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及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995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管及导流装置,涉及导流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管包括:第一支管部、第二支管部、第三支管部和端帽,所述第一支管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支管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支管部的一端均流体连通,所述第三支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端帽,所述端帽上设置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水管易阻塞的技术问题,可以在液体传输时混入部分空气,通过空气与液体共同冲刷输液管,进而防止输液管阻塞,并且可以避免第一支管部和第二支管部形成连通器,进而防止输水过量或者液体回流。

Infusion tube and diver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nsfusion pipe and a diversion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diversion device. The transfusion pip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the first branch, the second branch, the third branch and the end cap, one end of the first branch, one end of the second branch and one end of the third branch are all fluid-connecte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branch is connected. The end cap is equipped with an air vent. The infusion pip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water pipe is easily blocked in the prior art. When the liquid is transmitted, part of the air can be mixed into the infusion pipe, and the infusion pipe can be washed out by air and liquid together, thereby preventing the obstruction of the infusion pipe, and avoid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nnector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branches. To prevent excessive water conveyance or liquid reflu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管及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体导流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管及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家用电器中,一些电器需要由一个部位抽水到另一个部位,过程中,两个部位通过中间的输液管形成连通器,由于两个部位有高度差,导致水会由高处往低处流,由此易产生输水过量或者水量回流。在厨房电器中,通过输送水用以进行烹饪或者清洁尤为常见。但是,由于厨房中油渍较多,使用普通输水管进行输水时,水中油渍或污物易粘结在输水管中,从而导致输水管阻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及导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水管易阻塞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输液管,包括:第一支管部、第二支管部、第三支管部和端帽,所述第一支管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管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支管部的第一端均流体连通,所述第三支管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端帽,所述端帽上设置有通气孔。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通气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支管部的截面内圆面积。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通气孔的直径范围为0.1mm~1mm。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0.5mm。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支管部的内直径大于1mm。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管部、所述第二支管部和所述第三支管部一体成型。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导流装置,包括:液泵和第一方面提供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所述第一支管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液泵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结合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输液管的所述第二支管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箱体流体连通,所述液泵的位置和所述第一箱体的位置均低于所述端帽。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第二箱体,所述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箱体流体连通。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管部、所述第二支管部和所述第三支管部之间形成汇流腔,所述液泵的位置、所述第一箱体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箱体的位置均低于所述汇流腔。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支管部的一端、第二支管部的一端和第三支管部的一端均流体连通,第三支管部的另一端连接端帽,端帽上设置有通气孔的方式,输液管用于连通液泵的进液口,第一支管部和第二支管部作为液体管路,用于液体输送;端帽上的通气孔用于导入空气,通过第三支管部将空气输送至第一支管部和第二支管部之间,从而在液体传输时混入部分空气,通过空气与液体共同冲刷输液管,可以避免输液管内粘结杂质,进而防止输液管阻塞。此外,在液泵停止工作时,空气通过端帽和第三支管部进入第一支管部和第二支管部之间,从而避免第一支管部和第二支管部形成连通器,进而可以防止输水过量或者液体回流。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液管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液管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导流装置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导流装置示意图二。图标:1-第一支管部;2-第二支管部;3-第三支管部;4-端帽;5-液泵;6-第一箱体;7-第二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液管,包括:第一支管部1、第二支管部2、第三支管部3和端帽4,第一支管部1的第一端、第二支管部2的第一端和第三支管部3的第一端均流体连通,第三支管部3的第二端连接端帽4,端帽4上设置有通气孔。具体地,第一支管部1的第一端、第二支管部2的第一端和第三支管部3的第一端均连通于一处,从而形成三通管路;液体可在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之间流动,当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用于输送液体时,将第三支管部3设置在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的上方,从而使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流入第三支管部3内,端帽4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第三支管部3的第二端,或者,通过过盈配合插设于第三支管部3的第二端。需要说明的是,空气通过端帽4和第三支管部3进入至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之间,当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之间液体流动时,空气经过端帽4和第三支管部3进入液体中,从而使流动的液体中产生气泡。当液体流动时,液体与空气均可对输液管内壁进行冲刷,空气在液体中受水压作用增强了对输液管内壁的冲击作用。以油污或水垢为例,由于油污或水垢不溶于水,因此水流对油污或水垢的冲刷作用较弱;当水流中的空气与油污或水垢接触时,空气将油污或水垢冲散,从而使油污或水垢分散在水流中,并随水流排出,从而可以清洁输液管,避免输液管阻塞。液体中的空气可以冲击粘接在管路内壁的油渍,使油渍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混合在液体中;液体中的空气还可以透过水垢的固态杂质的缝隙,从而冲击杂质,使杂质从管路内壁上脱落,脱落的杂质随流动的液体排出。此外,当液泵5停止工作时,通过端帽4和第三支管部3将空气引入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之间,受大气压作用,第三支管部3阻隔了第一支管部1和第二支管部2之间形成连通器,从而可以避免液泵5停止工作时输液过量或液体回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帽4的通气孔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三支管部3的截面内圆面积。如图2所示,第三支管部3的截面内圆面积不宜过小,以防止虹吸现象产生,避免液体虹吸流动至第三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管部(1)、第二支管部(2)、第三支管部(3)和端帽(4),所述第一支管部(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管部(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支管部(3)的第一端均流体连通,所述第三支管部(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端帽(4),所述端帽(4)上设置有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管部(1)、第二支管部(2)、第三支管部(3)和端帽(4),所述第一支管部(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管部(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支管部(3)的第一端均流体连通,所述第三支管部(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端帽(4),所述端帽(4)上设置有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支管部(3)的截面内圆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直径范围为0.1mm~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0.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管部(3)的内直径大于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部(1)、所述第二支管部(2)和所述第三支管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强张祥程
申请(专利权)人:北斗星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