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30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加料装置。该污泥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和加药管组件,所述加料斗开设有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加料口与所述第二加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设置于一搅拌组件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加药管组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所述加药管组件与所述加料斗内部连通,该污泥加料装置能够避免在添加污泥阶段产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加料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环保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需要加入催化剂进行反应,为了使药剂与污泥充分混合,使反应更加彻底,需要对污泥进行搅拌。在对污泥进行搅拌前,需要将污泥加入搅拌设备中,在这个阶段常常产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加料装置,能够避免在添加污泥阶段产生堵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和加药管组件;加料斗开设有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加料口与所述第二加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设置于一搅拌组件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加药管组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所述加药管组件与所述加料斗内部连通。可选地,所述加药管组件包括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包括进药管道、分流件、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所述进药管道与所述分流件连通,所述分流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通,所述分流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并与所述加料斗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并与所述加料斗的内部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靠近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外围。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设置有多个第一出药管道;各所述第一出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加料斗并位于所述加料斗的内部。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出药管道朝向所述加料斗的内壁的斜面方向。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出药管道朝向所述第二加料口。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靠近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外围。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设置有多个第二出药管道;各所述第二出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加料斗并位于所述加料斗的内部。可选地,各所述第二出药管道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加料口所在的平面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一加料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加料口所在的平面平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加料装置,通过设置加药管组件,能够对加料斗内部进行冲刷,进而加快加料斗内部污泥的滑动,避免堵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污泥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料斗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料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搅拌组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搅拌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搅拌组件的第三视角示意图。图标:100-污泥搅拌装置;1-加料斗;2-搅拌组件;21-壳体;211-开口;212-第一容纳空间;213-第二容纳空间;214-底壁;2141-出料口;215-第一侧壁;216-第二侧壁;221-第一电机;222-第二电机;231-第一减速器;232-第一联轴件;233-第二减速器;234-第二联轴件;241-第一主搅拌轴;242-第二主搅拌轴;251-第一副搅拌轴;252-第二副搅拌轴;261-缸体;262-活塞轴;27-阀门;271-固定部;3-加药管组件;311-进药管道;312-分流件;313-第一输送管道;3131-第一出药管道;314-第二输送管道;3141-第二出药管道;32-第二加药管;33-第三加药管;34-第四加药管;35-第五加药管。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调查发现,在污泥进料阶段,由于污泥的粘度较大,进料速度可能较慢,严重时甚至无法滑入搅拌设备内,进而在进料阶段造成堵塞。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专利技术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专利技术人在本技术过程中对本技术做出的贡献。基于上述研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加料装置,能够避免在添加污泥阶段产生堵塞。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污泥搅拌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污泥搅拌装置100包括加料斗1、搅拌组件2和加药管组件3,可以理解,为了提高整个污泥搅拌装置100搅拌污泥的效果,本技术对加料斗1、搅拌组件2和加药管组件3的结构或连接关系均进行了改进,进而使得该污泥搅拌装置100在污泥进料阶段、污泥搅拌阶段和污泥出料阶段的工作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其中,加料斗1与搅拌组件2连通,加药管组件3分别与加料斗1和搅拌组件2连通。下面将对加料斗1、搅拌组件2和加药管组件3的结构分别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料斗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对加料斗1和加药管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改进,旨在改进污泥更快地进入搅拌组件2,并能够在进入搅拌组件2之前与药剂进行第一次混合反应。其中,该加料斗1呈斗状,一端尺寸较大,为第一加料口,一端尺寸较小,为第二加料口,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其中,尺寸较小的一端与搅拌组件2连通,污泥通过尺寸较大的一端进入,通过尺寸较小的一端滑入搅拌组件2内部。但是,由于污泥的粘度较大,沿着加料斗1的内壁滑动的速度可能较慢,甚至可能无法滑入搅拌组件2内部,基于此,本技术实施对加料斗1和加药管组件的连接关系进行了改进。可选地,加药管组件包括第一加药管,进一步地,第一加药管包括进药管道311、分流件312、第一输送管道313和第二输送管道314。其中,第一输送管道313环绕设置于加料斗1尺寸较大的一端的外围,第二输送管道314环绕设置于加料斗1尺寸较小的一端的外围,可以理解,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斗和加药管组件;加料斗开设有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加料口与所述第二加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设置于一搅拌组件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加药管组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所述加药管组件与所述加料斗内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斗和加药管组件;加料斗开设有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加料口与所述第二加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设置于一搅拌组件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加药管组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所述加药管组件与所述加料斗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组件包括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包括进药管道、分流件、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所述进药管道与所述分流件连通,所述分流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通,所述分流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并与所述加料斗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并与所述加料斗的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加料斗靠近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外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加料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暾尹华平巫贤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诺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