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95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3:31
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有效的解决了幼儿患者输液时易动和易抓挠,家属看护压力大,医务工作者工作不便的问题,其包括枕体,枕体包括肩颈支撑部、头部支撑部和固定部,枕体底面设有气囊,气囊为长方体结构,枕体上方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部内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槽,每个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支撑杆,支撑杆与滑槽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每个支撑杆的左端与同侧的固定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不仅保证了幼儿患者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减轻了看护者的看护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更加高效率的工作。

A Pediatric Nursing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illow for pediatric nursing,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easy movement and scratch of infant patients during infusion, high pressure of family care and inconvenience of medical workers. The pillow body comprises a pillow body, which comprises shoulder-neck support part, head support part and fixing part, an airbag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low body, a rectangular structure of the airbag, and two sliding fixing blocks at the top of the pillow body. There are two sliding grooves in the fixed part. Each groove has a sliding support rod. A spring is fixed between the support rod and the sliding groove, and the left end of each support rod is fixed with the end of the fixing block on the same 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vel structure, ingenious conception,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not only guarantees the stability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infant patients, reduces the care pressure of caregivers, but also benefits medical workers to work more effic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
技术介绍
在医院当中,儿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较低,抵抗疾病的能力薄弱,因而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和感染,产生各类疾病,在儿科疾病的治疗当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配合,才能更好的保证患儿的安全。尤其是在输液时,幼儿的静脉较小,不易在手足部位找到静脉血管,需要在头部进行输液,而且幼儿时期的患者天性好动,尤其在输液时,幼儿患者更加容易烦躁和哭泣,从而容易对头部穿刺部位进行抓挠,影响治疗效果,不仅给患者家属增加了看护压力,也不利于护理工作者开展工作。因此,研究如何保证幼儿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减轻患者家属的看护压力,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有效的解决了幼儿患者输液时易动和易抓挠,家属看护压力大,医务工作者工作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枕体,枕体包括肩颈支撑部、头部支撑部和固定部,枕体底面设有气囊,气囊为长方体结构,枕体上方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部内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槽,每个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支撑杆,支撑杆与滑槽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每个支撑杆的左端与同侧的固定块的端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侧面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内用卷簧铰接有转轴,卷簧套装在转轴上,卷簧的一端与固定轴的内壁固定连接,卷簧的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上固定套装有V型杆;所述枕体的右侧设有多个可与V型杆配合的限位块,V型杆和限位块配合构成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气囊的右端设有充气囊,充气囊与气囊间设有气管,气管两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囊固定连接,气管上依次设有单向阀和排气阀。优选的,所述枕体的头部支撑部上设有透气孔。优选的,所述两个固定块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耳槽,两个耳槽相互对应,每个固定块的外部套装有可拆卸的弹性套件。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在滑槽内的滑动端为T型。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不仅保证了幼儿患者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减轻了看护者的看护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更加高效率的工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杆滑动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囊和充气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枕体1,枕体1包括肩颈支撑部2、头部支撑部3和固定部4,肩颈支撑部2和头部支撑部3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材料,固定部4由硬度较大的塑料材质制成,固定部4的上表面粘贴有弹性材料,为了实现枕体1高度的调节,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枕体1底面设有气囊5,气囊5为长方体结构,为了实现对幼儿患者头部的固定和防止幼儿患者对头部的抓挠,枕体1上方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块7,两个固定块7相互配合形成对头部的固定和防护,另外可根据不同情况调节两固定块7间的距离;为了便于调节两固定块7间的距离,所述固定部4内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槽11,每个滑槽11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支撑杆6,支撑杆6用来支撑固定块7,同时带动固定块7滑动,支撑杆6与滑槽11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可协助使用者将支撑杆6快速复位,每个支撑杆6的左端与同侧的固定块7的端部固定连接,使用者通过控制支撑杆6的滑动来调节固定块7。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和图3给出,为了实现对支撑杆6的限位和固定,所述支撑杆6的侧面设有固定轴17,固定轴17起固定支撑的作用,固定轴17内用卷簧18铰接有转轴19,卷簧18套装在转轴19上,卷簧18的一端与固定轴17的内壁固定连接,卷簧18的另一端与转轴19固定连接,当转轴19转动时,卷簧18的卷力变大,在自然状态下,转轴19在卷簧18的作用下复位,转轴19上固定套装有V型杆16,V型杆16随转轴19一起转动;所述枕体1的右侧设有多个可与V型杆16配合的限位块20,V型杆16和限位块20配合构成限位结构,V型杆16一端与限位块20配合进行限位,当固定块7向中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时,由于卷簧18的作用,V型杆16与限位块20相互配合构成自动限位结构,当固定块7间的距离过小时,按压V型杆16的按压端,解除按压杆与限位块20的限位结构。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和图4给出,为了便于气囊5的充气和排气,所述气囊5的右端设有充气囊13,充气囊13与气囊5间设有气管,气管两端分别与气囊5和充气囊13固定连接,气管上依次设有单向阀15和排气阀14,当枕体1的高度较低时,可通过充气囊13对气囊5进行充气,充气量的多少便于控制,当枕体1高度较高时,可通过排气阀14将气囊5内的气体排出。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透气效果,所述枕体1的头部支撑部3上设有透气孔9,保证了幼儿在俯卧位时仍能够保持呼吸通畅。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4给出,为了防止耳部压疮,所述两个固定块7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耳槽8,两个耳槽8相互对应,每个固定块7的外部套装有可拆卸的弹性套件21,弹性套件21可由弹性塑料或者海绵体等制成,弹性套件21套装在固定块7上可防止碰伤,提高了舒适性。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为了防止支撑杆6从滑槽11内滑出,所述支撑杆6在滑槽11内的滑动端为T型,提高了支撑杆6滑动时的稳定性。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枕体1的右侧设有防噪音的耳塞12,当周围环境嘈杂时,可戴上耳塞12提高睡眠质量。本技术使用时,先将枕头平方在床上,然后根据幼儿患者的情况,通过气囊5调节枕体1的高度,然后再通过滑动支撑杆6来调节固定块7间的距离,利用固定块7将幼儿患者的头部固定和防护,另外,如果周围环境嘈杂,为了保证婴幼儿的睡眠质量,可将耳塞12戴上;当不需要对幼儿患者的头部固定时,可通过按压V型杆16解除对支撑杆6的限位,然后将固定块7向两侧滑动,枕体1的头部支撑部3设有透气孔9,保证了幼儿在俯卧位时仍能够保持呼吸通畅。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不仅保证了幼儿患者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减轻了看护者的看护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更加高效率的工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1),枕体(1)包括肩颈支撑部(2)、头部支撑部(3)和固定部(4),枕体(1)底面设有气囊(5),气囊(5)为长方体结构,枕体(1)上方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块(7);所述固定部(4)内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槽(11),每个滑槽(11)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与滑槽(11)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0),每个支撑杆(6)的左端与同侧的固定块(7)的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1),枕体(1)包括肩颈支撑部(2)、头部支撑部(3)和固定部(4),枕体(1)底面设有气囊(5),气囊(5)为长方体结构,枕体(1)上方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块(7);所述固定部(4)内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槽(11),每个滑槽(11)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与滑槽(11)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0),每个支撑杆(6)的左端与同侧的固定块(7)的端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用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的侧面设有固定轴(17),固定轴(17)内用卷簧(18)铰接有转轴(19),卷簧(18)套装在转轴(19)上,卷簧(18)的一端与固定轴(17)的内壁固定连接,卷簧(18)的另一端与转轴(19)固定连接,转轴(19)上固定套装有V型杆(16);所述枕体(1)的右侧设有多个可与V型杆(16)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张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