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本勇专利>正文

一种防噪音耳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90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噪音耳塞,包括耳塞体、内芯,所述耳塞体内侧设置所述内芯,所述内芯包括芯柱、芯端,所述耳塞体一端设置圆柱槽,所述耳塞体内靠近所述圆柱槽一端设置所述芯端,所述芯端一端远离所述圆柱槽处设置所述芯柱,所述圆柱槽内设置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远离所述芯端处设置过道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容易塞入取出、不易跑出、安全可靠,提高佩戴舒适性,便捷性,使耳塞容易随身携带,不易丢失,方便清洗,可循环使用。

A Noise-proof Earp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ise-proof earplug, which comprises an earplug body and an inner core. The inner core comprises a core column and a core end. One end of the earplu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groove. The core end of the earplug body is near the one end of the cylindrical groove, the one end of the core end is far from the cylindrical groove, and the core column is connected in the cylindrical groove. The connecting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passage hole away from the core e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insertion and removal, not easy to run ou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mproved wearing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made earplugs easy to carry, not easy to lose, convenient cleaning and recyclabl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噪音耳塞
本技术涉及耳塞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噪音耳塞。
技术介绍
隔音耳塞一般是由硅胶或是低压泡沫材质、高弹性聚脂材料制成的。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达到隔音的目的,从而使人能够得到宁静的休息或工作、学习环境。目前使用的防噪音耳塞在使用时需要对耳塞体进行捏压,再放入耳道内,放置比较困难,且塞入后容易自行跑出来,造成耳塞表面积很脏,容易引发其它耳病,影响防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噪音耳塞,本技术容易塞入取出、不易跑出、安全可靠。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噪音耳塞,包括耳塞体、内芯,所述耳塞体内侧设置所述内芯,所述内芯包括芯柱、芯端,所述耳塞体一端设置圆柱槽,所述耳塞体内靠近所述圆柱槽一端设置所述芯端,所述芯端一端远离所述圆柱槽处设置所述芯柱,所述圆柱槽内设置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远离所述芯端处设置过道孔。进一步设置:所述内芯镶嵌在所述耳塞体内,所述内芯为软硬适中材料,所述芯柱为圆柱形,所述芯端为圆球形或椭圆形。如此设置,所述内芯能根据耳道的大小进行自行调整,满足所述耳塞体与耳道完全贴合的效果,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所述芯端为圆球形或椭圆形可防止过度插入耳道损害耳膜。进一步设置:所述芯柱与所述芯端为一体成型,所述耳塞体为圆锥形,所述耳塞体外表面光滑顺畅,所述耳塞体有良好吸引功能的软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如此设置,一体成型增加所述内芯的结构强度,所述耳塞体采用圆锥形使耳塞塞入耳道更加方便快速。进一步设置:所述圆柱槽与所述耳塞体一体成型。如此设置,使所述耳塞体与所述连接柱能更稳固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过道孔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柱高度大于所述圆柱槽深度。如此设置,所述连接柱高度大于所述圆柱槽深度使两者连接面积更大。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圆柱槽为过盈配合。如此设置,增强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耳塞体的连接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容易塞入取出、不易跑出、安全可靠;2、提高佩戴舒适性,便捷性;3、使耳塞容易随身携带,不易丢失,方便清洗,可循环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噪音耳塞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噪音耳塞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噪音耳塞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噪音耳塞的连接柱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耳塞体;2、内芯;3、圆柱槽;4、连接柱;5、过道孔;6、芯柱;7、芯端。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防噪音耳塞,包括耳塞体1、内芯2,耳塞体1内侧设置内芯2,内芯2软硬适中,起到支撑整个耳塞体1的作用,内芯2包括芯柱6、芯端7,耳塞体1一端设置圆柱槽3,方便连接柱4与耳塞体1的连接,耳塞体1内靠近圆柱槽3一端设置芯端7,芯端7防止耳塞体1过深入耳道,芯端7一端远离圆柱槽3处设置芯柱6,圆柱槽3内设置连接柱4,连接柱4上远离芯端7处设置过道孔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芯2镶嵌在耳塞体1内,内芯2为软硬适中材料,芯柱6为圆柱形,芯端7为圆球形或椭圆形,内芯2能根据耳道的大小进行自行调整,满足耳塞体1与耳道完全贴合的效果,提高佩戴的舒适性,芯端7为圆球形或椭圆形可防止过度插入耳道损害耳膜。工作原理:内芯2镶嵌在耳塞体1内,对耳塞体1起到支撑,使耳塞体1方便塞入耳孔内,同时耳塞体1对噪音过滤吸收,芯端7为圆球形或椭圆形,防止耳塞体1过深塞入耳孔,保护耳膜,连接柱4与圆柱槽3的配合使耳塞体1之间连接方便,同时方便耳塞体1拿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噪音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塞体(1)、内芯(2),所述耳塞体(1)内侧设置所述内芯(2),所述内芯(2)包括芯柱(6)、芯端(7),所述耳塞体(1)一端设置圆柱槽(3),所述耳塞体(1)内靠近所述圆柱槽(3)一端设置所述芯端(7),所述芯端(7)一端远离所述圆柱槽(3)处设置所述芯柱(6),所述圆柱槽(3)内设置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上远离所述芯端(7)处设置过道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噪音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塞体(1)、内芯(2),所述耳塞体(1)内侧设置所述内芯(2),所述内芯(2)包括芯柱(6)、芯端(7),所述耳塞体(1)一端设置圆柱槽(3),所述耳塞体(1)内靠近所述圆柱槽(3)一端设置所述芯端(7),所述芯端(7)一端远离所述圆柱槽(3)处设置所述芯柱(6),所述圆柱槽(3)内设置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上远离所述芯端(7)处设置过道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噪音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2)镶嵌在所述耳塞体(1)内,所述内芯(2)为软硬适中材料,所述芯柱(6)为圆柱形,所述芯端(7)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本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本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