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65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1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包括:泵壳;泵轴,泵轴穿设于泵壳内;泵轴上设置有叶轮,泵轴能相对于泵壳转动,以带动叶轮转动;活动件,活动件设置于泵轴上;活动件能在泵轴转动时转动;止挡环,止挡环包括套设于泵轴外的内环、围设在内环外的外环,以及连接内环和外环的多个支撑肋,外环固定于泵壳上,活动件位于内环的上方,且内环能与活动件相抵,多个支撑肋沿周向排布,相邻支撑肋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止挡环与活动件之间设置有转动体,活动件能通过转动体相对于止挡环转动;泵壳内设置有限位套,止挡环与限位套相固定,限位套上设置有用于对泵轴进行扶正的下扶正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消除下垂力的离心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泵
本申请涉及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泵。
技术介绍
离心泵可以用于将油水分离后的井下水加压回注到井下注入层。现有技术中的离心泵包括泵壳和穿设于泵壳内的泵轴。由于泵轴转动时因自身的重力而产生下垂力,所以泵轴上的叶轮经常与泵壳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造成叶轮的磨损。尽管现有技术中的离心泵设置有耐磨机构,但是由于该下垂力的存在,所以上述耐磨机构仍然在短时间内发生损坏,进而降低了离心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消除下垂力的离心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离心泵,包括:泵壳;泵轴,所述泵轴穿设于所述泵壳内;所述泵轴上设置有叶轮,所述泵轴能相对于所述泵壳转动,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泵轴上;所述活动件能在所述泵轴转动时转动;止挡环,所述止挡环包括套设于所述泵轴外的内环、围设在所述内环外的外环,以及连接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的多个支撑肋,所述外环固定于所述泵壳上,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内环的上方,且所述内环能与所述活动件相抵,多个所述支撑肋沿周向排布,相邻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止挡环与所述活动件之间设置有转动体,所述活动件能通过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止挡环转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件面对所述止挡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转动体的环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件为活动环,所述活动环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泵轴上间隔设置有上衬套和下衬套,所述活动环抵紧于所述上衬套和下衬套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壳内设置有限位套,所述止挡环与所述限位套相固定,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泵轴进行扶正的下扶正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扶正部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限位套内壁上的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沿径向延伸,且每个所述加强筋背对所述限位套的一侧用于与所述泵轴相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套包括内套、套设于所述内套外的外套、以及连接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的所述加强筋,所述泵轴穿设于所述内套中,且所述内套面对所述泵轴的一侧设置有耐磨材料,所述外环与所述外套相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壳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泵轴进行扶正的上扶正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接头上设置有密封所述泵壳的上盖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壳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上设置有密封所述泵壳的下盖帽。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离心泵通过设置止挡环,该止挡环包括套设于泵轴外的内环、围设在内环外的外环,以及连接内环和外环的多个支撑肋,外环固定于泵壳上,活动件位于内环的上方,且内环能与活动件相抵,多个支撑肋沿周向排布,相邻支撑肋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使得一方面止挡环能消除泵轴因重力所产生的下垂力;另一方面,离心泵能将上方的流体加压进而向下流动以回注到井下注入层。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消除下垂力的离心泵。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止挡环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止挡环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离心泵的运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请参阅图1、图3、图4,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离心泵,包括:泵壳11;泵轴13,所述泵轴13穿设于所述泵壳11内;所述泵轴13上设置有叶轮55,所述泵轴13能相对于所述泵壳11转动,以带动所述叶轮55转动;活动件15,所述活动件15设置于所述泵轴13上;所述活动件15能在所述泵轴13转动时转动;止挡环25,所述止挡环25包括套设于所述泵轴13外的内环19、围设在所述内环19外的外环21,以及连接所述内环19和所述外环21的多个支撑肋23,所述外环21固定于所述泵壳11上,所述活动件15位于所述内环19的上方,且所述内环19能与所述活动件15相抵,多个所述支撑肋23沿周向排布,相邻所述支撑肋23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22。使用时,首先将泵轴13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以使得电机的转轴能驱动该泵轴13转动,从而带动叶轮55转动。而当泵轴13转动时,活动件15随泵轴13转动,且活动件15与内环19相抵,由于内环19通过支撑肋23固定于泵壳11上,所以止挡环25能消除泵轴13因重力所产生的下垂力,从而避免了叶轮55与泵壳11之间的过度磨损,显著提高了离心泵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多个所述支撑肋23沿周向排布,相邻所述支撑肋23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22,进而离心泵能将上方的流体加压进而向下流动以回注到井下注入层。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离心泵通过设置止挡环25,该止挡环25包括套设于泵轴13外的内环19、围设在内环19外的外环21,以及连接内环19和外环21的多个支撑肋23,外环21固定于泵壳11上,活动件15位于内环19的上方,且内环19能与活动件15相抵,多个支撑肋23沿周向排布,相邻支撑肋23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22;使得一方面止挡环25能消除泵轴13因重力所产生的下垂力;另一方面,离心泵能将上方的流体加压进而向下流动以回注到井下注入层。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壳11整体上呈中空的筒状。该中空部分形成上下贯通的贯通孔,从而能使得流体通过该贯通孔向下流动,进而回注到井下注入层。该泵壳11的上端连有上接头45,从而能通过该上接头45与泵壳11上方的电机相连接。该泵壳11与上接头4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进一步地,上接头45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泵壳1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上接头45的外螺纹相连接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泵壳11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47。该泵壳11与下接头47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进一步地,下接头47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泵壳1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下接头47的外螺纹相连接的内螺纹。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对上泵头和下泵头的损坏、同时避免粉尘进入泵壳11内,上接头45上设置有密封泵壳11的上盖帽49,下接头47上设置有密封泵壳11的下盖帽51。具体地,上盖帽49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上接头45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泵轴,所述泵轴穿设于所述泵壳内;所述泵轴上设置有叶轮,所述泵轴能相对于所述泵壳转动,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泵轴上;所述活动件能在所述泵轴转动时转动;止挡环,所述止挡环包括套设于所述泵轴外的内环、围设在所述内环外的外环,以及连接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的多个支撑肋,所述外环固定于所述泵壳上,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内环的上方,且所述内环能与所述活动件相抵,多个所述支撑肋沿周向排布,相邻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泵轴,所述泵轴穿设于所述泵壳内;所述泵轴上设置有叶轮,所述泵轴能相对于所述泵壳转动,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泵轴上;所述活动件能在所述泵轴转动时转动;止挡环,所述止挡环包括套设于所述泵轴外的内环、围设在所述内环外的外环,以及连接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的多个支撑肋,所述外环固定于所述泵壳上,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内环的上方,且所述内环能与所述活动件相抵,多个所述支撑肋沿周向排布,相邻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环与所述活动件之间设置有转动体,所述活动件能通过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止挡环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面对所述止挡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转动体的环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为活动环,所述活动环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泵轴上间隔设置有上衬套和下衬套,所述活动环抵紧于所述上衬套和下衬套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刘合裴晓含郑立臣俞佳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