现:1、造影剂在血管中能够逆流,具有较佳的逆流射程及覆盖面,扩大管体后部造影覆盖区域,提升造影效果;2、在血管较窄处,造影剂也能顺利的喷出,且过程安全可靠。

A good angiographic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giographic catheter with good angiographic effect, which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vascular surg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a tube body with front end closed back end opening. The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passage from back to front axes, a joint leading to the main passag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tube body, and a reverse pass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of the tube body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main passage. Several overflow holes; the overflow holes are inclined along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pipe body; a push rod mechanism for piston movement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channel is also provided;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pipe body is also connected with a top support platform in the shape of a sand slope bulge in front of the overflow ho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mprehensively realize: 1. The contrast agent can counterflow in the blood vessel, has better counter-flow range and coverage, enlarges the coverage area of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tube for angiography, and improves the angiographic effect; 2. In the narrow part of the blood vessel, the contrast agent can also be ejected smoothly, and the process is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
本技术属于血管外科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造影导管是现代血管造影必不可少的耗材,其主要作用为能够把造影剂顺利的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在临床应用中,现有造影导管主要存在两个影响造影效果的问题:1、造影导管通常采用顺着血流的方向插管并沿着导丝进入到病变部位,然后再注入造影剂。但是造影剂从管体流出后会顺着血流方向往前扩散,这就会导致管体后面的部位缺少造影剂,影响管体后面的病变部位造影效果,从而给下一步的介入治疗带来了困难。2、在血管壁变窄或堵塞的地方,由于受到血管壁等的阻挡,造影剂不易喷出,影响造影效果。为解决第一个问题,专利CN20617618U公开了一种血管内造影管,其通过侧腔和侧孔使造影剂造于主腔溢出,存在的问题为:造影剂由侧孔自然垂直溢出,无法逆流,仅能覆盖侧孔所在区域,且无外部压力驱动,因此后部造影覆盖区域小,造影效果不佳。为解决第二个问题,专利CN205672331U公开了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导管,其通过一根导线牵引设置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导头,用于顶开血管较窄处,使造影剂喷出,存在的问题为:导线牵引导头的模式,十分不可靠,若导线断裂,则有导头落入血管内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综合现有技术及已有专利的缺陷,综合实现:1、造影剂在血管中能够逆流,具有较佳的逆流射程及覆盖面,扩大管体后部造影覆盖区域,提升造影效果;2、在血管较窄处,造影剂也能顺利的喷出,且过程安全可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由后至前沿轴向开设有主通道,管体表面设有通向主通道的接头,管体前端与主通道上下两侧之间各开设有一根逆流通道;所述逆流通道一侧与主通道接通,另一端封堵于管体内,且逆流通道外侧开设有若干溢出孔;所述溢出孔沿背离管体前端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通道内还设有可沿其内壁做活塞运动的推杆机构;所述管体前端在溢出孔前方还连接设有呈沙坡凸起状的顶撑台;所述顶撑台由仿生水凝胶制成,包括一体成型的ab段和bc段;所述bc段相对ab段更靠近管体前端,且沿管体轴向长度至少是ab段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推杆机构包括顺次连为一体的推杆、活塞和推头;所述活塞与主通道内腔无缝贴合;所述推头的型面与主通道前端的型面匹配。优选的,所述活塞和推头均由医用硅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管体前端外侧为圆台结构。优选的,所述仿生水凝胶由凯芙拉纳米纤维和聚乙烯醇混合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造影剂在血管中能够沿逆流通道逆流并通过溢出孔射出,具有较佳的逆流射程及覆盖面,扩大管体后部造影覆盖区域,提升造影效果。2、在血管较窄处,在顶撑台的作用下,造影剂也能顺利的喷出,且过程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管体1、主通道2、接头3、逆流通道4、溢出孔5、顶撑台6、推杆7、活塞8、推头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管体1,所述管体1由后至前沿轴向开设有主通道2,管体1表面设有通向主通道2的接头3,管体1前端与主通道2上下两侧之间各开设有一根逆流通道4;所述逆流通道4一侧与主通道2接通,另一端封堵于管体1内,且逆流通道4外侧开设有若干溢出孔5;所述溢出孔5沿背离管体1前端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通道2内还设有可沿其内壁做活塞运动的推杆机构;所述管体1前端在溢出孔5前方还连接设有呈沙坡凸起状的顶撑台6;所述顶撑台6由仿生水凝胶制成,包括一体成型的ab段和bc段;所述bc段相对ab段更靠近管体1前端,且沿管体1轴向长度至少是ab段的两倍。使用时,先将管体1前端插入血管指定位置,深度至图示中“插入血管位置线”即可。然后由接头3加入适量造影剂,最后推动推杆机构,使其沿主通道2往管体1前端方向运动,挤压造影剂流向逆流通道4,并由溢出孔5流出至管体1后端血管内,形成后端的造影区域。且因为溢出孔5沿背离管体1前端方向倾斜设置,因此相对无角度开设的溢出孔,本实施例在推杆机构的压力作用下,造影剂能倾斜向后射出更远的距离,覆盖更远的范围,更好的提升造影效果。最后,逆流的造影剂在达到最远逆向距离后,在血管正向流动的作用下,也将回归于正向流动,实现正向血管造影区域的覆盖。本申请未直接将造影导管完全逆向插入血管内的原因是:逆向所需的造影区域,通常只需求距离“插入血管位置线”1~5cm即可,顺着血液流向的才是造影的主体,其需求覆盖所需的绝大部分区域。若完全逆向,少了管体1前端封闭的压力缓存,则造影剂会逆向喷射更远,整个造影过程就本末倒置了。相对完全顺向或完全逆向,本申请为一种折中实现目的的方案。同时,当在血管较窄处时,呈沙坡凸起状的顶撑台6,由于是仿生水凝胶制成,可轻柔将血管较窄处顶开,为其后方的溢出孔5支撑出喷射空间,保证造影剂的顺利的喷出,提升造影效果,整个过程也安全可靠。对于bc段沿管体1轴向长度至少是ab段的两倍,其主要是为保证bc段先行进入血管的坡长足够长,因此bc段坡度更为平缓,进入血管过程也更为顺畅;而ab段坡度相对更抖,坡长相对更短,是为尽量少占用顶撑台6顶起血管后与溢出孔5之间的空间,预留更多空间给溢出孔5用以造影剂顺利喷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推杆机构包括顺次连为一体的推杆7、活塞8和推头9;所述活塞8与主通道2内腔无缝贴合,保证活塞运动过程不漏气,提升推进效果;推头9的型面与主通道2前端的型面匹配,保证存在于内腔的造影剂能更多的被挤压而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活塞8和推头9均由医用硅胶材料制成,保证密封性的同时,对患者的血液更加友好。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管体1前端外侧为圆台结构,其既能保证管体1前端深入血管的过程无伤,也能保证管体1前端最小直径处能伸入血管更深处,进行更广泛的造影剂注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仿生水凝胶由凯芙拉纳米纤维和聚乙烯醇混合制成,具相关资料记载,由凯芙拉纳米纤维和聚乙烯醇混合制成仿生水凝胶因具有极好的刚度和韧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人造软骨之中。此处将其作为顶撑台6的主体材料,在顶撑台6顶起较窄血管处时,也不会划伤或是顶伤血管。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由后至前沿轴向开设有主通道,管体表面设有通向主通道的接头,管体前端与主通道上下两侧之间各开设有一根逆流通道;所述逆流通道一侧与主通道接通,另一端封堵于管体内,且逆流通道外侧开设有若干溢出孔;所述溢出孔沿背离管体前端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通道内还设有可沿其内壁做活塞运动的推杆机构;所述管体前端在溢出孔前方还连接设有呈沙坡凸起状的顶撑台;所述顶撑台由仿生水凝胶制成,包括一体成型的ab段和bc段;所述bc段相对ab段更靠近管体前端,且沿管体轴向长度至少是ab段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影效果好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由后至前沿轴向开设有主通道,管体表面设有通向主通道的接头,管体前端与主通道上下两侧之间各开设有一根逆流通道;所述逆流通道一侧与主通道接通,另一端封堵于管体内,且逆流通道外侧开设有若干溢出孔;所述溢出孔沿背离管体前端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通道内还设有可沿其内壁做活塞运动的推杆机构;所述管体前端在溢出孔前方还连接设有呈沙坡凸起状的顶撑台;所述顶撑台由仿生水凝胶制成,包括一体成型的ab段和bc段;所述bc段相对ab段更靠近管体前端,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虎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杨晓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