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66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涉及秸秆生物炭粉施肥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的下侧安装有挡泥板,机架和挡泥板都贯穿设有通孔,通孔内竖直安装有通料管,通料管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机架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源,机架的上表面竖直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遮雨板,遮雨板的一侧铰接有遮雨转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挡泥板分别安装在旋耕片的上侧和右侧,旋耕片挖动下方的土壤时,挡泥板可有效阻挡甩动的泥土;将秸秆生物炭粉倒入在进料斗的上方,秸秆生物炭粉会从进料斗下端的通料管落入旋耕片的刀片之间,旋耕片转动时带动秸秆生物炭粉埋入到松动的土壤下。

A Stirring Device for Straw Biocharcoal Powder Appl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xing device for straw biochar powder applic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raw biochar powder fertilization, including a rack, a mudguard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rack,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rack and the mudguard, a feeding pipe is installed vertically in the through hole, a feeding hopper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eeding pipe, a power supply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ack, and a vertical installation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ack.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horizontally installed with a rain shield, and one side of the rain shield is articulated with a rain shield rota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vel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mud retaining board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otary tillage blade respectively. When the rotary tillage blade digs the soil below, the mud retaining boar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oil from swinging; when the straw Biocharcoal powder is poured in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hopper, the straw Biocharcoal powder falls from the feeding pip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hopper into the blade of the rotary tillage blade, and the belt when the rotary tillage blade rotates. Moving straw biochar powder is buried under loose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秸秆生物炭粉施肥
,具体是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还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生物炭粉是控制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工厂中实现秸秆腐烂分解和稳定,最终将其转化为炭粉状态的一种生产方式,其产品一般主要包括精制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两种产品。利用秸秆生物炭粉在改良土壤性质、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显着的效果,传统的施肥方式为手动施肥,施肥分面积不够均匀,且效率低下,需要一边用手搅动土壤并向其中撒入肥料,费时费力,近些年来化肥大量投入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且影响了作物的品质以及产量的可持续性提高,而秸秆生物炭粉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减小土壤的容重和增加总空隙度,保持作物持续增产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侧安装有握把,所述机架的下侧水平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旋耕片,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上侧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机架的下侧安装有挡泥板,所述机架和挡泥板都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竖直安装有通料管,所述通料管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源,所述机架的上表面竖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遮雨板,所述遮雨板的一侧铰接有遮雨转动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斗的上端横截面积大于下端的横截面积,所述进料斗下端的直径分别与通料管和通孔的直径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泥板分别安装在旋耕片的上侧和右侧,所述挡泥板下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旋耕片下端的位置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料管的下端位置高度分别位于挡泥板的下端和旋耕片的上端位置高度之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轮上的齿轮与从动轮上的齿轮配合连接,所述驱动轮上的齿轮齿数少于从动轮上齿轮的齿数。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雨转动板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度,所述遮雨板与遮雨转动板的形状相同且体积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电源驱动电机一侧的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和转动杆一起转动,转动杆带动两端旋耕片转动,旋耕片转动时挖动下方的土壤,实现了对土壤松动的效果,驱动轮上的齿轮齿数少于从动轮上齿轮的齿数,当驱动轮转动一圈时,从动轮转动的角度少于驱动轮转动的角度,使得电机驱动旋耕片耕地时的动力更大;挡泥板分别安装在旋耕片的上侧和右侧,挡泥板下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旋耕片下端的位置高度,旋耕片挖动下方的土壤时,会将泥土甩向后方,泥土会弄脏操作者的衣物,位于旋耕片上侧和右侧的挡泥板可有效阻挡甩动的泥土;将秸秆生物炭粉倒入在进料斗的上方,秸秆生物炭粉会从进料斗下端的通料管落入旋耕片的刀片之间,旋耕片转动时带动秸秆生物炭粉埋入到松动的土壤下,进料斗为上大下下的漏斗状,使得埋入土壤中的秸秆生物炭粉会很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中遮雨板展开的示意图;图3为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中驱动轮与从动轮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握把;3、转动杆;4、旋耕片;5、从动轮;6、驱动轮;7、电机;8、挡泥板;9、通孔;10、通料管;11、进料斗;12、电源;13、支撑杆;14、遮雨板;15、遮雨转动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上侧安装有握把2,当握持住握把2时可控制该装置的运动方向,机架1的下侧水平安装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旋耕片4,旋耕片4为钢材质,在松动泥土时会有坚固耐用的优点。机架1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源12,转动杆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从动轮5,从动轮5的上侧安装有驱动轮6,驱动轮6的一侧安装有电机7,驱动轮6上的齿轮与从动轮5上的齿轮配合连接,启动电源12,电源12驱动电机7一侧的驱动轮6转动,驱动轮6带动从动轮5和转动杆3一起转动,转动杆3带动两端旋耕片4转动,旋耕片4转动时挖动下方的土壤,实现了对土壤松动的效果,驱动轮6上的齿轮齿数少于从动轮5上齿轮的齿数,当驱动轮6转动一圈时,从动轮5转动的角度少于驱动轮6转动的角度,使得电机7驱动旋耕片4耕地时的动力更大。机架1的下侧安装有挡泥板8,挡泥板8分别安装在旋耕片4的上侧和右侧,挡泥板8下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旋耕片4下端的位置高度,旋耕片4挖动下方的土壤时,会将泥土甩向后方,泥土会弄脏操作者的衣物,位于旋耕片4上侧和右侧的挡泥板8可有效阻挡甩动的泥土。机架1和挡泥板8都贯穿设有通孔9,通孔9内竖直安装有通料管10,通料管10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11,通料管10的下端位置高度分别位于挡泥板8的下端和旋耕片4的上端位置高度之间,进料斗11的上端横截面积大于下端的横截面积,进料斗11下端的直径分别与通料管10和通孔9的直径相等,将秸秆生物炭粉倒入在进料斗11的上方,秸秆生物炭粉会从进料斗11下端的通料管10落入旋耕片4的刀片之间,旋耕片4转动时带动秸秆生物炭粉埋入到松动的土壤下,进料斗11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使得埋入土壤中的秸秆生物炭粉会很均匀。机架1的上表面竖直安装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遮雨板14,遮雨板14的一侧铰接有遮雨转动板15,遮雨转动板15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度,遮雨板14与遮雨转动板15的形状相同且体积相等,当出现下雨天时,转动上方的遮雨转动板15,将遮雨转动板15和遮雨板14展开为水平状态,使得操作者不被雨水淋到,即使下雨天时也能够操作该设备继续工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启动电源12,机架1下方的电机7通过驱动轮6带动从动轮5转动,从动轮5可带动转动杆3和旋耕片4一起转动,将土地中的土壤进行松动处理,将进料斗11中倒入秸秆生物炭粉后,秸秆生物炭粉会从通料管10中进入到旋耕片4的刀片之间,转动的旋耕片4会将秸秆生物炭粉埋入到松动的田地土壤中,旋耕片4上端和右端都安装有挡泥板8,挡泥板8可有效防止泥土甩到操作者的衣物上,当出现下雨天气时,转动遮雨板14上铰接的遮雨转动板15,使得遮雨板14与遮雨转动板15处于水平状态,可增大遮雨板14的遮雨面积,当操作者操作机器在雨天工作时,也不会被雨水淋到。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侧安装有握把(2),所述机架(1)的下侧水平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旋耕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的上侧安装有驱动轮(6),所述驱动轮(6)的一侧安装有电机(7),所述机架(1)的下侧安装有挡泥板(8),所述机架(1)和挡泥板(8)都贯穿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竖直安装有通料管(10),所述通料管(10)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11),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源(12),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竖直安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遮雨板(14),所述遮雨板(14)的一侧铰接有遮雨转动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侧安装有握把(2),所述机架(1)的下侧水平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旋耕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的上侧安装有驱动轮(6),所述驱动轮(6)的一侧安装有电机(7),所述机架(1)的下侧安装有挡泥板(8),所述机架(1)和挡泥板(8)都贯穿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竖直安装有通料管(10),所述通料管(10)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11),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源(12),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竖直安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遮雨板(14),所述遮雨板(14)的一侧铰接有遮雨转动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生物炭粉施田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1)的上端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兰李孝良苏伟张晓王泓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