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文旭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435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信息情报网络中点和边的建模、信息情报网络信息传递模体梳理、信息情报网模体关系矩阵构建和相关数据提取与信息情报网生成。本方法在已有信息情报网静态拓扑基础上,梳理了信息情报网基本信息传递模体,并通过提取相关信息保障关系等数据,构建了相应的模体关系矩阵;最后利用仿真模拟产生的传感探测等事件基础上,通过相关事件和数据以及本方法建立的双向搜索算法,生成了相应的信息感知和处理网络动态信息流。

A Method of Generating Network Dynamic Information Flow Based on Mod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network dynamic information flow based on module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modeling of points and edges in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network, sorting ou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ules in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network, constructing relationship matrix of modules in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network, and relevant data extraction and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network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static topology of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network, this method combs the ba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modules of the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network, and constructs the corresponding matrix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ules by extracting the relevant data such as information security rela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sensor detection events generated by simulation, the phase is generated by the related events and data and the bidirectional search algorithm established by this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perception and processing network dynamic information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路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专利技术,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对传感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方法不够准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对传感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方法不够准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信息情报网络中点和边的建模:假设信息情报网络可以用G(V,E)来表示,其中V={v1,v2,Lvn}为网络中的节点集,这些节点分别是感知节点、决策节点、情报节点、通信节点和行动节点五类节点;这五类节点共同组成了信息网络节点集V={S,C,D,I,A};网络中的边集可以表示为E={e1,e2,Lem},两点之间有边表示节点之间存在可达的链路;同时这里为静态网络中的每条边都赋一个权值,用来表示信息在这个边及所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递的时间延迟,用ω={ω1,ω2,Lωm}来表示,这个权值在后续的情报传递路径算法中使用;S2、信息情报网络信息传递模体梳理:第一步:感知节点探测到目标后,生成目标信息;第二步:感知节点将目标信息作为一次情报,通过由通信节点组成的通信网络直接发送给决策节点和行动节点;第三步:感知节点同时将目标信息发送给情报节点,由其综合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第四步:情报节点再将处理后的信息情报信息作为二次情报发送给需要的决策节点和行动节点;根据对以上信息情报业务的分析,其网络中传递的信息主要分为“一次情报”和“二次情报”两类;具体分为五个模体,五个模体共同构成了信息情报网络动态信息流中信息传递模体的集合在这些模体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情报定制关系、刺激事件和具体的信息传递生成算法,就可以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动态网络的生成;S3、信息情报网模体关系矩阵构建:一、“一次情报”应用矩阵,根据节点的不同共有三类,一类是感知节点向决策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第二类是感知节点向行动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第三类是感知节点向情报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二、“二次情报”应用矩阵,指的是情报节点经过信息处理后将融合的信息情报信息下发给决策和行动节点。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报节点向决策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另一类是情报节点向行动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S4、相关数据提取与信息情报网生成:第一步、基础数据与实验准备:虚拟信息情报网数据与静态还原实验中基本一致,其中感知节点是各类型探测雷达,总数量为不少于三个;通信节点为各类型的通信车或者通信终端等,总数量为不少于三个;情报节点为情报融合中心,总数量为不少于两个;决策节点为抽象的各级控制单元,总数量为不少于三个;行动节点为各类处理单元,总数量为不少于两个;第二步、目标巡航设定:从单目标到多目标,从直接穿越信息情报网到绕行信息情报网,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目标路线展现信息情报网络动态信息流的运行情况,即可能的信息情报信息传递情况;第三步、雷达探测事件与情报定制关系提取:设定雷达的情报保障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的发送一次情报;同时设定情报中心的范围,在情报中心范围内的雷达,则向其上报信息情报,否则不上报;最后设定二次情报的应用范围,利用目标进行设置,在目标一定范围内的控制单元、处理单元等节点,情报中心将融合后的二次情报进行下发,范围外的节点则不下发;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建立的是一种动态的情报定制关系;通过这一定制关系动态的构建模体关系矩阵后,就可以生成信息情报网中相应的情报信息流。优选的,S1中所述感知节点、决策节点、情报节点、通信节点和行动节点分别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感知节点:其中mS为感知节点数量;通信节点:其中mC为通信节点数量;决策节点:其中mD为决策节点数量;情报节点:其中mI为情报节点数量;行动节点:其中mA为行动节点数量。优选的,S2中所述五个模体分别为:一、其中C=1说明是一次情报;ns=S说明信息发送的起始节点是感知节点(S);ne=D说明信息发送的目标节点是决策节点(D);二、这里的ne=A说明这个模体中信息发送的目标节点是行动节点(A);三、③这里的ne=I说明这个模体中信息发送的目标节点是情报节点(I);四、其中C=2说明是二次情报,指的是已经经过情报中心进行融合处理后的信息情报信息;ns=I说明信息发送的起始节点是情报节点(I);ne=D说明信息发送的目标节点是决策节点(D);五、这里的ne=A说明这个模体中信息发送的目标节点是行动节点(A)。优选的,S2中所述“一次情报”是直接由信息采集节点获得信息后发送给相应的信息应用节点的。优选的,S2中所述“二次情报”则是由信息采集节点获得信息后先发送给信息处理节点,由信息处理节点经过融合处理后,再发送给相应的信息应用节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法在已有信息情报网静态拓扑基础上,梳理了信息情报网基本信息传递模体,并通过提取相关信息保障关系等数据,构建了相应的模体关系矩阵;最后利用仿真模拟产生的传感探测等事件基础上,通过相关事件和数据以及本方法建立的双向搜索算法,生成了相应的信息感知和处理网络动态信息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信息情报网模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信息情报网络中点和边的建模假设信息情报网络可以用G(V,E)来表示,其中V={v1,v2,Lvn}为网络中的节点集,这些节点分别是感知节点、决策节点、情报节点、通信节点和行动节点五类节点。这五类节点共同组成了信息网络节点集V={S,C,D,I,A},分别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感知节点:其中mS为感知节点数量。通信节点:其中mC为通信节点数量。决策节点:其中mD为决策节点数量。情报节点:其中mI为情报节点数量。行动节点:其中mA为行动节点数量。另外,E={e1,e2,Lem}为网络中的边集,两点之间有边表示节点之间存在可达的链路。同时这里为静态网络中的每条边都赋一个权值,用来表示信息在这个边及所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递的时间延迟,用ω={ω1,ω2,Lωm}来表示,这个权值在后续的情报传递路径算法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信息情报网络中点和边的建模:假设信息情报网络可以用G(V,E)来表示,其中V={v1,v2,L vn}为网络中的节点集,这些节点分别是感知节点、决策节点、情报节点、通信节点和行动节点五类节点;这五类节点共同组成了信息网络节点集V={S,C,D,I,A};网络中的边集可以表示为E={e1,e2,L em},两点之间有边表示节点之间存在可达的链路;同时这里为静态网络中的每条边都赋一个权值,用来表示信息在这个边及所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递的时间延迟,用ω={ω1,ω2,Lωm}来表示,这个权值在后续的情报传递路径算法中使用;S2、信息情报网络信息传递模体梳理:第一步:感知节点探测到目标后,生成目标信息;第二步:感知节点将目标信息作为一次情报,通过由通信节点组成的通信网络直接发送给决策节点和行动节点;第三步:感知节点同时将目标信息发送给情报节点,由其综合信息进行融合理;第四步:情报节点再将处理后的信息情报信息作为二次情报发送给需要的决策节点和行动节点;根据对以上信息情报业务的分析,其网络中传递的信息主要分为“一次情报”和“二次情报”两类;具体分为五个模体,五个模体共同构成了信息情报网络动态信息流中信息传递模体的集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体的网络动态信息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信息情报网络中点和边的建模:假设信息情报网络可以用G(V,E)来表示,其中V={v1,v2,Lvn}为网络中的节点集,这些节点分别是感知节点、决策节点、情报节点、通信节点和行动节点五类节点;这五类节点共同组成了信息网络节点集V={S,C,D,I,A};网络中的边集可以表示为E={e1,e2,Lem},两点之间有边表示节点之间存在可达的链路;同时这里为静态网络中的每条边都赋一个权值,用来表示信息在这个边及所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递的时间延迟,用ω={ω1,ω2,Lωm}来表示,这个权值在后续的情报传递路径算法中使用;S2、信息情报网络信息传递模体梳理:第一步:感知节点探测到目标后,生成目标信息;第二步:感知节点将目标信息作为一次情报,通过由通信节点组成的通信网络直接发送给决策节点和行动节点;第三步:感知节点同时将目标信息发送给情报节点,由其综合信息进行融合理;第四步:情报节点再将处理后的信息情报信息作为二次情报发送给需要的决策节点和行动节点;根据对以上信息情报业务的分析,其网络中传递的信息主要分为“一次情报”和“二次情报”两类;具体分为五个模体,五个模体共同构成了信息情报网络动态信息流中信息传递模体的集合在这些模体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情报定制关系、刺激事件和具体的信息传递生成算法,就可以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动态网络的生成;S3、信息情报网模体关系矩阵构建:一、“一次情报”应用矩阵,根据节点的不同共有三类,一类是感知节点向决策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第二类是感知节点向行动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第三类是感知节点向情报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二、“二次情报”应用矩阵,指的是情报节点经过信息处理后将融合的信息情报信息下发给决策和行动节点,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报节点向决策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另一类是情报节点向行动节点发送信息,这与前面的模体相对应,具体如下所示:S4、相关数据提取与信息情报网生成:第一步、基础数据与实验准备:虚拟信息情报网数据与静态还原实验中基本一致,其中感知节点是各类型探测雷达,总数量为不少于三个;通信节点为各类型的通信车或者通信终端等,总数量为不少于三个;情报节点为情报融合中心,总数量为不少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鹰贾珺田园易卓吴善明郭晓峰郜伟舒海涛欧微
申请(专利权)人:段文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