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01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4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包括主路径转发表项和备路径转发表项,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的出接口是TE隧道的隧道标识;若主路径转发表项对应的主路径发生故障,且第二节点不是第一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节点,则从备路径转发表项中获取第二节点上指向目的节点的段路由标签和所述TE隧道对应的隧道标签;在第一报文中添加所述段路由标签和所述隧道标签,得到第二报文;通过所述隧道标识对应的TE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报文,以使第二节点利用所述段路由标签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第二报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备路径正确转发报文。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is application provides a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hich includes: acquiring the first message and determining the corresponding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of the first message; the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include the main path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and the standby path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the exit interface of the standby path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includes the tunnel identification of the TE tunnel; and if the main path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path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fails, and the second path forwarding table entries. If the node is not the destination n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included in the first message, the segment routing label pointing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and the tunnel label corresponding to the TE tunnel on the second node are obtained from the standby path forwarding table entry; the segment routing label and the tunnel label are added to the first message to obtain the second message; the TE tu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tunnel is identified by the tunnel and sent to the second node. A second message is sent so that the second node sends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using the segment routing label.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he message can be correctly forwarded through the standby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段路由(SegmentRouting,SR)采用源路径选择机制,预先由源节点设置转发报文所要经过的段(Segment)的段标识(SegmentIdentifier,SID),SID采用标签表示,当报文经过网络节点时,网络节点根据标签对报文进行转发。目前,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存在主路径和备路径。当主路径正常时,则通过主路径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当主路径发生故障,且备路径未发生故障时,则通过备路径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具体的,报文的转发表项包括主路径对应的标签(即主路径的下一跳节点的标签)和备路径对应的标签(即构成备路径的段路由的标签)。当主路径正常时,则利用主路径对应的标签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当主路径发生故障且备路径未发生故障时,则利用备路径对应的标签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但是,在报文中封装的标签数量是受到限制的,如最多在报文中封装3个标签,一旦构成备路径的段路由的标签数量超过3个,则无法在报文中封装备路径对应的所有标签,从而导致无法通过标签正确转发报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已建立流量工程TE隧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报文,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包括主路径转发表项和备路径转发表项,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的出接口是所述TE隧道的隧道标识;若所述主路径转发表项对应的主路径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二节点不是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节点,则从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中获取第二节点上指向目的节点的段路由标签和所述TE隧道对应的隧道标签;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添加所述段路由标签和所述隧道标签,得到第二报文;通过所述隧道标识对应的TE隧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已建立流量工程TE隧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报文,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包括主路径转发表项和备路径转发表项,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的出接口是所述TE隧道的隧道标识;若所述主路径转发表项对应的主路径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二节点不是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节点,则从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中获取第二节点上指向目的节点的段路由标签和所述TE隧道对应的隧道标签;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添加所述段路由标签和所述隧道标签,得到第二报文;通过所述隧道标识对应的TE隧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节点利用所述段路由标签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报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转发表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主路径转发表项对应的主路径发生故障,且所述第二节点是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节点,则从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中获取所述TE隧道对应的隧道标签;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添加所述隧道标签,得到第三报文;通过所述隧道标识对应的TE隧道,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报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转发表项,包括: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入标签,并确定所述入标签对应的转发表项;或者,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目的地址,并确定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转发表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转发表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目的节点所在的节点空间,所述节点空间包括多个网络节点;从所述节点空间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第二节点;生成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的出接口是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的TE隧道的隧道标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若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构成备路径的段路由的标签数量超过预设阈值,则生成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是否已经建立TE隧道;如果是,则生成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的出接口是已经建立的TE隧道的隧道标识;如果否,则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建立TE隧道,并生成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所述备路径转发表项包括的出接口是当前建立的TE隧道的隧道标识。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节点空间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第二节点,包括:从所述节点空间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任意一个网络节点作为第二节点;或者,从所述节点空间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所述目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或者,从所述节点空间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汇聚节点作为第二节点,所述汇聚节点是与所述节点空间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连接的网络节点。8.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