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63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玻璃、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保护玻璃在第一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基板在朝向液晶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包括公共电极层;保护玻璃在远离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触摸键区域,保护玻璃在触摸键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触摸电极,触摸电极延伸至公共电极层的正上方且与公共电极层的公共电极在垂直投影上有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触摸电极与公共电极在投影上重叠,因此无需给边框区域设置额外的触摸面板和额外的触摸驱动电路,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

An Embedded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mbedded touch display device, which includes an embedded touch display panel. The embedded touch display panel includes a protective glass, a first substrate, a liquid crystal layer and a second substrate.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substrate, and the protective glass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bstrate far from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The first substrate is colored on the lower surface facing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A color filter includes a common electrode layer; a touch key area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rotective glass far from the first substrate; a touch electrode is arranged directly below the touch key area; and a touch electrode extends directly above the common electrode layer and overlaps on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with the common electrode layer of the common electrod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touch electrode and a public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 touch electrode and a public electrode layer. Common electrodes overlap on projection, so there is no need to set additional touch panel and additional touch drive circuit for the border area,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idth of the border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导入内嵌式触控是指触控元件整合于显示面板之内,使面板本身就具有触控功能,不需另外进行与触控面板的贴合与组装即可达到触控的效果与应用。它的特点是在TFTLCD标准制程中即完成触控感测元件的制造技术,可以适用在1~100寸的液晶面板,没有尺寸的限制。同时,也没有屏幕外观贴合及机构对准的问题,重量及厚度减少许多,产品将更轻更薄,且不会影响可阅读的视角,面板透光率及屏幕画质更佳。因内嵌技术特色,产品无需边框,可达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更简洁利落,应用领域更广。在成本及技术上,内嵌式触控远优于电阻式及投射式电容技术。目前的手机虽然开始流行全面屏手机,但是,对于千元机来说,带有触摸键的手机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场,而触摸键所占的边框区域会增大手机的长度,影响屏占比,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以减小边框宽度,提高用户体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玻璃、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所述第二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彩色滤光片在朝着所述液晶层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黑矩阵膜、彩色光阻膜、触控电极层、保护膜以及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层、绝缘层以及感应电极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感应电极层之间,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驱动电极与位于所述感应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为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电路,相邻列的感应电极通过感应连接线进行连接,所述感应连接线垂直投影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上;所述保护玻璃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触摸键区域,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触摸键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延伸至所述公共电极层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的公共电极在垂直投影上有重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在与彩色滤光片不同侧的上表面上镀有一层偏光膜,所述第二基板在与薄膜晶体管阵列不同侧的下表面上镀有一层偏光膜。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玻璃通过光学透明胶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偏光膜进行粘合。进一步地,所述触摸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重叠的部分为所述触摸电极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进一步地,所述偏光膜的厚度为5~10微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在与彩色滤光片不同侧的上表面上镀有一层偏光膜可替换为:所述保护玻璃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上镀有一层偏光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由于触摸电极与公共电极层中的公共电极在投影上重叠,因此无需给边框区域设置额外的触摸面板和额外的触摸驱动电路,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相邻列的感应电极通过感应连接线进行连接,使得在手指触摸时,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电极和感应控制IC之间能够形成一条回路长度更短的较佳路径,从而降低了感应电极组的负载;驱动电极层和感应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加上感应连接线垂直投影于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上,即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感应连接线和驱动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以减少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的互容,从而提高触摸的灵敏度;彩色光阻膜在黑矩阵膜和触控电极层之间,即在制作第一基板和彩色滤光片时,先涂抹彩色光阻膜,再涂抹触控电极层,减少了破膜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制程良率,由此降低了整个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即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灵敏度更高、制造成本更低且更窄边框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截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触摸电机和公共电极层的位置示意图。标号说明:1、保护玻璃;2、第一偏光膜;3、第一基板;4、彩色滤光片;5、液晶层;6、薄膜晶体管阵列;7、第二基板;8、第二偏光膜;11、触摸电极;41、黑矩阵膜;42、彩色光阻膜;43、触控电极层;44、保护膜;45、公共电极层;401、二氧化硅薄膜;402、反射膜;431、驱动电极层;432、绝缘层;433、感应电极层;4311、驱动电极;4331、感应电极;4332、感应连接线;A、触摸键区域的范围;B、边框区域的范围;C、显示区域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触摸电极延伸至所述公共电极层的正上方且与公共电极层的公共电极在垂直投影上有重叠。为了便于理解,对于在本技术中出现的英文缩写、技术名称等做以下解释:(1)偏光片:PVA是polyvinylalcohol的英文缩写,意为聚乙烯醇;TAC是Triacetatecellulose的英文缩写,意为三醋酸纤维素;PSA是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意为压敏胶,压敏胶一侧的保护膜又称为离型膜,在撕开离型膜后,通过压敏胶贴合在基板上。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玻璃、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所述第二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彩色滤光片在朝着所述液晶层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黑矩阵膜、彩色光阻膜、触控电极层、保护膜以及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层、绝缘层以及感应电极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感应电极层之间,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驱动电极与位于所述感应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为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电路,相邻列的感应电极通过感应连接线进行连接,所述感应连接线垂直投影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上;所述保护玻璃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触摸键区域,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触摸键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延伸至所述公共电极层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的公共电极在垂直投影上有重叠。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触摸电极与公共电极层中的公共电极在投影上重叠,因此无需给边框区域设置额外的触摸面板和额外的触摸驱动电路,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相邻列的感应电极通过感应连接线进行连接,使得在手指触摸时,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电极和感应控制IC之间能够形成一条回路长度更短的较佳路径,从而降低了感应电极组的负载;驱动电极层和感应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加上感应连接线垂直投影于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上,即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感应连接线和驱动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以减少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玻璃、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所述第二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彩色滤光片在朝着所述液晶层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黑矩阵膜、彩色光阻膜、触控电极层、保护膜以及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层、绝缘层以及感应电极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感应电极层之间,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驱动电极与位于所述感应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为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电路,相邻列的感应电极通过感应连接线进行连接,所述感应连接线垂直投影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上;所述保护玻璃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触摸键区域,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触摸键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延伸至所述公共电极层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的公共电极在垂直投影上有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保护玻璃、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所述第二基板在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彩色滤光片在朝着所述液晶层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黑矩阵膜、彩色光阻膜、触控电极层、保护膜以及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层、绝缘层以及感应电极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感应电极层之间,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驱动电极与位于所述感应电极层上且呈现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为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电路,相邻列的感应电极通过感应连接线进行连接,所述感应连接线垂直投影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隔上;所述保护玻璃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触摸键区域,所述保护玻璃在所述触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祥桂曾志远苏智昱朱书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