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95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包括内衬有杀菌材料的敷料,敷料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敷料顶面和底面的单向阀,在敷料的顶面上设置有空心的球面状护盖,护盖可拆卸地与敷料连接,所述的单向阀的出口端位于护盖中;所述的敷料的底面上设置有胶面与粘结环,所述的粘结环包括外环和设置在外环内圈上的内环,内环、外环分别由多段内粘结带、多段外粘结带沿圆周方向间隔布设而成,其中每一段内粘结带均位于相邻的两个外粘结带之间;所述的胶面位于外环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封闭胸腔创口和排气双重功效,同时解决了包扎、固定、止血和引流问题,降低了战时死亡率,有较高的军事经济效益,使得开放性气胸的急救规范易于实现。

An Open Pneumothorax Rescu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pen pneumothorax rescu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ressing lined with bactericidal material, a one-way valve penetrating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dressing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dressing, a hollow spherical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dressing, and the cover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dressing, and the outlet end of the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dressing. The inner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are separately arranged by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bonding belts and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bonding belts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in which each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bonding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wo adjacent external bonding belts, and the adhesive surfac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outer r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dual functions of closing thoracic wounds and exhausting gas, solves the problems of dressing, fixing, hemostasis and drainage, reduces the mortality rate in wartime, has higher military economic benefits, and makes the emergency standard of open pneumothorax easy to real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
本技术涉及胸外科
,具体涉及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
技术介绍
胸部暴露面积大,是战时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几乎所有的胸外伤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气胸,其中开放性气胸继发的张力性气胸是战时常见的致死原因,占到阵亡原因的5%。通过对开放性气胸一线及时、准确的救治,可以降低33%的死亡率,一线急救有明确的时效性。开放性气胸的急救原则是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我军目前尚无专用的开放性气胸封闭装备,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即:第一级现场急救时用防水的三角巾外包装封堵创口后,局部用三角巾包扎固定,在第二级早期救治时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第一级急救时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在第二级救治时才能解决气胸引流的问题;这种方法操作繁琐、耗时、疗效差,不便于战场一线伤员自救互救。综上所述,开放性气胸是常见的战伤类型,其继发的张力性气胸是战时重要的致死原因,通过及时准确的第一级现场急救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我国、我军尚无简单、实用的开放性气胸封闭装置,亟需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能对开放性气胸进行封闭和排气,以便于进行现场急救,降低战时死亡率。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包括敷料,敷料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敷料顶面和底面的单向阀,在敷料的顶面上设置有空心的球面状护盖,护盖可拆卸地与敷料连接,所述的单向阀的出口端位于护盖中;所述的敷料的底面上设置有胶面与粘结环,所述的粘结环包括外环和设置在外环内部的内环,内环、外环分别由多段内粘结带、多段外粘结带沿圆周方向间隔布设而成,其中每一段内粘结带均位于相邻的两个外粘结带之间;所述的胶面位于外环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的敷料的顶面上围绕所述的护盖设置有一圈密封胶管,密封胶管内部装有密封胶;所述的敷料的底面上开设有由多段间隔设置的通槽构成的环槽,环槽上覆盖有贴片;所述的环槽与密封胶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敷料顶面上围绕单向阀设置有环形的固定圈,固定圈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护盖内部的下边缘上设置有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的护盖包括固定盖和可变形的弹性盖,其中弹性盖为球面状结构,弹性盖位于固定盖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的护盖的内部设置有推顶面,推顶面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有一个支撑环,支撑环支撑在所述的固定圈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本技术具有封闭胸腔创口和排气双重功效,同时解决了包扎、固定和引流问题,利用敷料实现创口周围的密封,利用单向阀使胸腔内的气体排除,从而使得通过本装置能实现传统治疗时两级操作才能达到的效果,有效地节约了救治时间;2.本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使开放性气胸的一线救治实现“傻瓜化”操作,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救治水平,降低了战时死亡率,有较高的军事经济效益,使得开放性气胸的急救规范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护盖与固定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护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护盖周围设置密封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敷料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环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敷料底面上环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1—敷料,2—护盖,3—单向阀,4—胶面,5—密封胶管,6—环槽,7—贴片,8—粘结环,9—外粘结带,10—内粘结带,11—内螺纹,12—外螺纹,13—固定圈,14—弹性盖,15—固定盖,16—支撑环,17—弹簧,18—推顶面,19—通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包括内衬有杀菌材料的敷料1,敷料1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敷料1顶面和底面的单向阀3,在敷料1的顶面上设置有空心的球面状护盖2,护盖2可拆卸地与敷料1连接,所述的单向阀3的出口端位于护盖2中;所述的敷料1的底面上设置有胶面4与粘结环8,所述的粘结环8包括外环和设置在外环内圈上的内环,内环、外环分别由多段内粘结带10、多段外粘结带9沿圆周方向间隔布设而成,其中每一段内粘结带10均位于相邻的两个外粘结带9之间;所述的胶面4位于外环的外部。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一块敷料1,敷料1有多层,在多层敷料1之间内衬有杀菌材料,当敷料1贴附在伤口周围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敷料1中部的单向阀3用于进行胸腔积气、积血的排除。敷料1顶面上设置有扣在单向阀3上的护盖2,护盖2起到无菌屏障的作用。本方案中在敷料1底面设置有胶面4和粘结环8,胶面4和粘结环8上用到的粘接剂均采用水凝胶粘合剂,能够使敷料1在血液、毛发、汗液、沙子或水的存在下粘附到皮肤上。在使用时,利用敷料1对胸腔创口位置进行粘结固定,使单向阀3的下端伸入到胸腔创口中。单向阀3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只允许流体,例如空气或水、血液从进口端进入单向阀3,并从出口端排出单向阀3,而不允许逆向通流,由此可避免创口部位受到外界的污染。护盖2采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当需要对创口进行封闭保护时,将护盖2固定在敷料1上;而需要通过单向阀3进行引流时,则卸掉护盖2,然后进行负压引流即可。本方案中,护盖2为空心的球面状结构,也可以为碗状结构。球面状结构可以看成是从一个空心的球壳上沿平行于球壳直径方向截切下来的一部分。护盖2可以有两种结构,第一种是在护盖2上分布有透气孔,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下,护盖2主要起到保护作用;第二种是护盖2上没有透气孔,如图5所示,这种情况下护盖2可以起到辅助引流和对创口密封保护的作用。本方案中,无论是进行引流还是进行胸腔密封保护,其都需要使敷料1牢固地粘结在创口周围,以防止气、液从粘结位置的间隙处泄漏,以达到相对密封的效果。为此,本方案中在敷料1底面上设置了胶面4和粘结环8。如图6所示,粘结环8有两圈,分别是内环和外环,单向阀3的进口端在粘结环8的中心位置。内环由多段内粘结带10构成,每一段内粘结带10均呈弧形,这些内粘结带10间隔分布,共同构成圆形结构。而构成外环的外粘结带9分布方式和内粘结带10相同,但是内粘结带10、外粘结带9相互错开,使得每一段内粘结带10均位于两个外粘结带9之间,但是内粘结带10更加靠近单向阀3;也就说是,内粘结带10外缘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外粘结带9内缘的端部接触,如图6所示。这样设置粘结环8的目的是,由于创口周围往往不是很平整,如果粘结环8是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则粘贴后,粘结环8会由于弯折而在粘结环8与皮肤之间形成许多间隙,达不到密封效果。而本方案中采用内环和外环,二者位置相互互补,由于每一段内粘结带10、外粘结带9相对较短,能更好地贴附在皮肤上,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至于外环之外的部分,则全部为胶面4,胶面4主要起到固定敷料1的作用。上述的粘结环8可对创口周围相对密封,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可选地,敷料1的顶面上围绕所述的护盖2设置有一圈密封胶管5,密封胶管5内部装有密封胶,密封胶在常温下(0°以上)为流质;所述的敷料1的底面上开设有由多段间隔设置的通槽19构成的环槽6,环槽6上覆盖有贴片7;所述的环槽6与密封胶管5连通。如图6至图8所示,通槽19为穿透敷料1的槽,在粘贴敷料1时,首先将环槽6上覆盖的贴片7撕下,然后对准位置,将敷料1覆盖在创口处,按压敷料1,使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包括敷料(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1)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敷料(1)顶面和底面的单向阀(3),在敷料(1)的顶面上设置有空心的球面状护盖(2),护盖(2)可拆卸地与敷料(1)连接,所述的单向阀(3)的出口端位于护盖(2)中;所述的敷料(1)的底面上设置有胶面(4)与粘结环(8),所述的粘结环(8)包括外环和设置在外环内部的内环,内环、外环分别由多段内粘结带(10)、多段外粘结带(9)沿圆周方向间隔布设而成,其中每一段内粘结带(10)均位于相邻的两个外粘结带(9)之间;所述的胶面(4)位于外环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包括敷料(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1)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敷料(1)顶面和底面的单向阀(3),在敷料(1)的顶面上设置有空心的球面状护盖(2),护盖(2)可拆卸地与敷料(1)连接,所述的单向阀(3)的出口端位于护盖(2)中;所述的敷料(1)的底面上设置有胶面(4)与粘结环(8),所述的粘结环(8)包括外环和设置在外环内部的内环,内环、外环分别由多段内粘结带(10)、多段外粘结带(9)沿圆周方向间隔布设而成,其中每一段内粘结带(10)均位于相邻的两个外粘结带(9)之间;所述的胶面(4)位于外环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性气胸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1)的顶面上围绕所述的护盖(2)设置有一圈密封胶管(5),密封胶管(5)内部装有密封胶;所述的敷料(1)的底面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崔翔陈力冯聪周智航王莉荔黎檀实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