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66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涉及木通种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支撑板、筒体、第二电机、第二料斗和推杆,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辊,圆辊周侧面固定有若干刀片,圆辊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若干搅拌片转动,从而对第二料斗中的肥料进行搅拌,防止肥料在下料过程中发生堵塞,同时通过气缸的运转,带动料箱沿着第一槽孔和第三槽孔滑动,使得料箱将肥料定量的送入第三料斗中,最后沿着下料管进入土壤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对木通进行施肥处理。

A Fertilizer Apparatus for Mutong Plan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rtilizer application devi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ristolochia amurensi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ristolochia amurensis cultiv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plate, a cylinder body, a second motor, a second hopper and a push rod. A second support plate and a third support plate are fixed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 roller is connected by a bearing rotation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a number of blades are fixed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roller, and a first support rod is fix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a number of stirring discs to rotate through the third motor, thereby mixing the fertilizer in the second hopper, preventing the blockage of fertilizer in the process of fee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drives the hopper to slide along the first slot hole and the third slot hole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cylinder, so that the hopper feeds the fertilizer quantitatively into the third hopper, and finally enters the soil along the feeding pipe, so that it can be used. Effective fertilization of Akebia chinen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
本技术属于木通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木通,别名:山通草,野木瓜,通草、附支,丁翁等;落叶木质藤本,茎纤细,圆柱形,缠绕,茎皮灰褐色,有圆形、小而凸起的皮孔;芽鳞片覆瓦状排列,淡红褐色。木通为阴性植物,喜阴湿,较耐寒。常生长在低海拔山坡林下草丛中。木通味甘、性微寒,有主治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的功效。随着木通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木通的种植也不断地增多,为了促进木通的成长,需要对木通进行合理的施肥处理,使其更好的成长。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的过程下料口往往容易出现堵塞,导致施肥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木通的正常施肥,且在下料的过程中对下料量的控制程度较低,容易导致施肥不均,影响木通的整体生长,直接导致木通产量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过程中,因为土层较为厚实,不利于肥料进入土层中,使得施肥的效果不理想;最后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过程中会受到杂草的影响,使得木通很难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使得施肥的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有效的对杂草进行清理,不利于施肥的进行,以及后续木通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单皮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圆辊转动,使得圆辊上固定的若干刀片对木通表层的土壤进行翻动,从而使得木通表层的土壤变得松软,有利于后续肥料的渗入以及木通的生长,解决了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过程中,因为土层较为厚实,不利于肥料进入土层中,使得施肥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筒体、第二电机、第二料斗和推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辊,所述圆辊周侧面固定有六十个刀片,所述圆辊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另一端贯穿第三支撑板且固定有第一单皮带轮,所述第三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有双皮带轮,所述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单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推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一表面和第三支撑板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一表面固定有十个第二固定杆,所述筒体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一端贯穿第一挡板且固定有螺旋绞龙,所述筒体内壁固定有法兰,所述螺旋绞龙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法兰一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筒体周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料斗;所述第三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五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一端贯穿第二料斗一表面且固定有第四支杆,所述第四支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料斗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杆周侧面固定有十八个搅拌片,所述第三电机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料斗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推杆一端固定有料箱,所述料箱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第二挡板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一相对内壁均开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挡板一表面固定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内部开有第三槽孔,所述第三槽孔一相对内壁均开有第四槽孔,所述料箱沿着第一槽孔内壁和第三槽孔内壁滑动,所述固定块沿着第二槽孔内壁和第四槽孔内壁滑动,所述连接体高度比料箱高度大3mm-5mm,所述连接体一表面固定有第三料斗,所述第三料斗一端固定有下料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一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表面与第二电机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两所述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均与筒体周侧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板一表面与第一料斗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和第三支撑板一表面分别固定有第四固定板,两所述第四固定板上贯穿有第二支杆,所述第四固定板与第二支杆结合处固定有轴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杆两端均固定有滚轮,一所述滚轮一表面固定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单皮带轮,所述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单皮带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六固定板,两所述第六固定板一表面均与第二料斗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七固定板,所述第七固定板一表面与第二挡板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板横截面和第七固定板横截面均为L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若干搅拌片转动,从而对第二料斗中的肥料进行搅拌,防止肥料在下料过程中发生堵塞,同时通过气缸的运转,带动料箱沿着第一槽孔和第三槽孔滑动,使得料箱将肥料定量的送入第三料斗中,最后沿着下料管进入土壤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对木通进行施肥处理,解决了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的过程下料口往往容易出现堵塞,导致施肥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木通的正常施肥,且在下料的过程中对下料量的控制程度较低,容易导致施肥不均,影响木通的整体生长,直接导致木通产量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单皮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圆辊转动,使得圆辊上固定的若干刀片对木通表层的土壤进行翻动,从而使得木通表层的土壤变得松软,有利于后续肥料的渗入以及木通的生长,解决了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过程中,因为土层较为厚实,不利于肥料进入土层中,使得施肥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刀片的滚动将杂草拔出后,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的若干第二固定杆对杂草进行收集,使得杂草最后沿着进料管和第一料斗进入筒体中,被筒体中的螺旋绞龙沿着筒体的一端传送出来,从而对杂草进行收集,使得木通生长的条件更加的适宜,解决了现有的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在施肥过程中会受到杂草的影响,使得木通很难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使得施肥的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有效的对杂草进行清理,不利于施肥的进行,以及后续木通的生长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五固定板、滚轮、双皮带轮、第一单皮带轮和第二单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支杆、第一电机、圆辊和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筒体、第一挡板、第二电机、进料管和第一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法兰和螺旋绞龙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六固定板、第七固定板、第三料斗和下料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二料斗、第三电机、第四支杆和搅拌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第二挡板、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气缸、料箱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连接体、第三槽孔和第四槽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体(22)、第二电机(24)、第二料斗(31)和推杆(47),所述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2)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辊(9),所述圆辊(9)周侧面固定有若干刀片(10),所述圆辊(9)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11),所述第一支杆(11)另一端贯穿第三支撑板(3)且固定有第一单皮带轮(12),所述第三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输出轴一端固定有双皮带轮(14),所述双皮带轮(14)通过皮带(19)与第一单皮带轮(12)传动连接,所述推杆(47)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2)一表面和第三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0),所述第一固定杆(20)一表面固定有若干第二固定杆(21),所述筒体(22)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23),所述第二电机(24)输出轴一端贯穿第一挡板(23)且固定有螺旋绞龙(28),所述筒体(22)内壁固定有法兰(27),所述螺旋绞龙(28)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法兰(27)一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筒体(22)周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5),所述进料管(25)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料斗(26);所述第三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有第五固定板(8),所述第五固定板(8)一表面固定有第三电机(33),所述第三电机(33)输出轴一端贯穿第二料斗(31)一表面且固定有第四支杆(34),所述第四支杆(34)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料斗(3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杆(34)周侧面固定有若干搅拌片(35),所述第三电机(33)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32),所述第二料斗(31)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第四支撑板(36),所述第四支撑板(36)一表面固定有气缸(37),所述气缸(37)推杆一端固定有料箱(38),所述料箱(38)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固定块(39),所述第二挡板(32)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40),所述第一槽孔(40)一相对内壁均开有第二槽孔(41),所述第二挡板(32)一表面固定有连接体(42),所述连接体(42)内部开有第三槽孔(43),所述第三槽孔(43)一相对内壁均开有第四槽孔(44),所述料箱(38)沿着第一槽孔(40)内壁和第三槽孔(43)内壁滑动,所述固定块(39)沿着第二槽孔(41)内壁和第四槽孔(44)内壁滑动,所述连接体(42)高度比料箱(38)高度大3mm‑5mm,所述连接体(42)一表面固定有第三料斗(45),所述第三料斗(45)一端固定有下料管(4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木通种植的施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体(22)、第二电机(24)、第二料斗(31)和推杆(47),所述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2)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辊(9),所述圆辊(9)周侧面固定有若干刀片(10),所述圆辊(9)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11),所述第一支杆(11)另一端贯穿第三支撑板(3)且固定有第一单皮带轮(12),所述第三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输出轴一端固定有双皮带轮(14),所述双皮带轮(14)通过皮带(19)与第一单皮带轮(12)传动连接,所述推杆(47)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2)一表面和第三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0),所述第一固定杆(20)一表面固定有若干第二固定杆(21),所述筒体(22)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23),所述第二电机(24)输出轴一端贯穿第一挡板(23)且固定有螺旋绞龙(28),所述筒体(22)内壁固定有法兰(27),所述螺旋绞龙(28)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法兰(27)一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筒体(22)周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5),所述进料管(25)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料斗(26);所述第三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有第五固定板(8),所述第五固定板(8)一表面固定有第三电机(33),所述第三电机(33)输出轴一端贯穿第二料斗(31)一表面且固定有第四支杆(34),所述第四支杆(34)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料斗(3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杆(34)周侧面固定有若干搅拌片(35),所述第三电机(33)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32),所述第二料斗(31)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第四支撑板(36),所述第四支撑板(36)一表面固定有气缸(37),所述气缸(37)推杆一端固定有料箱(38),所述料箱(38)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固定块(39),所述第二挡板(32)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40),所述第一槽孔(40)一相对内壁均开有第二槽孔(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闫廷华吴志河冯宗清王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八月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